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少年有梦说课稿.doc
3页《少年有梦》讲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第二目的内容本目是在第一目初步认识梦想重要性的基础上,主要解决怎样努力实现梦想,着力介绍努力的方式方法经过本目的学习,引导学生探望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二)授课目的依照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的内容:“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质量”结合本课实质,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觉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运用已有经验解析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 知识目标: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掌握追赶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三)授课重难点初中学生关于实现梦想经常只停留在心动的阶段,对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还缺乏思考,需要引导学生付诸行动,为学生供应详尽的方法支持,结合课程标准,我将本目的授课重难点确定为:怎样努力实现梦想二、说学情初中学生的脑中有好多奇想天开的梦想,上一目的学习“有梦就有希望”为这节课的圆梦确定了感情基础但由于心理素质和自己经历的限制,还分不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因此需要我们围绕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帮学生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信念,并掌握努力的方式方法。
三、说教法依照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解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主要采用提问授课法和谈论法四、说学法为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采用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经过供应相关知识背景,创立拥有研究性的问题情境,张开课堂谈论,在合作与交流中的确体验五、说授课过程(一)问题导入上一目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梦想是重要的人生主题,承接第一目的内容,向学生提出:“若是梦想不能够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经过抛出这样一个责备性的问题,惹起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引领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虑进行本目的学习二)活动感悟,研究新知(下面我将经过几个活动让学生感悟,研究新知)活动一:( 1)采用莱特兄弟实现遨游梦想的故事《为人类插上翅膀的莱特兄弟》(从最初仿制竹蜻蜓,经过上千次风洞实验,再到近千次的滑翔遨游,最后终于成功制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2)读完这个故事,设计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1.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理解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得出:努力就有改变2.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必然能实现梦想吗?引导学生张开梦想与现实关系的谈论,启迪学生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3.若是莱特兄弟最后没有获取成功,他们所做的努力还有意义吗?(3)总结提升。
设计妄图:经过莱特兄弟最后获取成功的例子,启迪学生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知道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即使会失败,即使努力此后暂时没有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经验,对人的一世都有重要价值过渡:理解了努力就有改变,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努力呢?活动二:(1)采用单程程的少年梦的视频(9岁的体操小将单程程,在会上,一举获取了男子体操五项冠军,被称为“五金王”)14年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 2)提出问题:你认为程程能够成为“五金王”的原因是?多媒体播放《单程程的追梦之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 3)总结提升怀揣着奥运冠军的梦想,在面对困境时程程做出了不一样样的选择:1、面对悲伤的训练,好多小伙伴接踵走开,而程程选择留下;2、面对锦标赛的落败,程程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得知腿部力量不足加大训练量,别人做10次,他做50次直到满意;3、面对艰辛的训练,程程没有放弃文化课的学习,每次考试都能出类拔萃)依照学生谈论回答的内容总结出努力的几个方面:努力是一种刚毅不拔的生活态度,努力需要奋发,努力需要坚持设计妄图:经过创立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试一试解析问题,在解析中感知,在感知中明理,同时也打破了本节课授课重点。
活动三:(1)多媒体播放《光荣与梦想——我们的中国梦系列公益片》我的梦想是经过我的努力,拿到全国冠军,尔后是世界冠军,为国争光诚然这条路很艰辛、很漫长,但我必然会坚持的设计妄图:经过这一公益短片中关于中国梦的阐述,回应了上一目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把努力的方向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为活动四的张开确定感情基础过渡:认识了努力的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践呢?课程基本理念激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研究和体验,为此我设计了活动四:完成《我的努力计划》( 1)未来三年里,我最大的梦想:( 2)为了实现梦想,我需要培养的质量:( 3)我需要做的准备:( 4)我目前能够开始的详尽行动:最后在班内制作一棵梦想树,激励学生每天依照自己的计划去努力设计妄图:在追梦、圆梦的过程中,处于少年的学生有时热情似火、激情迸射,但经常保持不了多久,在遭到挫折时简单像孩子相同选择退缩,甚至闪避和放弃经过活动,引导学生重新审查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规划经过以上几个活动的感悟,把课堂交给学生,在交流谈论达到本节课的授课目的六、说板书设计整个板书,简洁了然,如数家珍,学生经过板书能够很清楚地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