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山西省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测试启航(一模)历史试题.doc
6页2025届山西省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测试启航(一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 1. 在陶寺墓地Ⅲ区中部的墓葬中, 与其他墓葬不同的是, 五座大型墓葬排列整齐, 且葬式与头向同整个墓地一致, 墓主皆为男性, 除随葬有陶制彩绘龙盘和玉及大量随葬品外, 还发现了鼍鼓、石磬、陶鼓等乐器组合据此推知, 陶寺文化( ) A. 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 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C. 是传统音乐的发源地D. 出现礼乐制度的萌芽 (★★★) 2. 百家争鸣中, 诸子中的多数把政治视为可以认识和把握的对象, 排除或弱化了神秘主义对政治的干预;广泛地讨论政治哲学问题、政治运行的规律与机制问题以及统治者自我调节问题;对政治路线和政策作了种种探讨与设计据此可知, 百家争鸣( ) A. 实现了政治与神学分离B. 促成不同派别走向融合C. 为大一统奠定理论基础D. 推动了政治理性的发展 (★★★★) 3. 《九章算术》中提到: “今有女子善织, 日自倍, 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织布的速度能出现在算术题中, 可以用来佐证汉代( ) A. 纺织的普及程度较高B. 女子的社会地位提升C. 纺织推动了数学进步D.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 4. 宋朝官府除了发行法定的纸币外, 还发行了类似于今天的汇票或支票之类的证券。
有些证券有固定面额, 拿着这些证券, 人们可以在官营的部门领取到盐、酒、茶、矾、香料等专卖品这反映了当时( ) A. 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 重农抑商政策无法执行C.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开拓D. 民众生活受到严格管控 (★★★★) 5. 某学者指出, 明晚期严寒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就连南方各省也没能幸免寒冷干燥的气候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干旱以及不断生成的沙漠破坏了北部边境军队的补给体系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南北方经济的联动性增强B. 气候变化影响政权存亡C. 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D. 国家军事防御体系松弛 (★★★★) 6. 清末新政时期, 主持清律修订的官员上奏: “买卖人口久为环球所指摘, 而与立宪政体保卫人民权利之旨尤相背离”应“一律删除改定, 以昭仁政”陕西道监察御史吴维炳奏: “置买卖奴婢恶习宜除, 请旨严行禁革以昭仁政而重宪法这反映出当时( ) A. 中西律法文明的共通性B. 君主立宪成为时代主流C. 民权思想得到广泛认同D. 以德释法观念继续强化 (★★★) 7. 1917年, 黄炎培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成立宣言中提出, “今吾中国至重要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求根本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并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 提倡农、工、商和女子家政教育, 培养了许多学生。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建( ) A. 体现了阶层观念的逐渐淡化B. 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C. 说明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D. 解决了城市人口失业的问题 (★★★★) 8. 1934年3月, 苏维埃政府专门制定了《苏区党团组织与工作条例》, 规定“从中央到苏区的苏维埃, 工会、互济会、反帝拥苏同盟及其他群众团体的委员会中的党员均应组成党团”, 党团必须坚决执行同级党委会的决议, 并经常性地向同级党委会报告决议的执行情况这表明苏维埃政府( ) A. 将党的领导作用制度化B. 坚持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 具备了独立决策的能力D. 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拥护 (★★★★) 9. 1941年, 陕甘宁边区贸易局组建的公营商店联合会执委会, 决定发动公营商店及下设各货栈进行边区平价运动, 各大公营商店有计划地从外购进生活必需品, 以低于市价出售据此可知, 平价运动体现了( ) A.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B. 边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C. 计划经济体制初步确立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扩大 (★★★★) 10.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秉持艺术人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派出文艺骨干向东北民间艺人学习“二人转”, 并共同研讨、加工、整理“二人转”, 发掘其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巨大能量。
这一举措( ) A. 促进了民间艺术的融合B. 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C. 为新中国文艺繁荣奠基D. 体现工农民主专政的特点 (★★★) 11. 1955年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等一系列指示, 强调农村工作的一切措施, 都必须围绕发展生产这一环节经过整顿, 全国共收缩了2万个社, 巩固下来的65万个社, 当年夏收增产80%这说明( ) A.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广速度加快B. 人民公社化运动已基本完成C. 政策制定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 经济建设成为党的工作重心 (★★★★) 12. 图1《掷铁饼者》是约公元前450年的青铜雕塑, 图2《抱鹅的小孩像》是约公元前200年的大理石人物雕塑, 两者均是古希腊两个不同时期大量同类作品的代表从图1到图2雕塑对象的变化可知, 古希腊雕塑艺术( ) A. 浪漫主义色彩浓厚B. 摆脱了宗教影响C. 风格发生根本改变D. 日益走向世俗化 (★★★★) 13.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 从19世纪起, 它被移植到英帝国其他殖民地, 为英属印度和南非铺设铁路轨道提供用材原产于巴西亚马逊热带丛林的橡胶树, 被英国人经由新加坡传遍马来半岛, 橡胶成为当地重要的出口商品。
这些现象( ) A. 反映了物种交流的重要性B. 主要缘于“三角贸易”的发展C. 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掠夺性D.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14. 1844年6月, 德意志西里西亚地区的纺织工人发动了武装起义, 迅速占领了当地的许多工厂, 建立了由工人选举产生的“纺织工人委员会”, 负责管理和监督纺织业的生产和分配, 决定纺织工人的工资标准该组织的成立体现了( )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B. 工厂管理专业化的趋势C. 无产阶级自我管理的能力D. 工人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 15. 下表为1890——1959年非洲一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年产量统计数据(部分)据此推知, 非洲( ) 加纳: 可可刚果: 铜马里: 花生南非: 金子乌干达: 棉花单位1000吨1000吨1000吨1000吨1000吨1890—18990.3621910—191979.214.6268.25.21930—1939260.4109.5108.735352.51950—1959246.9255.9109.2452.365.7 A. 大力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B. 积极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战后经济转型面临巨大挑战D. 生产发展水平得到质的提高 (★★★★) 16. 进入21世纪, 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 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空间和工作机会不断遭到挤压。
尤其是生活在农业州和“铁锈地带”(传统工业的衰落区)的白人群体, 面对席卷而来的移民浪潮和咄咄逼人的移民诉求, “受害者情结”被激发, 身份认同被唤醒据此可知, 美国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激化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B. 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 阻碍了世界人口自由流动D. 对当代民主政治构成冲击 二、材料题(★★★) 1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前期, 政府没有实施向官员提供稳定经济补偿的俸禄制度, “时官无禄力, 唯取给于民”, 导致贪赃黩货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孝文帝开始“置官班禄”“班禄酬廉”在北魏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中, 官员俸禄制度和监察制度互为相长原本的监察主体机构候官曹, 有千余人之多, 孝文帝将其裁撤, 并将相关权利回归御史台御史台的官员权力受尚书省所约束, 即“弹纠见事”皇帝亲自或者派专门的官员, 出巡地方政府, 考核官吏, 官员不明来源的经济收入被作为巡查重点孝文帝就曾经“遣使者巡行天下, 纠守宰之不法, 坐赃死者四十余人”允许专职监察员依据风闻奏事, 给予他们在没能掌握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提出弹劾的特殊权力,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风闻是司”这种检查举报制度。
北魏政府还鼓励百姓主动告发不法官吏 ——摘编自徐研《俸廉关系之辩——北魏官员俸禄制度及其监察机制的探析》(1)根据材料, 概括北魏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北魏廉政建设的积极影响 (★★★) 1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1月中央编译局成立, 它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翻译全部马列著作建国初期,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等苏联文学作品被大量翻译;除苏联外, 莎士比亚、雨果、莫泊桑等西方国家的各类作品, 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建国后的中国翻译事业开始转变一直“引进”的身份, 也开始将本国的文字作品翻译成外文, 比如《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诗词》等国家领导的政治书籍, 还有唐宋诗词、古典文学作品等都被大量翻译成英文, 让一些外国读者从翻译作品中了解中国 ——摘编自刘科、朱桂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翻译事业的特点和翻译成果初探》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 翻译研究事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从数量上看, 老一辈翻译家和新一批中青年翻译工作者将很多外国名著翻译成中文, 同时将中国的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等典籍向西方译介。
随着翻译地位的提高, 翻译理论研究再次受到重视, 有关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专著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且一些欧美国家的先进的翻译理论被引入中国教育部不断批准一些高校设置翻译学位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形成翻译实践与研究人才的培养体系 2014年中国翻译研究院成立, 致力于集聚国内外知名翻译家、汉学家、跨文化传播专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以及国际翻译组织专家, 研究中国时事政治及经典中国文化翻译中的重大问题, 策划实施国家级重大翻译项目, 培养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 搭建翻译与国际传播领域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研究院的年度专题报告成为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制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崔瑛《新中国翻译之浅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事业的新发展 (★★★)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25至1775年间, 即使在苏格兰高原和群岛上, 农业生产组织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几乎到处都在大地主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一个中间绅士阶层的包佃人”与此同时, 曾为英国乡村主体的自耕农队伍, 到18世纪急剧减少。
这一时期英国人口在发展, 农业人口却在相对减少, 与此同时, 由于欧石南丘陵地带和沼泽地带的开辟, 耕地面积也趋于增加18世纪时, 农业革命使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47%, 1700年英国每个劳动力可以养活1.7人, 至1800年则上升到2.5人18世纪到英格兰访问的外国人, 对乡下人的日常生活水平留下深刻印象: 砖建的村社, 红瓦屋顶, 身着毛料衣服, 足蹬皮鞋, 吃的是白面包;他们发现妇女们穿着印花棉布带着帽子;发现女仆们酷似她们的女主人, 以致外国来的造访者敲门后不知如何称呼前来开门的女仆1778年一位西班牙大使说过, 伦敦巨大的肉类市场, 一个月出售的肉类超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