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大自然的语言7.doc
5页《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蒙城中学 苗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科普知识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2、能力目标:a、能按要求筛选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物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优美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优美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歌曲导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同学们,我刚才唱的歌大家幼儿园的时候就会唱了吧!那我要问一个问题了,小燕子为什么来到这里?因为春天到了,所以说小燕子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那么哪种现象标志着夏天到来呢?“绿肥红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么哪种自然现象代表着秋天呢?“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枯藤老树昏鸦”,树叶凋零,果实成熟,北雁南飞。
那么哪种自然现象代表着冬天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以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著名气象学,地理学家竺可桢的文章,去感受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吧!【设计意图】歌曲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自然吸引他们对“大自然的语言”感兴趣二,感知一整篇,摘一摘内容要点: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出重要信息,说说你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那些问题,问题的答案又在哪里大家可以结成小组讨论,2人一组,3人一组都行谁找得又快说得又准,即赠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设计意图】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训练他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1-3教师补充问题,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和物候有什么关系?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4-5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6-10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1-12本文是事物性说明文还是事理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观测物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三,筛重要信息,理一理说明顺序教师:明白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从整体上看)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由现象到本质 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训练同学们辨识说明顺序的能力四,赏读两小节,品一品生动语言有感情地朗读前两段并品味鉴赏,谈谈这两段的语言特点和它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提示: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用词表达的角度)小结: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设计意图】锻炼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组织语言及表达的能力体会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点五,欣赏一首诗,说一说本课所学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一是,植物的枯荣,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二是,这种循环变化是随着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复苏了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有过在初春爬山经历的同学,可曾留意过山上的树木比平地上的树木发芽晚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学以致用六,作业布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以“春夏秋冬”为内容,或以某一个季节的特点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能适当描述“物候现象”,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力与想象力,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组织材料和语言的能力七,课堂小结芳香的泥土,清新的山林,让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看,芍药低垂,那是在吟颂着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所有的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紫燕翩舞、落叶翻飞,那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写写观察日记,作作物候观测,老师相信,来年春风悄然而至的时候,也许你能告诉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我们蒙城的第一朵迎春花应该何时绽放她的花蕾我想,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丰厚礼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