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杀心理学汇总.ppt
10页自杀心理学,第十组 组长:周景 组员:岑乐、鄂俊全、甘名拿、黄安杰,定义,自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自杀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心理学的 一个分支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都是存在的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状况的迅速变化,给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巨大的压力,人际关系的淡薄和精神寄托的匮乏,也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康自杀行为的形成相当复杂,涉及生物、心理、文化及环境因素,根据精神医学研究报告,自杀的人70%有忧郁症,精神疾病者自杀机率更高达20% 在社会环境因素中社会的脱序现象---暴力、犯罪、毒品、离婚、失业等,以及个别情况因素中的家庭问题、婚变、失落、迁移、失业、身体疾病、其它自杀事件的影响与暗示等,都是影响自杀的成因研究显示任何单一因素都不是自杀之充分条件,只有当它们和其它重要因素合并发生时才发生形成原因,特征,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因此,想以死来解脱困境但实际上,想自杀的人心情很矛盾,想死的同时渴望获得帮助1)矛盾心态,死亡对自杀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现实生活中许多有形无形的困难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决和满足。
但死亡毕竟是可怕的,自杀者一方面想解脱,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2)偏差认知,企图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两者交替绝对化是指对任何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败”、“周围的人肯定不喜欢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常使人过分偏注某项困难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比如“我考试作弊,我爸爸一定不会饶恕我,永远不再爱我”我有缺陷,别人都瞧不起我”,从而自暴自弃,自责自怨,自伤自毁3)冲动行为,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冲动行为,一想到死马上就采取行动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思考变得极其狭隘4)关系失调,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5)死亡概念模糊,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因此对自杀的后果没有充分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