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docx
7页第一步:抽水试验孔点位的确定凡是有基坑开挖的区域都要进行抽水试验,通过抽水试验得到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支护设计及 基坑降水设计提供参数抽水试验类型的确定,为求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抽水降落漏斗的影响范围,应用多孔抽水试验 (一个主孔,三个观测孔)主孔位置的确定,一个是要考虑基坑开挖的位置,另外一个是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如果含水层厚度太薄(这个需要结合以前的勘察资料来确定,参考),那就要另外选择主孔的位置了第二步:水文孔地质勘查查明主抽水孔的地层分布,查明含水层厚度及起止深度,孔深的确定是要将含水层(砂层)打穿, 以本工程为例,含水层主要是⑩ 层的砂,那么在打地质勘察孔的时候就要将该层砂打穿,进入1-3下面粘土层 5m 左右根据含水层的厚度确定观测孔的位置首先是观测孔走向的问题,当布置一条观测线(三个观测孔在一条观测线上)时,观测线要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布置以本工程为例一般是南北走向布置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根据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查规范,“要求第一个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应该 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大约是 1.6 倍的含水层厚度)第二个观测孔距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是 1.6 倍的含水层厚度,第三个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不宜太远,要保证在主孔降水的同时,观测孔的水位也有下降,本工程基本都控制在 50-80m 的距离。
确定了观测孔的位置后要分别进行地质勘查,查明地层的分布,控制观测孔孔深的条件和主孔的 相同第三步:材料的准备在抽水试验过程中涉及的材料主要有主孔井管(需订做)、观测孔井管(包括实管和虑管)、滤 料(要考虑滤料的级配问题,砂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一开始搞的时候没有经验,滤料用的是像 大豆大小的均匀石子,这样就没有起到滤料的作用)、粘土(起隔水作用)、滤网、水泵(要结 合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及含水量确定泵的功率,本工程采用 175QJ-20 型深井潜水泵进行抽水)、 电测水位仪(实际上就是万用电表改装的)、发电机(注意功率的选择,不要太大了,那样很不 合算的,我们做第一组的时候,一天油费都得 1000 块,后来换成小了功率的了)、水箱(测流量用,当然最理想的还是用堰箱,截面有梯形的、矩形的等)、水管接头(调出水和回水用的)详细的说一下主抽水孔井管的制作,我们项目用的抽水孔井管直径 219mm,壁厚 4mm ,上部为实 管,中间为过滤器,过滤器下部为长 1.0m-2.0m 沉淀管上部实管的长度(从过滤器顶端一直到 高出地面 30 公分左右都是实管)和过滤器(过滤器的长度和含水层厚度相同)的长度要根据主 孔的地质勘查资料来确定。
比如主孔的地层如下: 0-5.6m 为粘性素填土、5.6-8.7m 为砂性素填 土(透镜体)、8.7-9.8m 为粘土、9.8-15.1m 为⑩ 含粘性土中粗砂(这一层就为承压水含水层)、1-315.1m-17.6m 为粘土,根据上述地层,井管的尺寸为实管(0.3m+9.8m)、虑管(15.1-9.8m=5.3m )、沉淀管(1.5m),去加工管材的地方,只需要这些参数观测管用工程勘察 Φ108mm 岩芯管,单根管长 3.0m,用管箍丝扣连接观测管底部为滤管,外 设双层孔数 20 的尼龙方格网,上部为实管观测孔井管的尺寸确定方法如主孔这样主孔和观测孔井管就确定下来了!第四步:扩孔及井管安装在勘察孔的基础上用较大直径的转头将其扩大到要求的直径,其中主孔是用 500mm 直径的转头扩 孔,观测孔是用 350mm 的转头扩孔,当转进至预定深度时,停止转进,空转 30mm 左右,在空转 的过程中继续往孔内送稀释过后的泥浆,泥浆越稀越好但是要保证孔壁不坍塌然后将转头、转杆从孔中提出,开始下井管抽水孔井管各管用钻机吊装、孔口电焊连接,每两根管焊接前对中、垂直,然后焊接,焊接完成后,冷却焊缝 15 分钟再放入孔内垂直居中。
全部井管安装完成后,将管用井架固定于孔口中心观测管用管箍丝扣连接各观测管安装以滤管底端标高控制在抽水孔过滤器底端同一标高的位置 上第五步:洗孔、填滤料抽水孔与观测孔填砾前,钻机再次下钻进行压清水换浆抽水孔钻杆下部装活塞洗井器,水泵压入的清水冲洗过滤器附着包网上的泥浆颗粒与渗入到反滤 层砾料与孔壁砂层孔隙中的泥浆,使含水层与反滤层的透水性少受影响观测孔则在孔管顶部安装钻杆与孔管接头,利用接头向管内送清水,将管内泥浆从管外的钻孔中 排出在泥浆换成稀泥浆后开始填砾,填砾采用边冲边填法进行,在砾料填充高度超过滤管上端 4m 后 停止压水,让砾料下沉,当测得砾料顶面不再降低后,投入粘土球和粘土粉 4~5m,最后填入松散粘土至地面封闭孔口主抽水孔填砾与粘土封孔后,抽水井安装 175QJ20 型深井潜水泵进行抽水洗井,抽水洗井水泵排 水量仍由小到大进行在水泵出水管安装“三通”,小泵量抽水调小出水阀门,另将部分出水用 回水管流到井内,小泵量抽水延续 4 小时后,再调大出水量,在延续 4 小时之后,以水泵最大出水量抽水洗井,抽水洗井至水清砂净后结束观测孔填砾与粘土封孔后,安装深井潜水泵进行抽水洗井,直到抽出清水为止。
第六步:抽水、观测以本项目为例来说明本次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法,试验于 2012 年 9 月 8 日 0 时 50 分开始,至 2012 年 9 月 11 日 17 时结束,历时 88 小时(在此期间抽水不能间断,我们一般是三班倒)抽水用泵为 175QJ20 深井潜水泵,泵的出水处装有“三通”,以调节出水量和控制动水位出水 量用量桶和秒表测量,秒表读数精确到 0.1 秒,水位测量用水位仪,读数以 cm 计观测孔水位用测钟,读数为 mm本次抽水试验进行三次落程,三次落程的动水位均不超过含水层顶板,以确定 Q-f(s)、q-f(s) 曲线特性试验落程由小到大依次进行,在正式抽水前,测量抽水井和观测孔的静止水位,然后开泵进行抽水试验第一次下降(S1)于 2012 年 9 月 8 日零时 50 分开始,至 9 月 9 日 1 时结束,抽水连续 24 小时, 其中稳定延续时间 12 小时,水位降深 7.28m,出水量 0.70L/S(60.48m3/d);第二次下降(S2) 与 2012 年 9 月 9 日 1 时开始,至 9 月 10 日 9 时结束,,抽水延续 32 小时,其中稳定延续时间 12 小时,水位降深 14.51m,出水量 1.39L/S (119.23m3/d);第三次下降(S3)于 9 月 10 日 9 时开始,至 9 月 11 日 17 时结束,抽水延续 32 个小时,其中稳定延续时间 11 小时 30 分,水位 降深 21.03m ,出水量 2.01L/S(173.66m3/d)。
恢复水位观测从 9 月 11 日 17 时开始,至 9 月12 日 9 时结束,12 日以后将继续观测 2~3 天本次抽水试验抽水孔出水量和水位观测时间依规范规定,自抽水开始后,前 30 分钟每隔 5 分钟 观测一次,30 分钟后每隔 30 分钟测一次,当出水量和水位接近稳定后,每隔 1 小时观测一次 观测孔水位观测与抽水孔同时进行,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为 12 小时,出水量的稳定标准,波动差 为正常出水量的 3%控制水位稳定标准,波动差不超过 2%,波动幅度为较大值—平均值除以平均值来控制抽水试验结束后进行恢复水位的观测,抽水恢复水位观测时间为自停抽后的第 1、3 、5、10、15、 20、25、30、40、50、60、80、100、120 分钟各测一次,2 小时后每隔 30 分钟测一次,恢复水 位观测于 2012 年 9 月 12 日 8 时结束观测孔水位观测时间为:前 30 分钟每隔 5 分钟测一次,30 分钟后,每隔 30 分钟测一次至观测结束第七步:数据整理和报告的编写1、 首先对主孔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别找出每个降深连续稳定 12h 的区间,然后计算出每个 区间的动水位深度和流量的平均值。
2、 选择计算公式,本次抽水试验选择的是承压水完整井,并且有两个观测孔(实际布孔以三个 来布,计算、数据处理的时候用两个观测孔的数据即可)的计算公式取抽水孔与观测孔 NG1 、NG2 抽水试验第三次降深数据:式中:Q—抽水井出水量(m3/d),取第三次降深时的出水量;M—抽水孔含水层厚度(m);S —NG1 孔第三次水位降深(m)m;1S —NG2 孔第三次水位降深(m)m;2—NG1 孔至抽水井距离(m)m;—NG2 至抽水井距离(m)m;(选取三次降深中的一次降深进行计算,再选择其中之一的降深进行验证计算,计算的时候尽量 的不要选择第一次降深的数值,按照经验第一次降深的流量是最大的,随着降深的增加,流量逐渐的减小)3、 计算各种参数,包括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单井最大涌水量4、 作图,做 Q-f(s)、q-f(s)曲线,降深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动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5、 报告的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