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四大著名古桥.doc
4页中国桥梁建筑艺术-四-大著名的中国古桥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故名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年0,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为37.米7,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米82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象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多0年,而且早在180年9这座桥就毁坏了。
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杰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联拱石桥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年2),元、明两代曾经修缮,清康熙三十七年(169年)重修建桥全长212米.,2有11孔各孔的净跨径和矢高均不相等,边孔小、中孔逐渐增大全桥有十个墩,宽度为5.米3至7.2米5不等桥面两侧筑有石栏,柱高1.米,各柱头上刻有石狮,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共有48头5石柱间嵌石栏板,高85厘米,桥两端各有华表、御碑亭、碑刻等,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芦沟桥久已闻名中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这座桥有详细的记载193年7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本土的开始,芦沟桥因此成为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物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年3)至嘉佑四年(公元105年9),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丈0,宽1.丈5,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米2、9宽4.米5、高7.米3,有44座船形桥墩、64个5扶栏、10只4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年0),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完6成绍兴元年(119),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完6成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明宣德十年(143年5)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