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基础知识.ppt

27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605608083
  • 上传时间:2025-05-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6.63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1,、一词多义:,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未尝有道韩文者(称道),人不学,不知道(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儒家的“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统、风尚),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吾从而师之(以,为师),(,3,)吾师道也(学习),(,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4,)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从师学习),(,5,)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2,)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2,、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3,、通假字,(,1,)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 通“智”,论语,十则,(,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3,)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陈涉世家,(,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练习:,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4,、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5,、,复之以掌,6,、,卒然临之而不惊,7,、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顾”通“雇”,雇佣),(“翼”通“翌”,第二天),(“趣”通“促”,催促),(“蚤”通“早”,早点),(“复”通“覆”,覆盖),(“卒”通“猝”,突然),(“从”通“纵”,放纵),4,、文言文实词与虚词:,实词:,1,、追亡逐,北,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4,、通五经,,贯,六艺,5,、庶竭驽钝,,攘,除奸凶,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7,、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8,、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亡,北,逃亡者),(忧劳,逸豫,安逸享乐),(疲,敝,疲敝),(通,贯,通晓),(除,攘,排除),(用,以,被任用),(带,腰,佩带),(幼,冲,年幼),虚词,(,1,)焉,从师而问焉(代词,指“道”),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怎么),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句末语气词),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2,)是,甚不自是也(认为正确),如是者数矣(这,这样),定是非以教吾子(正确),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唯利是图(提宾标志),(,3,)之,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这,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动词,,到,去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5,、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如果按主谓宾的句式理解不通,就可尝试用“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止:使之止(使愚公止),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使,称臣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急2,)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两者都指前者),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3,)名词作动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衣”活用为动词驴不胜怒,蹄之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脚,踢”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后,活用为“游泳”4,)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6,、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1,)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4,)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7,、倒装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沛公安在?(,鸿门宴,),宋何罪之有?(,公输,),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8,、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南冥者,天池也,吾乃常山赵子龙,余为司马懿,1,、“者也”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有判断词“乃”“为”“则”“即”“是”的判断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没有判断词的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4,、表示原因的判断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5,、否定判断“非”“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6,、问句中的判断,此何故也?,翻译要点:得分点在于一定要翻译出判断词“是”、“不是”或“是因为”来9,、省略句,将军攻狄,不能下(狄)也屠惧,投(之)以骨,一狼得骨止。

      词类活用,輮以为轮(輮,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在地上,,在地下),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耻学于师;耻师焉;不耻相师(耻,以,为耻),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池水尽黑(形作动,变黑),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娱,使,得到娱乐),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臣,名作动,用对待臣下的,态度来对待),虽常好言论(言论,名作动,发表言论),甚不自是也(是,以,为对,认为正确),世果群怪聚骂;吠所怪也(怪,以,为怪,认为奇怪),指目牵引(指目,名作动,指手画脚,递眼色),挈挈而东(东,名作动,东归),恒雨少日(雨、日,名作动,下雨,出太阳),亦以病吾子(病,使,被辱骂),早暮咈吾耳(早暮,名作状,从早到晚),古者重冠礼(冠,名作动,加冠),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非、快,以,为非,,以,为快),吾子好道而可吾文(可,认为可以),此吾所以羽翼父道(羽翼,名作动,辅助),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以,为本源),参之孟荀以畅其支(畅,使,畅达),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博,使,变大),予少家汉东(家,名作动,居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