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理实验教案.pdf
19页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仪器和器材】刻度尺、斜面、卷尺 (皮尺) 、小车【步骤和记录】【探究归纳】1. 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1) 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如图3.4-1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2) 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 - 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 - 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 - 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3) 秒表读数的方法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2. 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仪器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 (2 块) 、卷尺( 皮尺) 、硬币【步骤和记录】一,刻度尺的检查每次实验前都应先坚持测量工具并逐步养成习惯使用刻度尺前应首先检查以下几点:1. 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线是否清晰;2. 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3. 弄清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即弄清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实验内容与数据记录:1. 测量长方体的边长使用工具:(名称、量程、分度值 )表格及数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长方体的长 /cm长方体的宽 /cm长方体的高 /cm2. 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使用工具:(名称、量程、分度值 )测量示意图:表格及数据:3. 测量硬币的直径使用工具:(名称、量程、分度值 ) 测量示意图:表格及数据:问题讨论:(实验中我发现哪些问题及我的看法 )进一步地研究: 1. 黑板上有一段曲线,用什么辅助方法可以测量曲线的长 ?2. 在只有米尺的情况下,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量出操场的长度,并与步量的结果比较 ?3.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测量出炒菜锅的深度4. 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测量你自己所穿鞋子鞋底的面积声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目的和要求】认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仪器和器材】音叉(附共鸣箱 ),音叉槌,支架 ( 吊着一个轻质小球 ) 实验方法】实验一:声是怎样产生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用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 图 1.54-1) ,表明叉股在振动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它的振动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不到声音了。
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实验二:声音怎样传播的将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用木、铁、铜、玻璃或其他物质做成长约 30-50 厘米、直径与音叉手柄直径相同的杆,插在共鸣箱上把敲击后的音叉手柄放在杆上( 图 1.54-2) ,共鸣箱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这些固体传播把装满水的量筒放在共鸣箱上,在音叉柄上套上一个直径比量筒小1-2 厘米的软木塞,把敲击后的音叉柄放入量筒的水里 (使塞子浸没 1-2 厘米) 如图 1.54-3 所示共鸣箱也会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声音的特性【目的和要求】了解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和响度大小与声源振幅的关系仪器和器材】发音齿轮 (齿数为 40、50、60、80),转台,硬纸片,音叉 (附共鸣箱),音叉槌,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实验方法】1.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把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上,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转动再拿一块硬纸片接触其中一个齿轮的锯齿,如图1.55-1 所示纸片就振动起来,发出声音改变转台的转速,可以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也随着改变转速越大,音调越高保持齿轮的转速不变,用硬纸片接触不同的齿轮,纸片就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齿轮的齿数越多,硬纸片和它接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实验表明: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将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将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贴近音叉的一叉股用音叉槌轻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不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小 ; 重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增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表明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 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3. 熟练地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 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2.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3. 阅读三峡,准备比较阅读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吧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大家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缥(pi o)湍(tu n)轩(xun)邈(mio)泠(l ng)嘤(y ng)鸢(yun)窥(ku)柯(k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可以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 朗读课文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2. 疏通文意a. 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补充注释:风烟俱净:全,都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一百许里:余天下独绝:极顶急湍甚箭:湍,急流甚,胜过,超过泉水激石:冲击,冲刷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在昼犹昏:犹如,如同b.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c. 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参考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 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 (的水路上 )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 )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 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 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d. 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四、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导学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集中归纳到以下几点,通过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后统一认识)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 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3.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4. 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5.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 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 第一段总领全篇,点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3. 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 ) 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4. 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5. 本文是一篇 x 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x 为主,x 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和声律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主讲,结合学过的课文陋室铭,指导学生能分辨课文中的x 句和散句即可,不必细究)五、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请学生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并用同样的方法,做口语片断练习教师提示:1. 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2. 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3.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夸张);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对偶 );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 (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对偶)4. 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学生边谈,教师边归纳,写在黑板上1. 相同之处: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2. 不同之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 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x 文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教师要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七、教师小结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八、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2. 游览当地的山川等名胜,写一篇游记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吴均总叙:景色奇特秀丽爱慕自然分叙:奇山异水独绝志趣高洁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八年级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侧重于整体感知 , 本着长文短教的目的 , 找准课文的突破口 , 提高课堂效率 , 打造高效课堂避免肢解课文总体上分成四个授课环节:导入整体感知细部探究课堂总结细部探究部分”抓住“阿长买书”、“模拟语气”、“加语气词”、“剖析新的敬意”等进行 , 重在于创设具体的情境。
二、教学反思1、解题不够深入 , 题目为何定为阿长与山海经不能有确切的解读; 课文 12、15、19 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的意图认识不深入2、课堂设计的紧与松存在困惑, 学生提不出相应的问题 , 学生的课堂问题生成性有待于提高3、课件的使用应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全部课堂的真正体现还是在师生互动上部分课堂记录和听课心得教学过程心得或建议一、导入 : 展示山海经这本书 , 让部分学生阅读里面的图画,知道书的特点 , 体会当年的鲁迅渴望得到的心情, 自然点题 ,教师板书课题二、1、学生浏览全文 , 要求掌握字词 , 并从文中描述中认识阿长,教师给出了三个提示 :1 、阿长的真实姓名 ;2 、阿长的外貌 ;3 、阿长的家庭情况2、学生读书 , 圈点记录思考3、教师精心挑选了8 个易错的字词制作成卡片,( 震悚等) 让学生自发起来认读 ,读对了则作为奖品送给学生, 还幽默的说上面有周杰伦的亲笔签名 ,学生踊跃抢答4、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 阿长为什么没有名字 ?这说明了什么 ?与鲁迅的哪篇文章的人物相似?5、轻松解决阿长的外貌及家境认识以学生的回答和交流为主三、假设你聘请保姆 , 会不会请阿长 ?抛出问题 , 学生讨论。
1、会或不会的原因学生发言积极, 热烈2、教师因势利导 , 让愿意的学生谈理由 , 学生很自然的说到“买书”一事 , 教师就事说事 , 让学生齐读相关段落阿长是怎样买到书的 ?师生几人再现当年买书的情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