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鲁人版必修2.docx
11页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 二 )( 时间 :150 分钟 分值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 , 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 到两汉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 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 , 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 , 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这种理性, 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 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上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 , 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 他的名言是 “美德即知识” , 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 在苏格拉底之后, 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 , 他在 《理想国》 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 , 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不只文学艺术, 其他艺术也体现了这一理性精神 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 , 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 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幻觉的真实 , 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象的真实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人来到这个社会 , 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 , 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 预定了处于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在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 , 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 : 父慈 , 子孝 ; 兄良 , 弟悌 ; 夫义 , 妇听 ; 长惠 , 幼顺 ; 君仁 , 臣忠 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 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马致远的《汉宫秋》中, 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 程婴以其子的死来救孤儿及全国的孩子; 而公孙杵臼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在面临生死的重大时刻 , 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 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 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人说 , 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这并不准确 , 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荷马史诗中的氏族首领大部分都是勇敢无私的 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 他可能有两种命运, 或者过和平生活而长寿 , 或者在战斗中早死。
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 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 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夫不要上战场, 他响亮地回答: “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 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 , 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 ; 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 是人的理性精神当然 , 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 , 亦有负价值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 , 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 , 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个体 ; 势必以理驭情, 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 这样 , 个体的主观情感、 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 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 , 个人的创造探索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 , 有删改 )1. 关于“理性精神”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 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 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
B. 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 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有体现C. 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 ,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精髓D. 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 , 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剖析:A项,“都积极弘扬和倡导”错B项,原文是“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上”C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错 , 应为“苏格拉底”2. 下列关于“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 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社会上B. 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 , 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 动准绳C. 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 , 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D. 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 , 就会产生英雄主义、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剖析:D项,“只要……就……”太绝对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 阐明了古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
B. 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 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C. 屈原投江自尽 , 介子推割股奉君 ,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D. 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高扬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 , 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 , 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剖析:B项,“证明……精神境界”错,第三段主要论证“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4〜6题丑兵莫言七六年冬天, 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 , 除王三社外, 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 白白净净的脸儿 王三社 , 真是丑得扎眼眶子, 与其他人在一起, 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我刚提排长 , 意气洋洋 , 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 我不但在军事技术、 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 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 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 ) 可偏偏来个丑八怪, 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 喜欢提建议, 口齿又不太清楚 , 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
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 , 天天拿丑兵开心, 稍有空闲 , 就拉着丑兵问 :“ 哎 , 老卡 ( 卡西莫多 ),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 也不骂 , 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有一天中午, 全排正在吃饭 , 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 我瞅了丑兵一眼 真没想到 , 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黑不溜秋 , 皱皱巴巴的脖圈 ! “哎 , 老卡 , ”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 , “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 ” 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 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 , 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我把饭碗一摔, 对着丑兵就吼道 :“ 把脖圈撕下来! 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 ! 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 ” 他瞪了我一眼, 慢慢地解开领扣 , 仔细地拆下脖圈 , 装进衣袋 , 嘴里嘟哝着: “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 , 小豆子低下了头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 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 三年过去了 , 我提升为副连长 , 主管后勤 ,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七九年初 , 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 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
晚上, 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 丑兵闯了进来 他说 : “请问连首长 , 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 ” 大家面面相觑, 他又说 : “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 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 “我长得不好看, 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 ! 我也要上前线 !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 , 我去看他 , 他沉吟了半晌说 :“ 副连长 , 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 , 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 , 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 他拿出一叠手稿: “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副连长 , 我要上前线了 , 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 ”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 久久地不放开几个月后 , 电台上、 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 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 , 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 , 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 丑兵却杳无音讯终于 , 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 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 , 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我和三社并肩前进 , 不幸触发地雷, 我眼前一黑, 倒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 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 : “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 “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 他不答应后来 , 他越爬越慢, 我意识到不好 , 赶忙喊他 , 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 :“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 ,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A. 郭排长看不起丑兵 , 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 丑兵王三社 , 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B. 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 郭副连长等人, 主动请缨 , 获准参战 , 为救战友 , 光荣牺牲 ,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C. 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 “我”的形象衬托了丑兵的高大形象D. 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剖析 :D 项 , 不全面 , 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5. “我”在小说里有什么作用 ?(5 分 )剖析 : 从情节、形象、主题等方面作答情节上, “我”贯穿全文, 起线索的作用内容方面:形象上 , “我”衬托“丑兵”的外貌与内心; 主题上 , 通过“我”的感受与对丑兵的深刻了解,突出主题答案 : 情节上 , “我” 是全文的线索, 贯穿全文 , 使结构完整 内容上 , ①形象方面的作用 : 用被称为团里美男子的 “我” 的“美” 来反衬丑兵的 “丑” , 为下文写丑兵的心灵美做铺垫; 用“我”的虚荣和好胜,来反衬丑兵的纯朴和善良②主题方面的作用:写“我”对丑兵态度的改变,揭示了外表美丑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 拥有美好品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永远怀念的主旨6.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 你的看法呢?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 分 )剖析 : 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 , 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 , 然后从语段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 造的丰满性和主旨表达的深刻性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 :( 示例一 ) 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 理由 : ①表现人物 : 通过小豆子的叙述 , 得知丑兵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