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红颜未老(一).docx
10页澳门:红颜未老(一) 文化相遇和沟通的金桥 澳门见证了17世纪来自欧洲的海洋强权的兴衰,也背负了18世纪大清帝国的沧桑,而在中国近代历史的狂澜中,澳门也从未缺席 澳门是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地,林那么徐曾到澳门坐镇充公英商囤积的鸦片,关闸的中英之战为第一次鸦片斗争揭开序幕梁启超、康有为曾经在这里开办《知新报》,传播维新思想;孙中山在澳门悬壶济世,隐私结社,发表推翻满清政府的言论历史如明镜,鉴往知来 作为中西文化沟通的窗口,澳门的圣保罗学院是远东第一所西式高等学府,也是西学东渐、汉学西传的摇篮,促进了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化澳门是中西方文明双向接触的交会点 素有“东方梵蒂冈”美誉的澳门,古雅的天主教堂在澳门本岛、氹仔岛和路环岛各处可见,而中国传统的庙宇道观也散布各地天主堂内望弥撒的信徒与上香祈福的善男信女相互并存,各不相扰,充分显示出小城同中求异、和而不同的和谐气息 澳门还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古名叫“濠镜”,它兼具中国南方的灵秀之气及南欧的浪漫风情从400多年前,葡萄牙人登陆后,澳门便起先静默地改妆,由一个纯朴的渔村,演化成一个名人商贾聚居之地。
澳门虽有十里洋场,笙歌载道的场面,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含蓄,以及那种无法比较的低调又名贵的繁华 “蓊郁冬疑夏,苍凉春亦秋”的宜人气候,西望洋山上一幢幢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欧式洋房,恰像地中海煦灿的阳光,洒遍了这座漂亮的小城,而烟水微茫的南湾晨曦,群峰晓翠,芳树斜阳的秀丽风光,都使人浮想联翩 在这个只有20多平方公里的蕞尔小岛上,古老的炮台、残败的民居、带着岁月烙印的古物遗迹,到处可见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风采和沧桑历练的痕迹一砖一石,一树一物,东西方骚人墨客,流连徘徊,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各有千秋丰富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风俗与澳葡美食,都散发出迷人气息 凤凰花开,骊歌高唱时间像飞奔过田野的风,一幕幕往事是风中低徊的歌澳门最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时期,恰是明末清初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上,文化沟通有过几次高潮,最终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一次传入的起点在时间上是明末清初,在地域上是澳门 威猛的船队、强悍的勇士驶离卢济塔尼亚西部海岸,越过自古杳无人迹的海岸 …… 此地的宝藏便积累如山,你的愿望在此就能实现 …… 你看那难以置信的长城。
——路易士·贾梅士《卢济塔尼亚之歌》 世界正在越变越小卫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环绕地球一周,播送、电视和互联网可以传递最偏远地区的信息,飞机可以搭载乘客快速地抵达地球的随意一个角落但在150年以前,跨越大西洋还须要历时数个星期,从欧洲驾船去印度要花费好几个月;人们对亚洲内陆广袤的沙漠和草原、刚果潮湿闷热的热带雨林以及南极洲经年不化的冰雪都特别生疏 欧洲中世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的很大一局部地理学问都遗失了,或者不受人们重视尽管欧洲人仍旧从中国和印度购置香料、丝绸和其他货物,但是只能通过阿拉伯的中间商,中国高度兴旺的文明并不为欧洲人所知直到1240年前后,远东依靠自己的力气,让欧洲人重新找回了对它的记忆当时,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游牧民族实力不断壮大,蒙古人首先攻占了宋朝,然后在拔都的领导下,西征到奥地利,并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不过在此之后,由于蒙古帝国内部各方势力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致使蒙古不得不停顿西征125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的新首领1275年,马可·波罗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次中国之行拉开了全部时代中最激烈人心的历险序幕马可·波罗的游记让欧洲人大吃一惊,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
欧洲人首先必需成认,无论他们怎样标榜基督教高于一切,这个世界肯定不是只有这样一种信仰方式恰恰相反,基于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精神生活同时,马可·波罗翻开了一扇东方宝藏之窗,透过这扇窗户,人们望见了西方世界无法比较的旺盛,以及那些只能依靠阿拉伯中间商才能得到的宝藏欧洲人认为,世界上必须还有其他可行的方法,让欧洲干脆与这个位于远东的强大帝国进展贸易往来15、16世纪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最重要的分水岭,丝路上的驼铃、神奇的东方乐土,伴随着马可·波罗的旅行,欧洲探险时代的帷幕被渐渐拉开在之后的几百年中,欧洲人被那些财产所驱使,不断探寻前往远东的新航路 时至今日,我们之所以能够比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人们更多地了解地球,都要归功于那些英勇的航海家、大胆的探险家以及不断探究的科学家们尽管存在许多真实和臆想的危急,但是探险家们还是走出了自己熟识的环境,去找寻价值连城的香料、黄金和宝石探险家们追名逐利的野心和兴趣盎然的折服欲,或者纯粹出于对外面世界的新奇和对学问的渴望,使得他们义无反顾地去开拓新的贸易路途,向其他种族的人们传播他们所尊崇的文化与宗教,但航海活动的客观后果却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殖民化浪潮,开启了汹涌澎湃的全球化历程。
与其他文化的接触拓展了探险家们的世界观,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毋庸讳言,这些探险家们大多以折服者的身份出现,他们争权夺利、残暴蛮横、传播疾病,给被发觉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理大发觉时代姗姗而至,世界性经济文化沟通不断开展与加强,全球意义的世界历史由此真正诞生此际的西方海外探险活动,最初既不同于古代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开疆拓土的军事扩张,也不同于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中国航海者怀柔远人,向海外番邦小国宣扬大明恩威的政治做秀,而是为了攫取东方富裕的物产资源和找寻传闻中失散于海外的基督徒在这场震天动地的历史大变革中,葡萄牙人粉墨登场,第一个承受了挑战 中古时代,正值欧洲的十字军忙于征伐中东的“异教徒”,并企图夺回圣地耶路撒冷时,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的葡萄牙却静静静地将目光从欧洲转移到波涛汹涌且蓝天无垠的大西洋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葡萄牙长期处于孤立状态那时期高瞻远瞩的葡萄牙王子海因里希〔Infante D.Heique,1394~1460〕了解到,只有航向深邃蔚蓝的大海,才有可能拓展葡萄牙狭小的生存空间,并实现爱海的葡萄牙人民的缔造愿望和冒险精神于是,在父亲约翰一世〔King John I〕的鼎力支持下,海因里希王子起先全力规划开展航海事业,并在萨格雷斯创办地理探究机构,搜集并探究航海相关资讯,在海因里希的宫殿里聚集了许多学者、天文学家、绘图员、航海家和制作仪器的匠人。
靠着这位出色领袖的才智和领导,葡萄牙自15世纪以后的约一个世纪中,渐渐成为欧洲第一个海洋强国 1473年,葡萄牙船队驶过赤道抵达刚果河口1487年,巴托鲁米乌·迪阿斯〔Bartolomeu Dias〕率船航行至非洲南端进而进入印度洋1488年,胜利通过非洲的好望角,从今翻开了欧洲经由大西洋绕道东非前往印度乃至东亚的大门 在遥远的东方,除了生产给欧洲贵族享用的宝贵香料外,还有诸如遍地黄金、宝石和象牙的传闻,无不令商人和权贵们垂涎三尺在那些随时打算发觉新大陆的航船上,除了野心勃勃的冒险家和水手外,还挤满了找寻财产的商人、传播福音的传教士、政治野心家、历史作家,甚至还有农夫,他们一同漂洋过海,浩浩荡荡地向神奇的东方迈进,进而翻开了东方和西方历史相遇的新篇章 14101年,葡萄牙航海家华斯高·达·伽玛〔Vasco da Gama〕经过非洲东岸并于次年抵达印度的卡里卡特,首先发觉了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自此葡国起先在印度扩张其殖民势力次年,伽玛除了将宝石、香料经印度洋干脆运回祖国的里斯本外,还将从印度购得的中国瓷器献给葡萄牙皇室,这些精致细巧的瓷器马上引起葡皇对遥远古老中国的爱好。
葡萄牙人通过不断探究最终开拓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洋的航线,打通了沟通东西的亚欧海上通道 1508年,当葡萄牙舰队入侵马来半岛的马六甲时,葡萄牙国王就谕令舰隊同时调查中国的状况:“要弄清中国人的状况他们的国家是否强大?有几位国王?国内有没有摩尔人和其他不遵遵守法律律及不信仰其宗教的民族东来的葡萄牙人很快起先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进而通过多种手段建立了与中国的商贸关系1511年7月,停岸在马六甲的葡舰发觉了港内靠泊的五艘中国帆船,此乃有史记载中葡两国人民首次接触 后来,葡人假设热·阿尔瓦利士〔Jorge Alvares〕于1514年从马六甲启程,带着货物首先踏足位于伶仃洋上的Tamao〔屯门,位于广东珠江口,香港与澳门之间的零丁洋上的港口,中国领土〕,并在岛上直立一座纪念石柱此后,葡国起先在该岛殖民,并与广东沿岸的中国商人和渔民从事海上贸易,不久,葡人更将触角伸展到浙江的宁波对财产的渴求并非葡萄牙人东进的唯一目的,自从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基督教在欧洲日益兴盛,其影响渗透于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与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的长期斗争,葡萄牙人对于传播基督教具有难以遏制的激情,所以,“在葡萄牙冒险家的东进过程中,与商人的狂热冒险同时进军的另一支队伍,就是这支天主教的传教士队伍”。
1517年,葡萄牙使团乘坐“葡萄牙国王号”第一次来华,这是中西方以国家形式正式交往的起先,从今海洋将中国和西方连接在一起,同时也使西方的法律和中国的法律产生了接触与碰撞但由于明朝政府明令制止中国人与佛郎机人〔葡萄牙人〕做生意,于1519~1554年间阻挡他们进港,并攻击佛郎机人的船只,将葡萄牙人赶出浙江双屿、福建漳州的月港和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屯门等地,于是意图染指中国的葡人便将目光转移到珠江三角洲的一个偏僻小渔港——澳门澳门便从一座专供中国南海渔民捕鱼、采蚝的纯朴、安静的小渔村开展成为一个见证了中外历史的国际商港 葡萄牙人在贿赂了相关的明朝官员后,入据澳门嘉靖三十二年,夷舶趋濠境〔即澳门〕,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徇贿许之初仅蓬累数十间,后工商谋奸利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假设聚落然自是诸澳俱废,濠境为泊薮矣约在1573年时,葡人将贿赂变成地租,以年租五百两白银,至1735年变为年租一千两白银,将这个几乎荒无人烟的澳门半岛租下直至鸦片斗争后的1849年,几近300年间,葡人长期租居于澳门澳门从今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块租借给欧洲殖民者的商埠,而葡萄牙人那么成为中国海上商人首批接触的西方人,他们同时也是唯一被允许长期在中国的领土上建立贸易据点的西方人。
自葡人于1573年租居澳门后,随着海外运输的开展,澳门的人口在短短20年间〔1561~1580〕由500人快速增至2000人,澳门港已成为葡萄牙在东方海上称霸时代的重要港口这里除了葡人和华人外,还有来自欧洲的英、法、德、意、西班牙,东部的日本和朝鲜,东南亚各国,印度和非洲黑人等不同人种聚集其时,澳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中国的广州、日本的长崎、菲律宾的马尼拉和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但明朝因为倭寇和海盗的滋扰,厉行海禁,不仅关闭了沿海各海港,闭关锁国,也束缚了中国航海商人与东南亚各国的往来开展,这使得葡人靠着澳门港主导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澳门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国际市场通路 由于中国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对象为日本,暹罗,马六甲,马尼拉,印度的柯钦、果阿邦和欧洲等国家,于是葡萄牙人便操控了以澳门为转口港的四条国际航线: 欧洲航线:澳门—马六甲—印度果阿—葡萄牙里斯本这条航线主要从中国出口丝织品、天鹅绒、锦缎、黄金、宝石、瓷器、麝香、糖等回程那么运载毛织品、水晶、琥珀、象牙、葡萄酒、英国时钟等商品 亚洲航线:澳门—日本长崎由中国输出绸缎、生丝、茶叶、樟脑、中药材、丝织品等商品,回程那么换回日本的白银、漆器和造船的木材等。
自15世纪末期到17世纪初期,中国生丝的主要市场在日本,而中国急需的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