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套式封闭加引流针配合全身疗法治疗肢体蛇咬伤20例.docx
3页局部套式封闭加引流针配合全身疗法治疗肢体蛇咬伤20例 R646B2095-1752(2013)14-0320-02我院位于山区,夏秋季蛇咬伤多见,自2003年以来共收治肢体蛇咬伤患者20例,采取早期伤口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同时预防主要脏器功能损害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3-57岁咬伤部位:手指8例,腕部2例,臀部3例,足部2例,小腿5例蛇种类多为蝮蛇就诊时间:伤后1h-72h1.2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主诉伤部烧灼样疼痛,随着时间延长,疼痛逐渐加重,均出现不同程度肿胀,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蔓延18例有出血或渗液,5例伴有水泡或血泡6例手部肿胀至全上肢,1例肿胀延及胸部,2例足部伤和2例小腿伤肿胀至膝关节,3例小腿伤肿至大腿上1/3全身症状多在伤后15min-3h出现10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及心悸,发热3例,1例便血2治疗措施和结果2.1局部处理均于入院后30min内行清创引流排毒①先用3%双氧水充分冲洗伤口,将咬伤处桃开,或作“—”、“+”字切开,切口长2cm,深达真皮层尽量找出毒牙,切开时注意避免损伤较大血管,再用双氧水冲洗1次,并以1:5000呋喃西林湿敷伤口,以利伤口继续排毒。
②局部套式封闭: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20ml+胰蛋白酶2000~4000U或糜蛋白酶15~30mg,在切口周围皮下环形注入,防止毒素扩散③改制引流针引流:选用12~16号普通输液针头,从针头至针栓的针体不同平面制成3~5个小侧孔,高压灭菌备用局部消毒后用改制引流针穿刺伤肢八风穴或八邪穴,平行于手背或足背方向进针,有淡黄色或淡红色血性渗液从针尾孔流出即可留置引流针,以利于毒素排出肿胀开始消退或无渗液时拔除引流针④蛇药片涂于患肢:季德胜蛇药片用酒精制成糊状,外敷于肿胀处,伤口及穿刺点勿敷,以利于引流及防止感染2.2全身治疗早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20mg、静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口服季德胜蛇药片对有出血征象者,应用止血药物对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加大蛇药片口服剂量,立即扩容、利尿,以加速蛇毒的排泄,保护肾功能2.3结果留针时间1~3天,住院2~15天,肿胀消退时间2~14天20例均治愈出院,均无后遗症3讨论毒蛇咬伤的治疗关键是早期处理和预防并发症局部外科处置是防止蛇毒继续吸收,使毒液快速排出的关键局部清创消毒,预防继发感染,伤口用过氧化氢及呋喃西林液冲洗可减少感染机会蛇毒是一种有毒蛋白质,易被蛋白酶分解,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均为强力蛋白水解酶,咬伤处和伤口上方环开封闭,可以破坏分解蛇毒的毒性蛋白,因此早期局部封闭安全有效。
改制引流针引流有利于毒素排出,防止其继续向肢体近端蔓延,而单纯针刺八风、八邪穴,针刺处很易被渗出血浆结痂封堵,不利于引流毒蛇咬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因而全身治疗是必要的蛇咬伤后伤口易形成厌氧环境,常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尤显重要有些患者伤后就诊时间长,早期未经对症处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抗炎、抗毒、抗过敏,减轻组织肿胀,短期应用效果良好如已明确毒蛇咬伤种类,给予相对应的抗蛇毒血清等疗效确切本组未应用抗蛇毒血清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