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理论与实务-期末总结.doc
19页管理理论与实务 期末复习第一章 管理基础一、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二、 管理的五项职能(法约尔提出)(一)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二)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三)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四)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三、 管理者(一) 高层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二) 中层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指的是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三) 基层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其熟练程度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一)劳动分工的观点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二)经济人观点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二、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简答)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他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匹配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三、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经营六活动、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一) 企业的六类经营活动:1、 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2、 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3、 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4、 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安全保护5、 会计活动:指财产盘点、资产负债表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6、 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智慧、协调和控制,即管理的五项职能(二)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有两条很重要,具体是哪两条我就不知道了)1、 劳动分工原则2、 权利与责任对等原则3、 纪律严明原则4、 统一指挥原则5、 统一领导原则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7、 报酬合理原则8、 集权与分权原则9、 等级链与跳板原则10、 秩序原则11、 公平原则12、 人员稳定原则13、 首创精神原则14、 集体精神原则四、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柏林大学教授马克斯.韦伯提出。
一) 权威的基础权威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但韦伯认为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二)“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征1.有明确的劳动分工2.建立等级体系3.对员工的严格选拔和任用4.对管理人员管理的明确规定五、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乔治·埃尔顿·梅奥负责进行的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霍桑试验的重要结论(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有效的领导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一、 社会责任的概念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第四章 计划概述一、 计划的概念在管理学中,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事先制订工作的内容和步骤,它是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二、 计划的特点(一)目的性(二)基础性(三)前瞻性(四)普遍性三、 计划的作用(一)指引方向和目标(二)发现机会与威胁(三)经济合理地进行管理(四)提供控制标准四、 计划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型管理者层次战略计划与行动计划涉及的时间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明确性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内容专题计划和综合计划职能业务计划、人事计划和财务计划五、 计划的编制过程(一) 估量机会(二) 确定目标(三) 确定前提(四) 拟定并评价各种方案(五) 选择方案(六) 制定派生计划(七) 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五章 战略管理一、 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对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的谋划,运用战略所进行的管理就是战略管理,包括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全过程的管理。
二、 战略管理的特点(一)全局性(二)长远性(三)应变性第六章 预测与决策一、 预测的分类(一)按预测的内容分为:社会预测、经济预测、技术预测和科学预测;(二)按预测的时间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三)按预测的性质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二、 预测的方法(一)定性预测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二)定量预测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三、 决策的概念所谓决策,就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四、 决策的分类(一)按决策的作用范围: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二)按决策时间长短:中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三)按决策者的层次: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四)按决策问题的不同性质或决策的重复程度: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五)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五、 定量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直观法损益平衡点法量本利分析法(二)风险型决策最常用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是决策树分析法三)不确定型决策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后悔值法六、 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的优势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2.产生更多的方案3.提高对决策方案的认可程度(二)群体决策的缺陷1.消耗时间2.少数人统治3.群体思维4.责任不清第七章 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一、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一)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二)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二、 管理者的时间(一)被动时间:又称响应时间。
它是管理者自己不可控的时间,即用于响应其他人提出的各种请求和要求,或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的时间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被动时间二)可支配时间:又称自由时间它是指管理者可以自行控制的时间三、 常用的时间管理方法(详P117)(一)时间“四象限”法(二)合理分配时间:“二八原则”(三)掌握帕金森定律(四)提高会议效率1中央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09中澳1班管理理论与实务(第八章-第十六章)第八章 组织概述组织的内涵组织的含义:名词:指以有形实体存在的组织机构(如工商企业)动词:指无形的作为关系网络或力量协作系统存在的组织活动(如设计组织结构)组织的分类:依据组织基本性质的不同:营利性组织(工厂、商店、银行)、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军队、学校)依据组织形成方式的不同:正式组织(政府组织、企业组织)、非正式组织组织的功能:1. 汇聚力量:把分散的个体汇集成为集体,可以实现单独个体无法达到的目标,这就是组织的力量汇聚功能2. 放大力量:比力量汇聚功能更进一步,通过组织内部有效的分工与协作,个体力量的集合还可以实现个体力量简单加总无法达到的目标,这就是组织的力量放大功能组织结构概念: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机械式组织:一种稳定的、僵硬的结构形式,它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稳定运行中的效率2.有机式组织: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结构形式,它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动态适应中的创新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1. 环境因素(重要外部力量)2. 战略因素(制约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3. 规模因素4. 技术因素5. 管理因素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优、缺点,适用哪种情况)见书P1291. 直线制组织结构(军队型)优点:权责分明;设置简单;便于统一指挥和集中管理缺陷:缺乏横向协调关系;要求行政主管通晓多种专业管理知识,亲自处理多种业务,容易产生忙乱现象适用:组织规模较小,员工人数较少,生产和管理工作相对简单(组织初创时期)2. 职能制组织结构(U型)优点:1) 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2) 便于组织成员发挥职能专长,提高业务水平;3) 减轻了各级行政主管的工作负担局限性:1) 各职能部门长期从事某项专门业务,缺乏总体观念,不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2) 各职能部门只注意依据本部门的准则行动,可能导致部门之间的活动缺乏协调性,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3) 各职能部门都拥有指挥权,只是每一个下级机构和人员都有多个上司并接受多头领导,不利于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适用:只有单一类型产品或少数几类产品并且处于相对稳定市场环境的企业3.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优势:1) 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长处,吸取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2) 摒弃了直线制管理粗放的缺点,避免了职能制多头指挥的弊端不足:1) 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2) 参谋部门与指挥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造成决策迟缓;3) 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矛盾;4) 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速度慢,难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适用:组织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市场环境较为稳定的各类中小企业(采用范围广)4.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M型:分为产品型、地域型、顾客型事业部三类型)优点:1) 各事业部单独核算、自成体系,在生产经营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 最高管理层能够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3) 分部经理对经营结果负完全责任,能够拓展其多方面才能和全局视野,有利于培养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级管理人才不足:1) 职能部门重复设置,造成管理机构重叠,管理成本上升,管理效率降低;2) 由于各事业部独立经营,容易滋长本位主义倾向,不利于事业部之间的相互支持。
适用:具有较复杂的产品类别、较广泛的地域分布及多样化的顾客类型的大型企业多维立体的事业部形式)5. 矩阵制组织结构优点:1) 将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与及时沟通;2) 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应变;3) 把不同部门、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进行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不足:1) 稳定性差2) 权责不清适用:需要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的企业中使用组织设计基本内涵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主要工作:组织分化、组织整合指导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古典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职权结构、部门结构和规章制度等项内容;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现代组织理论,其特点是在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人的因素,主要研究组织结构设计完成以后在运行中的各种问题组织设计的任务根本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