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其实践的历史终结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4297240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其实践的历史终结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 传统公冇制理论及其实践的丿力史终结内容提要: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学对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其作了系统批评,分析 了传统公有制在实践中的异化形式,阐述了现代公有制的基木内涵木文的主要 推论,是主张废除私人物品生产领域的公有制,扩张公共物品的公有制本文结论现代经济学对公有制问题究竟有什么看法?什么是传统的公有制?什么又是现 代的公冇制?本文通过系统介绍、评论现代经济学的相关观点,对这些问题作了 回答,并产生了下述认识:1•传统公有制的弊端不在于公有制本身,而在于私人物品的公有制,即公有制 形式与私人物詁的结合;合理的、需要扩张的、并也是现代的公有制是公共物品 的公有制2•公共物品公冇制的发展,更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 公有制主要应该体现为公众对公共物品的不断扩大的占有上多少年来,中国理 论界和意识形态控制者在公冇制问题上的失误,莫过于对公共物品公冇制的忽视3•在私人物品生产领域(一般也是竞争性领域)建立国家所有制从根木上说是 没冇出路的获取收益曾经是建立大量国冇企业的目的,而诺斯教授发现,国家 常常为了收益而进行无效的产权交易,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增长(菲吕博腾等,1972, 207 页)。

      4•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仍然是国有企业现在改革的重点是“破产”与“重 组”,应该再加一个“退出”,一定要加快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退出步伐,® 至在商业银行领域、一部分基础产业领域也应该适当退出,把退出后留出的空间 让给私人投资主体5 •中国正在发生社会大转变,对社会危机的担心是人们的共同心态历史证明, 在这样的时代里最容易产生乌托邦主义,也最容易对一切财产的公冇制产生幻想 而诺斯对历史的研究证明,英国经济能成功地摆脱17世纪危机,可以直接地归 因于逐渐形成的私有产权制度(1981, 174页),这当然是针对私人物品而言的 要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我们坚持公共物晶公有制的前提,其他领域私有制的充分 发展将使我们更有能力摆脱一切危机,并帮助我们强大起来一•相关概念的 内涵关于公有制问题的许多争论是因为人们对相关概念的内涵没冇统一认识引起的 本文将按照大多数学者约定俗成的惯例来使用一些基本概念约定俗成概念的内 涵不能任意去“发展”,否则,人们无法相互交流,科学也无法发展例如,“猫” 这个概念不论怎么发展,也不能成为老鼠当然,一旦有了新的科学发现,就需 要创造和使用新的概念,但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

      不理解这个道理常常引起无谓 的争论本文讲的私有制是指:财产权利的全部或一部分明确界定到个人,个 人在享有财产权利吋具有排他性,并可以自由转让权利,在转让吋获取一定的收 入;私有者之间还可以达成契约,建立起组织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他们之间的市 场关系,但在这个组织中,个人拥有退出权利,并在退出时保留门己的财产权利 (Cheung, 1987a)o这种组织奉行的原则仍是私冇制的原则木文讲的公有制则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合作关系中(公有制总是存在于组织或合 作关系中),财产权利没有界定到任何个人,而归属于一定的共同体或财产所有 者Z间的合作组织,任何人都无权排斥其他人使用财产,大家都可以为使用这一 财产而进行自由地竞争;任何个人在退出共同体或合作组织时,他原享冇的财产 权利同时消失在公有制产权结构中,没有排他性的使用权,没有转让权,在限 定的情况下,不可能从使用公共财产中获取净收入(Cheung, 1987a)o公有制的 倡导者还认为在这种产权结构中,每一个人权利都是平等的,但实践证明这只是 纸面上的理想本文所讲的传统公有制,是指类似我国建国后氏期实际存在的、被以往正统意识 形态指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权结构形式。

      这种产权结构形式除了有一般 公有制的主要特征外,还有其他几个不为人们所注意的特征:1 •传统公冇制在私人物品1生产领域建立公冇产权,其至在私人物品的消费领 域干涉消费者权利这个特征是最重要的因为历史上存在过的公有产权,乃至 现今一些国家的公有产权,一般只限定在公共物品1的生产或消费领域,而较少 在私人物品生产领域建立公有产权[NextPage]2•传统公冇制的“理论”刻划与现实之间存在相当差距,笔者把这种差距的产 生称Z为“异化”,这种异化是传统公有制得以存在一定时期的基木原因后文 将对此进行专门讨论3•传统公有制金业一般具有所谓“政企不分”的特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根据 上级行政部门的经济计划指标作出安排,企业管理的目标约束不是利润最大化, 而是上级计划指标企业不仅承担生产任务,还承担职工的社会保障任务和相当 一部分公共产品的供应任务全社会不存在约束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机制 二•传统公有制理论的基本失误(-)人性假设的错误传统公冇制理论以这样的哲学信仰为基础:社会没冇抽彖的人性,人性随着社会 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的推论是:在公有制关系之下,人们将按弃私利要求, 产生大公无私的观念;大公无私观念又使“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不可能存在, 便有利于国家计划的实行,从而产生一个有序和理性的计划经济。

      传统经济体制 的世界性失败,证明这一套哲学信仰是不能成立的我们已经熟悉从古典经济 学开始的“经济人”假说,把经济人描述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这个假说 有两层涵义,一是说,人总是追求自己个人的利益,而不是共同体的利益,人是 利己人;二是说人可以把握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人是理性人一般而言, 这个假说是一个具有普遍现实性的假说,但这个现实性却经常受到怀疑由于许 多怀疑不无道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发展了这个假说,使这个假说的内 容大大丰富了一方面,从利己人这个层面看,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者是追求预期效用的 最大化,这个效用应该满足行为者各种各样的偏好,不仅可以满足诸如对苹果、 橘子等冇形物品的偏好,其至述可以满足伦理上的偏好这样一来,经济学把现 实牛活中的人的行为差异看作是偏好或者效用函数的差异,甚至少数人的些微的 利他主义,也被看作他们的特殊的效用函数,而不是背离一般原则的特例此外, 人的利己主义特性在斯密那里尚未包含损害他人的意思,而现代经济学的许多作 者则认为,在条件适当时,利己人会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搞机会主义另一 方而,从理性人这一层而看,现代经济学已不再坚持行为者冇完备的信息和无懈 可击的计算能力,而是认为经济行为者通过估计每种结果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 效果,来估价他的行动的预期效用。

      行为者当然受到信息获取成木以及自身信息 处理能力的限制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尽可能地作出合理的决策基本观点仍然 是,经济行为者是理性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其实践的历史终结的,他们在各种约朿的限制下,追求预期效用的最大化人的理性甚至是一-种 心理倾向著名“心理分析学派”学者C.G.荣格在1933年的著作中说:“根据 我们理性的假定,凡事都有它的口然规律与可以觉察出来所原因对此我们深信 不疑彖这样的因杲律就是我们人的最神圣的信条Z-o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 不允许任何无形的,专断的和所谓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喜好秩序井然的人难 免会厌恶偶然事件的发生偶发事件经常会打破常规,使预料的事情失去常态, 因而让人有无所适从之感我们对无形力和偶发事件都感到厌恶,因为他让人感 到好象有某种鬼神或外在Z神在作祟……由于这些都违法理性原则,所以口然 会被唾弃”(荣格,门933) 1987, 123-124)o按照这个观点,人类社会冇厌恶 冲突、寻求秩序的心理倾向中国占代就有利己人假说尹文了云:“今天地Z间,不肖实众,仁贤实寡;趋 利Z情,不肖特厚,廉耻Z情,仁贤偏多今以礼仪招仁贤,所得仁贤者万不一 焉;以名利招不肖,得不肖者触地是焉”(转引自梁启超文)。

      大儒孔子和管仲, 大体上也持这种看法二)对劳资关系认识的错误我们知道,马克思认为资木统治劳动是不公止的,这个论点主要基于马克思的价 值判断,因此无所谓正确与否但是,如杲从经济规律方而考察,这个论点就值 得怀疑了[NextPage]张五常曾说,企业是一个合约,在这个合约中,“到底是企业家雇佣工人,还是 工人雇佣企业家并不清楚”(Cheung, 1978a)o张五常在这里事实上强调谁雇佣谁 是冇条件的如果我们把“雇佣”看作是某种要索的所冇者对其他要索所冇者的 支配行为,那么谁雇佣谁是可以搞清楚的;而且可以认为,在大多数情况卜:资 本所冇者雇佣英他要素冇其内在的必然性我国学者张维盈先生曾论述过资本 雇佣劳动的合理性,他认为,认为财富作为信誉指标的可靠性,是资本雇佣劳动 的重要原因;而管理者劳动在信息方面的隐蔽性,又是资木所有者把一•部分支配 权转让给管理者的重要原因(张维盈,1994)这个分析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但 张维盈忽视了其他一些技术性原因如果管理者的选择权由资本所有者决定,管理者当然不可能解雇资本所有者,但 这里述有更深层次的技术性的问题,因为金融资木在质上是统一的,价格(利息) 是由市场决定的,不论雇佣谁都一样;至于用金融资本转换为冇质上差异的实物 资木,那是管理者的决策问题,而不是雇佣问题。

      劳动要素则不同,它在质上是 冇差异的,管理者为了保证拥冇素质合乎耍求的劳动者,进一步说为了用资本不 断替代劳动而降低管理成本和牛产成本,需要有解雇劳动者的权利显然,把管 理者的选择权界定给资木所有者,交易成木要低得多进一步分析,如果不存 在交易成本,就不会有资本对劳动的雇佣,甚至不会有企业从理论上不难证明, 在这种情况匚劳动者人人将用门己的资本进行生产,那就是门己雇佣门己,雇 佣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综上所述,资本家、管理者和普通劳动者这三者作为资 本、管理和劳动三种要素的代表,劳动者出于不利地位这主要是由生产的自然 性质决定的三)对财产屈性的狭隘认识把物品(财富)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两种形式,是现代经济学的成就,我国 中青年学者应该大多能领会这种区分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那个吋代,主要把有 形物品看成是财富,现在看来这种认识过于狭隘了公共物品是更重要的财富 第一,公共物品也给人们带來效用,而且是私人物品难以替代的效用例如安全 这种效用人人都是需要的,且通过国家安全体系来捉供才有较高效率第二,公 共物品的发展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为社会经济的商品化、专业化提供条件,从而 促进生产力的进步第三,公共物品通常能施惠于社区广大成员(效果外溢性的 结果),更能体现社会主义追求平等的目标。

      狭隘财富观在理论上的一个恶杲是 导致对所冇权的狭隘认识一讲所有权,人们便谈的是私人物品的所冇权,而忽 视了公共物品的所有权,好象一个社会搞了私人物品的私有制形式,就是私有化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只要一个社会保持公共物詁的公有制, 就不能说是私冇化;只要公共物品公有制在扩大,就意味着公冇制在扩人遗憾 的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控制者至今不能认识这个道理四)传统公有制伦 理基础的孑盾传统公有制理论把社会公正的实现当作建立公有制的口标之一如果把公正理解 为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比如较小的基尼系数),那么,从传统公有制实践的历 史经验看,这个论点是不能成立的这里的深刻孑盾在于,公有制不能有效制止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夺,因为公冇产权的控制者的行为同样可以是隐蔽性 行为,即普通成员根本难以监督控制者,控制者的贪占行为儿乎是不受制约的 而依靠诸如思想教育这样的手段约束控制者根木不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当代 社会科学没冇一种关于社会公正的理论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原因可能是社会公 止问题涉及价值判断的缘故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包含了对社会公正的 理解,J・罗尔斯(Rawls)捉供了关丁•在“无知Z幕”下社会公正的形成的理论 (1971),而D.栄利(Foley)则从人的基本心理感受出发对公正的内涵作了分 析(1967)o所有这些分析尽管有其片面性,但都比我们过去的理解要深刻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