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组合报道在县级广播新闻编辑中的运用.docx
5页浅谈组合报道在县级广播新闻编辑中的运用 姜 浩作为一种独立的报道样式,组合报道彰显的是它不同凡响的传播效应应该说,一般的消息天天有、到处是,而有“嚼头”的新闻是需要编辑和记者去观察捕捉的如果有了一个值得深挖细查的好题材,记者又在短短的3-5分钟的时间内,把它全面详实而又客观公正地报道出来,这就需要编辑来合理运用“组合报道”,使之在新闻节目里及时展现给受众,那么,在实际操作中,编辑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1.策划性组合报道组合报道所报道的重大事件,有些是可以事先预知的,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在今年的春节前,笔者就针对节日7天的金坛新闻作了如下策划:以节日城区喜庆氛围和每个乡镇的特色或特产为切入口,让记者和通讯员提早对录音报道的内容列好大纲进行汇总并确保正月初一当天地点到位,采访人物到位以回顾成就为切入点,让记者提早组织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等几大类全年的成绩汇总并落实采访,力求成稿小中见大以春节各地文化活动为切入点,让记者当天采访,当天出稿,力求每篇内容有别,音响各异由于策划安排到位,春节当天金坛新闻用稿11篇,篇篇都是录音报道,从节日市场供应情况到长江引水施工现场,从朱林镇无节水芹销售脱销到儒林镇水上旅游火爆等内容的组合,较为紧凑地体现出了节日市场的繁荣和仍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的辛劳。
同时,在初二到初七的新闻中,以春节特别报道“金坛经济彰显版块效应”等4分钟小专题为开篇,同时及时报道文化活动实况并融合部分春节常规稿件,使节日新闻在7天内形成整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出组合效应2.动态性组合报道在我们日常的广播新闻节目中,编辑往往喜欢新闻多、短、快,而常常忽视了报道的“深”,如果我们能较好地运用组合报道,那么在动态新闻的深层次处理上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2005年3月31日,金坛市城南小学教师殷雪梅被车撞成重伤,由于殷雪梅受伤的原因是为救学生,4月l号,金坛电台新闻值班编辑许靖立即抽调人马,分多路对此事进行了跟踪采访,并于当天及时进行了报道整组报道中有伤者的病情介绍,有目击者提供的现场描述,有学生们守在ICU门口的泣不成声,有学生家长的感激,有市委领导的现场救助指示……当《金坛新闻》将这一组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之强烈超出了编辑的预料,同时也在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事件后,第一时间让本地老百姓对殷雪梅老师的救人行为有了真实的认识3.延伸性组合报道如果在一档]新闻中,有一件事是受众特别想详细了解的.那么编辑就不妨尝试使用组合报道的方式,围绕这一件事去做文章、去进行挖掘2005年4月7号,是英雄教师殷雪梅出殡的日子,金坛各界群众纷纷自发走上街头为她送行,全国有很多媒体也前来报道。
那么,电台新闻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值班编辑许靖要求记者跟踪现场,要把采访重点立足于普通百姓、普通农民、普通学生,所有与电视新闻雷同的采访一律不予采用当天新闻编辑中,在采用追悼会现场报道,遗体火化现场报道等固定报道程序后,金坛新闻把普通百姓、普通农民、普通学生的真情流露贯穿其中,播出后,在当地反响强烈4.客观性组合报道一组报道,如果全都用事实来说话,就能使节目的可听性大大提高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报道的客观性是保证新闻可信度与权威性的最终手段]2011年4月份,金坛新闻就曾对水北镇多家化工厂废水污染长荡湖水一事进行过组合报道整组报道中有对当地治理达标企业的采访,有对个别工厂恶劣行径的披露,也有有关人员讲述水样超标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同时还有己经对当地老百姓产生危害的具体事例所有的报道里有的只是摆事实、再摆事实,值班编辑张伟在组稿时,剔除了记者采访中所有带感情色彩的内容,着力使这组报道表现出单一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现状,使听众对这一事件有了相对完整、深刻的认识,同时,不偏不倚的客观报道播出后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两个星期后,该镇二十多家化工厂全部停业整顿如上所述,想在固定时间的新闻节目中,既要有量的保证,又要有质的飞跃,我认为编辑在适当的时候,对“有彩”的新闻、甚至是动态性新闻进行组合报道,不失为一种上策。
当然,组合报道的内容既可以是消息,也可以是特写,还可以是现场报道只要适宜于表达内容,都可以全部拿来,组合在一起对于电台来说,时常搞一些这类报道,可极大促使编辑业务素质的提高,而策划编辑好组合报道,又能使记者的采访水平有所提升,最关键的是县级电台新闻节目惟有如此整体创新,才能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从而吸引听众,增加听众,真正改变过去没人听,不想听,忙了一年给自己听的尴尬窘境作者单位:金坛市广播电视台)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