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28醉翁亭记.doc
4页醉翁亭记28.醉翁亭记一、古今异义1.醉翁之不在酒2.野发而幽香3.佳木而繁阴4.山间之四也5.非非竹6.非丝非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行六七里(沿着山路)(2)有亭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3)杂然而陈者(在前面)2.名词活用为动词(1)之者谁 (命名,取名)(2)故自曰醉翁也(起名号)(3)太守也(设宴)(4) 射者中,者胜(下棋)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以……为乐)三、一词多义1.秀2.临3.归4.谓5.乐四、重点实词1.滁皆山也(环绕)2.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之心而之酒也(领略;寄托)4.醉翁之不在酒 (意趣,情趣)5.云归而岩穴(灰暗)6.野芳而幽香(开放)7.(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小朋友) 8.泉香而酒(清)9.山野 (荤菜;菜蔬)10.杂然而前者(陈列,摆开)11.交错(酒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12.树林(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13.乎其间者(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14.游人而禽鸟乐也(离开)1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乐趣,快乐)16.醒能以文者(记述)五、虚词意义及用法1.而2.于3.也4.之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2.倒装句(1)醒能述以文者(介词短语后置,即“醒能以文述者”)(2)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介词短语后置,即“而于两峰之间泻出者”)(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介词短语后置,即“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七、重点句子翻译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同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略于心间,寄托在酒上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沟就显得灰暗了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只懂得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八、问题探究1.(·重庆A卷)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草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因素链接材料】环滁四周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此外几座山与课文所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2.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说说作者写了哪几种乐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3.《醉翁亭记》除了写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从内容上:在她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
从积极意义上: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 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盼望人民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抱负;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民和谐相处都极具积极的现实意义4.作者写此文时适值被贬官远调,按说应当是心情抑郁之时可是文章中却到处布满了“乐”和“醉”你如何理解作者这种“乐”和“醉”?作者此时适逢被贬,由于政治上遭到贬抑,内心难免有郁闷之情,因此文章的前半部分的确流露出了纵情山水的意思,但这绝不是作者写此文的重要意图在此文中,作者充足表露了“与民同乐”的思想,而太守的醉就恰在这里,文中“饮少辄醉”但是是虚掷一笔,真正令作者醉的是滁人的安乐富足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醉翁之意不仅在“山水之间”,还寄托在“与民同乐”中课文通过描写醉翁亭优美的环境和多姿的自然风光,以及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借寄情山水排遣由于被贬官而导致的郁闷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