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北区大湾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
30页基础资料汇编1第一章 概 况一、区位大湾镇位于渝北区最北部,东与统景镇接壤,西与茨竹镇毗邻,南与高嘴相连,北接四川省邻水县,地处东经 107O00, 与北纬 29O30, 交汇处,东西距 11.65公里,南北距 10.8 公里新建成的渝邻高速公路从南向北贯穿全镇,使之具有重庆北大门之称镇政府驻地距重庆中心约 70 公里,距区政府驻地两路城区、重庆国际机场约 40 公里二、社会大湾镇幅员面积 60.25 平方公里,人口 20040 人(镇域范围内),下辖 12个村,1 个居民委员会全镇现有居民委员会 1 个,村民委员会 12 个,农行分理处 1 个,信用合作社 1 个;有高级完全中学 1 所,初级中学 2 所,中心小学 1 所(含幼儿园),完全小学 2 所,村小 5 所;有中心医院 1 所,并在镇区设有门诊部,村合作医疗点4 个;有敬老院 1 所;有综合市场 1 座;工业方面镇区有渝北平桥机械厂等 10个小型企业;镇区有简单的文化娱乐设施三、沿革明崇祯时已建为赤土镇清顺治年间扩建上下两街,因场镇建在小河岸大湾上,改为现名民国 18 年建大湾乡解放后仍置,1958 年改为大湾人民公社,1983 年夏为乡。
地处深丘,一般海拔 600 米,最高海拔 813 米有林业用地 0.5万亩以前为江北县蚕桑生产基地之一是江北县北边区的大集市之一境西南五家沟村为温塘河发源地,通客车拆乡建镇后把以前的金安乡划入大湾镇金安乡面积 24 平公里,人口 3796 人,辖 6 个村驻地大屋基,距县城 59.4公里辖区原属两岔乡,1953 年由两岔乡分出建为平桥乡,以当地著名桥梁平桥命名1958 年并入两岔人民公社,1962 年分设平桥人民公社,1984 年夏为平桥乡,同年因在重庆内重名,乃取传统祝词“万福金安”意,更名金安乡2003 年 9 月,渝北区区政府根据大湾镇关于村规模调整的申报方案,将原来 24个村合并为 12 个村第二章 自然资源一、自然大湾镇属山岭深丘地区,海拔高度在 300-800 米之间,境内总体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铜锣山余脉从东面自南向北贯穿全镇,山势陡峭,有大片国有林地大湾地处亚热带温润季风区,夏热多雨,冬暖多雾,空气湿度大,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 18.3OC,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3.1 OC(1976 年 12 月 13日)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达 42.2OC(1953 年 7 月 8 日) 。
区内雨量丰富,多年平基础资料汇编2均降雨量 1099.8MM,年最大降雨量 1450MM(1996 年) ,年最小降雨量850MM(1962 年) ,降雨多集中在 4~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60%,7~9 月常有大雨和大暴雨,最大日降雨量达 192.9MM(1996 年 7 月 21 日) ,多年平均最大降雨量 126.6MM,是洪灾和地质灾害的多发季节大湾镇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林业资源较丰富第三章 社会经济一、经济概况大湾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农业收入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4 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7349 万元,较 2003 年增长 12.5%,基本与全区增长速度同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898 元,较 2003 年增长 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 1550 万元,较 2003 年增长 24%;工农业总产值完成 3100万元,较 2003 年增长 19%;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 54%,较 2003 年的 650 万元增长 12.5%;财政税收实现 14.5 万元,较 2003 年增长 16%。
一)第一产业1.种植业全镇耕地总面积 31873 亩,其中常用耕地 17235 亩(包括田 7541 亩,土9694 亩),临时性地 14638 亩(包括 25 度以上坡度耕地 5931 亩)种植业以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果为主大湾镇各村除天池村海拔较高不利于粮食种植外,其它村都大量种植了小麦、豌豆、葫豆、洋芋、稻谷、再生稻、红苕、玉米、高粱、大豆、绿豆等粮食作物,是主城区粮食的一个重要生产点其他经济作物中花生、油菜、烟叶、蔬菜的产量较大水果的品种主要有柑橘、西瓜、梨子、李子等2004 年,大湾镇成功实施 3000 亩退耕还林工程,分别在大湾、河咀、龙庙、凤龙、三沟、天池、金安、杉树种植了枇杷、食用竹笋、花椒、香椿等经济作物,取得和可观的收益农业开放开发取得新的进展,成功引进了重庆双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华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朱生态农业园等三家业主,协议资金 1.62 亿元,到位资金 200 余万元2.林业镇域内共有林地 24224.4 亩,其中密林 18378.9 亩,疏林 10.5 亩,灌木林1746.8 亩,荒林 2460.7 亩坡度在 25 度以上的耕地以有 9000 亩完成退耕还林。
2004 年,完成 3000 亩退耕还林天池村紧临铜锣山,有大面积的林场,自然风光优美,是春观梨花,夏避酷暑,秋采梨果,冬赏雪景的休闲胜地3.养殖业大湾镇的生猪养殖业在重庆市内小有名气,大湾猪肉肉质好,广受好评,具有较广泛的市场,2004 年,生猪出栏 18615 头大湾镇荒山面积较大,草资源丰富,具有养殖草食性牲畜的优越条件近几年来,肉食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大湾镇的草食牲畜饲养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基础资料汇编3增长,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3 年,新建了高床种羊场 2 个,从云阳、四川等地引进种羊 800 多只,年内新增山羊存栏 10 户以上的专业户 114 户,年末出栏山羊 3100 多只,存拦4980 只,新发展草鸡 15000 羽4.渔业主要养殖鲤鱼、鲫鱼、草鱼、鲢鱼在团丘水库有养鱼场集中养殖二)第二产业2003 年,投资 200 余万元,在大湾场镇建起了渝北平桥机械厂,结束了大湾镇无工业的历史,至 2004 年,全镇共成立了 10 个小型的工业企业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镇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商业多以店铺经营为主,规模普遍较小,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粮油、食品、副食品、日用工业品)及农业生产资料(农具、种子、肥料等) 。
镇区建有一个成规模市场,主要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服务业以餐饮为主,生意普遍兴隆此外,交通、旅游等服务行业的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基础资料汇编4附表一:乡、建制镇基本情况表 号:U101 表重庆市渝北区县大湾镇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邮编:500112135 2004 年 文 号:国统字(2004)89 号有效期至:2005 年 6 月01 属性:其它镇 06 少数民族乡镇:否02 地势:丘陵 07 是否试点镇:否03 老区:否 08 与最近县城通车距离:三十一至五十公里04 边区:否05 贫困乡镇:否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 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甲 乙 丙 1 甲 乙 丙 1一、乡镇基础情况 — — — 牛奶产量 35 吨 —88 居民委员会个数 9 个 1 禽蛋产量 36 吨 88村 98 民委员会个数 10 个 12 水产品产量 37 吨 98其中:通电的村 11 个 12 四、企业产量 — — —通邮的村 12 个 12 企业个数 38 个 10通的村 13 个 12 其中:工业企业 39 个 10通公路的村 14 个 12 企业从业人员 40 个 196通自来水村 15 个 12 工业企业 41 个 196通有线电村 16 个 8 企业实交税金 总金额 42 万元 27乡镇行政区域面积 17 公顷 6025 五、乡镇机构 — —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 18 公顷 1149 财政供给人数 43 人 55年末有效灌溉面积 19 公顷 227 1.公务员 44 人 28农村用电量 20 万千瓦小时 196 2.事业编制 45 人 27二、人口与就业 — — — 3.其他人员 46 人 —乡镇总户数 21 户 5688 财政供给人员全 年工资总额 47 万元 52乡镇总人口 22 人 20040 六、财政收支与 债务 — — —其中:外来人口 23 人 278 财政总收入 48 万元 82乡镇从业人员数 24 人 12182 预算内收入 49 万元 82其中:外来从业人员 25 人 2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50 万元 82第一产业 26 人 7474 预算外收入 51 万元 58第二产业 27 人 1317 基金预算收入 52 万元 7.5第三产业 28 人 3391 上级财政补助收入 53 万元 770三、农业生产情况 — — — 财政支出 54 万元 850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29 公顷 3382 其中:科学事业 费支出 55 万元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30 公顷 2408 教育事业费支出 56 万元 246基础资料汇编5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 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甲 乙 丙 1 甲 乙 丙 1粮食总产量 31 吨 11403 年末累计负债金额 57 万元 367棉花总产量 32 吨 — 其中:当年负债 58 万元 —肉类总产量 33 吨 1756 七、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额 59 万元 1550其中:猪肉产量 34 吨 1396 其中:非农户投资 60 万元 738八、乡镇摄取环境 — — — 图书馆、文化站 77 个 1汽车站 61 个 — 体育场馆 78 个 —供水站 62 个 1 医院、卫生院 79 个 1银行、信用社 63 个 1 医生数 80 人 17本乡镇公路里程 64 公里 82 病床数 81 床 6集贸市场个数 65 个 1 十、生活质量、社会 福利 — — —1.综合市场 66 个 1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82 万元 42832.专业市场 67 个 — 农民人均纯收入 83 元 2898九、科技、文教、卫生 — — — 固定装机容量 84 部 718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个数 68 个 6 移动拥有容量 85 部 876农业技术人员 69 个 18 自来水普及率 86 % 65学校总数 70 个 8 生活用燃气普及率 87 % 18在校学生总数 71 人 2382 有线电视入户率 88 % 16其中:本镇学生 72 人 2367 敬老院、福利院 89 个 1其中:中学生数 73 人 889 现收养人数 90 个 38教师总数 74 人 125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 数 91 人 11782其中:中学老师数 75 人 55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 92 人 296幼儿园、托儿所 76 个 1 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人数 93 人 53补充资料: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 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甲 乙 丙 1 甲 乙 丙 11.镇区总户数 94 户 585 5.镇区公共绿地面积 98 公顷 22.镇区总人口 95 人 1956 6.镇区人均住房面积 99 平方米 253.镇区占地面积 96 公顷 10 7.镇区互联网入户率 100 % 24.镇区公园个数 97 个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李 明 报出日期:2005 年 1 月 18 日说明:1.本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农调对报送。
2.统计范围是全部乡、建制镇频率为乡三年、建制镇每年,2004 年年报为建制镇填报3.报送时间为年后 2 月 20 日前4.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10≥11;10≥12;10≥13;10≥14;10≥15;10≥16;22≥23;24≥25;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