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关系的国内消费行业就业带动效率.docx
16页基于国际投入产出关系的国内消费行业就业带动效率 张丽娜��Summary:在国际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运用WIOD数据计算各行业的就业创造指数和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研究国内消费的就业带动效率结果表明,制造业行业的就业人数和劳动收入带动效率均高于服务业;制造业的就业带动效率总体上升,服务业的就业带动效率总体下降;服务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带动效率高于制造业,制造业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收入出现分化现阶段,中国各行业的劳动力技能水平偏低,促进制造业发展仍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随着中国劳动力禀赋发生变化,服务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就业带动作用,应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Key:行业就业带动效率;就业创造指数;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国际投入产出分析:F2414:A:1000-4149(2016)01-0078-11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601009一、 引言促进就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的无就业增长现象吸引了众多学者进行研究中国的增长就业弹性偏低,并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现有文献侧重研究出口和投资的就业带动效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口的增长对带动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2006年国外消费对中国就业岗位的贡献数量约7000万。
出口的就业带动作用通过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就业创造率,降低其就业损失率来实现而政府主导的投资主要投向劳动密集度较低的行业,导致宏观调控措施的就业促进能力大为降低相对于出口和投资,国内消费的就业带动效应研究相对欠缺在行业就业带动效应的测算方法上,现有文献主要测算行业的就业弹性、就业创造效应以及净增长率无论采用哪种指标,均基于特定行业的就业人数独立计算该行业的就业效应该方法因忽视了行业之间投入产出联系所产生的就业溢出效应,可能低估行业特定因素的实际就业带动效果郭东杰和邵琼燕基于当时所能获得的数据,对独立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基于中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细分行业总产出的就业创造能力由于最终消费未按产品吸收地进行分解,测算的实际上的是最终产品国内需求和出口对国内和国外的总体就业带动效应将行业的就业溢出效应考虑进来在开放经济背景下,使用单个国家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就业带动效率在两个方面值得商榷第一,行业产出的最终消费并非全部由本国吸收,其他国家吸收的部分也是出口而出口受国际需求的直接影响,对国内就业的带动作用不稳定第二,随着国际投入产出联系不断加深,国外生产要素占比不断上升,国外增加值对本国就业没有带动作用。
对于贸易大国,基于国际投入产出关系研究国内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尤为重要在考虑国际投入产出关系后,中国国内要素的贡献程度有较大改变本文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研究中国各行业的国内消费对就业的带动效率,试图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首先,集中考虑国内消费的就业带动效率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中国各行业国内消费的就业带动效应长期被忽略2008年以来,出口对GDP的贡献比例迅速下降并持续为负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查询系统,“国家数据”数据库,(http://datastatsgovcn/),查询路径:年度数据-国民经济核算-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查询时间:2015-06-01,10∶002009-2014年,净的货物和服务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均为负长时间大规模超过行业正常发展水平的投资则不可持续在出口和投资就业带动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国内消费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其次,在国际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测算各行业的就业带动效率按照最终产出的吸收地,将各行业的国内消费与出口剥离开来;从生产的角度,按照投入要素的来源地对本国要素和国外要素进行区分,集中分析国内生产要素的贡献。
最后,增加新的行业就业带动效率测算指标一方面沿用现有文献的方法,以就业人数为基础测算行业的就业带动效率;另一方面以劳动力贡献的增加值为基础测算就业带动效率,并按技能水平对劳动力进行分类就业人数的分析方法将劳动力视为无差异的,剔除了劳动技能提高的动态变化渠道,而劳动增加值则蕴含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基于劳动增加值的测算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就业带动提高劳动力收入水平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两类指标分别计算各行业的总体带动效率和交叉带动效率,以分析不同行业的总体就业带动效率和就业带动溢出效应二、 国际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的行业就业带动效率测算方法1. 国内消费的行业就业带动效率测算指标本文的行业就业带动效率指特定行业的国内消费,通过行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对国内全部行业或者其他行业的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按照测算方法的不同,分为就业创造指数和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分别对应就业人数和劳动增加值的带动效率定义特定行业国内消费的全行业就业创造指数(Job Creation Index,JCI)如下在公式(1)-(6)中,对于就业创造指数JCI和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LVPI,上标T和C分别代表全部行业和交叉行业的对应情况。
JCITjt=∑i(ydijt*pdit)/Fdjt(1)其中,t标记年份,i、 j代表行业,上标d表示对应指标的国内部分ydijt是行业j的国内最终消费所带动的行业i的国内产出Fdjt代表行业j的国内最终消费pdit代表国内行业i的产出劳动需求指数,即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对应的交叉行业就业创造指数为:JCICjt=∑i≠j(ydijt*pdit)/Fdjt(2)定义全行业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Labors Valueadded Promotion Index)和交叉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分别为:LVPITjt=LABdjt/Fdjt(3) LVPICjt=∑i≠jLABdijt/Fdjt(4)其中,LABdjt是行业j的国内消费带动的国内所有行业劳动力增加值LABdijt代表行业j的国内消费带动的劳动力增加值中,由国内行业i的劳动力贡献的部分按照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将其分为高等技能、中等技能和低等技能三类,分别标记为h、m、l,则有:LABdjt=∑iLABdijt=∑sLABd,sjt=∑i∑sLABd,sijt,s=h,m,l(5)定义特定类型劳动力的全行业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和交叉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分别为:VLPIT,sjt=LABd,sjt/Fdjt,s=h,m,l(6)VLPIC,sjt=∑i≠jLABd,sijt/Fdjt,s=h,m,l(7)计算各种就业带动指数需要根据国际投入产出关系计算出ydijt和LABdijt。
2国际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的国内劳动需求和劳动增加值测算本文在约翰逊(Johnson)和诺格拉(Noguera)的国际投入产出分析框架[13]下,计算各行业的国内劳动需求和劳动增加值假定存在N个国家,每个国家有S个行业各国各行业的中间投入品既可能来自国内也可能来自国外行业的产出既可用作国内的消费或中间投入品,也可用于出口为追踪最终消费和中间投入品的国际流动,以m和n分别标记来源(source)和吸收(destination)的国家,以i和j分别标记来源和吸收的行业在市场出清的情况下,特定国家特定行业的产出价值等于各个国家以最终消费和中间产品两种形式吸收的价值之和:ymi=∑nFmni+∑n∑jMmnij(8)其中,ymi是国家m行业i的总产出,Fmni是国家m行业i出售给国家n的最终产品,Mmnij是国家m行业i出售给国家n行业j的中间产品m=n时,Fmni为行业i的国内消费定义维度为NS×NS的国际投入产出矩阵A,其元素为amnij=Mmnij/ynj,即特定国家特定行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系数将A按来源和去向分成N*N个子矩阵,以Anm标记:A≡Α11Α12…Α1NΑ21Α22…Α2NΑN1ΑN2…ΑNNΑnm是S×S矩阵,代表国家的产出中由国家ri提供的中间投入数量,主对角线上的矩阵代表各国国内的中间产品投入。
A反映了所有行业的国际投入产出关系将所有国家所有行业的市场出清条件(8)综合起来,表达为矩阵形式:y1y2yN≡Α11Α12…Α1NΑ21Α22…Α2NΑN1ΑN2…ΑNNy1y2yN+∑nF1n∑nF2n∑nFNn其中,∑nFmn的维度为S×1;m=1,2,m;N代表国家m的最终消费将N个国家的最终消费排成列向量,以F表示国际市场出清条件可紧凑地表达为:y=Ay+F(9)将(9)移项整理,即可得到投入产出恒等式:y=(I-A)-1F(10)其中,I是维度为SN×SN的单位矩阵I-A)-1是里昂惕夫逆矩阵,代表了各国各行业的一单位最终产出所带动的所有国家所有生产环节的总产出为计算消费的就业人数带动量,需要计算产出的劳动需求系数pmipmi是国家m的行业i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pmi=lmi/ymi,将其排列成为SN×1列向量p,并将p转化为对角矩阵p消费F所带动的各国各行业的就业人数J为:J=p(I-A)-1F(11)为计算消费的劳动增加值带动效果,需要计算劳动增加值系数vlmivlmi是国家m的行业i的劳动增加值占行业总产出的比例,vlmi=LABmi/ymi,将其排列为SN×1列向量v,并转化为对角矩阵v。
最终消费F所带动的各国各行业的劳动增加值LAB为:LAB=v(I-A)-1F(12)给定各类型劳动增加值系数vlm,si,s=h、m、l,可根据(12)计算各国各行业不同类型劳动力贡献的增加值LABs为分析各行业国内消费对国内就业和劳动增加值的影响,对J和LAB按照国家分块J=J11J12J1NJ21J22J2N………JN1JN2JNN,LAB=LAB11LAB12LAB1NLAB21LAB22LAB2N………LABN1LABN2LABNNJmn和LABmn均为S×S矩阵,其元素Jmnij和LABmnij分别代表由国家n行业j的消费所带动的国家m行业i的就业人数和劳动增加值当m=n时,即特定国家特定行业消费对国内就业的带动情况对于Jmnij, Jmnij=ymnij*pmi成立三、 数据来源和特点本文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主页:http://www.wiod.org/new_site/home.htm的数据计算中国各行业就业带动效率WIOD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家投入产出表与国际贸易数据结合,形成了世界投入产出表,可以直观地研究特定国家特定行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5,14-16]。
WIOD是向公众免费公开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库,包含了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表(World InputOutput Table,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ocioEconomic Account,SEAs)等多项子统计表整个系统包含了40个国家具体参见蒂默(Timmer)[17]的表135个行业,这40个国家的贸易额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85%非40国的其他经济体统归于Rest of World(RoW)WIOD按照NACE rev1标准对行业进行划分,具体的行业及编号如表 1所示在构建国际投入产出表时,需要对基于CPA的产品分类与基于NACE rev1的行业分类进行对应,具体的对应方式参见蒂默(Timmer)[17]附表2WIOT中特定国家特定行业的投入按照来源的国家和行业进行分类特定国家特定行业的产出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按照吸收地进行分类,中间产品按照吸收的国家和行业进行分类WIOT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95-2011年SEAs提供了各国各行业的总产出、增加值、就业人数、各种类型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补偿等数据具体参见蒂默(Timmer)[17]第56页,表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