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区分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本质).doc
10页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怎样区分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本质) 【方法指导】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而性质则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举例说明】 1.美国内战的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内战的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的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农民对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激烈反抗 4.1861年俄国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861年俄国改革的实质:农奴主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经济实质);农奴主为防止矛盾激化、维持和巩固专制统治的挣扎(政治实质)。
5.拿破仑法典的性质: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 拿破仑法典的实质;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6.《权利法案》的性质:英国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 《权利法案》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律文件 7.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怎样评价历史上的各种制度和思想主张? 【方法提示】 对各种制度和思想主张的评价最重要的方法有三点:其一,是将所评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包括特定的时空范围,特定的时代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试题本身所限定的条件等其二,掌握好评价的标准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其三,注意表达的格式如包括划分出不同阶段,归纳成不同的方面(肯定、否定)等 具体表达模式: 模式一 判断功过并评价影响 (1)功过判断 (2)积极影响及史实依据(时间、地区、特定条件、相关主体、是否促进社会或生产力发展及影响的具体表现); (3)消极影响及史实依据(同上) 模式二 开放性评价题 (1)说明自己的观点 (2)说明自己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具体写法同模式一) 【例题释疑】 例1 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影响? 答案要点: ⑴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功过不同。
⑵积极: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的思想出发点是正确的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政策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就是一个典型 例子⑶消极: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则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例2 (1999·上海)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⑴这两种看法是否相互矛盾,为什么? ⑵就科举制度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答案要点: 并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究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新兴人才的成长 例3 (2001·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后,热月党领导的国民公会于1795年制定了宪法宪法草案报告人在解释宪法的指导思想时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优秀人物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个别例外,优秀人物应该从下面这类人中去寻找: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由于他们拥有财产而过着优裕的生活,因而很有教养;这种教养使他们明智而有判断力,可以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一个由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秩序的国家,而由无产者统治的国家将陷入自然状态(按:即无政府状态) ——(法)阿·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简编》 回答:对这段话写一篇短评说明)文中应包括当时的背景、这段话所含的政治主张、对它的评价 评价时对它基本肯定或基本否定,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均可同等得分 答案要点: 背景:革命高潮已过去,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正常秩序 主张:由资产阶级独占统治、实行法治、稳定局势、立法明智 评价:⑴基本肯定:符合历史客观发展需要;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是革命的任务;稳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⑵基本否定:否定了雅各宾派的民主精神;资产阶级独占统治体现了它的局限性;排斥人民群众,破坏了平等原则怎样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方法提示】 规律:革命根源+矛盾激化的表现+思想动员(可选)+人民斗争+资产阶级领导+导火线 1.根源=“……(旧制度、旧统治或旧政权等)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旧制度、旧统治或旧政权等)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此规律的详情请点击:中学历史教学空谷规律一 2.矛盾激化表现:往往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独断专行等激化了矛盾 3.思想动员为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4.人民斗争使革命时机成熟 5.资产阶级顺应潮流,发动并领导革命 6.某一突发事件直接引起革命,成为革命导火线 【举例说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1.根源: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矛盾激化:查理一世独断专行,实行无议会统治,征收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3.人民斗争:农民和城市贫民不断起义,使革命时机成熟; 4.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顺势发动人民革命; 5.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怎样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方法提示】 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⑴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⑵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时间——负担的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等 ⑶上层建筑因素:包括中央集权、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重要制度,重农抑商等经济制度,还有宗教、文化等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⑷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和安定 ⑸地理条件因素:如江南和西北的差异等 以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例,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生产力因素——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 ⑵生产关系因素——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⑶上层建筑因素——各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 ⑷社会环境因素——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⑸外来因素——对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掠夺和剥削、外援或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等等 【例题释疑】 例1 简要概述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要点:曲辕犁、筒车的创制,大面积兴修水利,人民辛勤劳动(生产力因素);隋末农民战争对地主的打击,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生产关系因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科举制的完善,政治清明,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对外交往政策(上层建筑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社会环境因素)等。
例2 结合史实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50至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答案要点:⑴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和第二、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前者垄断组织形成,后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⑶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前者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结束,未发生重大革命运动;后者两极格局形成,资本主义政局相对稳定);⑷政策调整前者推行政治民主化,后者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等社会改革);⑸对落后地区的剥削和掠夺前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后者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怎样分析某一历史阶段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 【方法提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条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史上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⑴政治因素:国家统一与分裂,社会动荡与安宁,政府重视与摧残 ⑵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与停滞,发展的新突破与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⑶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与战争,民族融合与交流 ⑷对外关系:友好往来与频繁交往,闭关政策与开放。
⑸前代基础: 【例题释疑】 例1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如何?其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宋元文化具有“高度繁荣、领先世界、人才辈出、成就辉煌”等特点其原因是:两宋时期局部统一和元朝大统一的实现,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与海外贸易的极大发展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高峰对外关系空前活跃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基础 例2 (1996·全国)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答案要点:政治稳定: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出现盛世景象;对外开放:和朝鲜、日本、印度、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特点、地位:全面繁荣 (有杰出成就的各领域);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表现);世界领先:领先于世界的项目;影响深远: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的表现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方法提示】 1.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意义:该起义的特点+沉重打击了(或动摇了、瓦解了、推翻了)**朝的反动统治+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中国古代统一战争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长期统一稳定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生产发展和各地区经济交流,为国家繁荣强盛创造了条件 3.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意义: (1)对本国的政治而言:推翻了**统治(或废除了**制度),确立了**形式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或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2)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表现的高度概括(可选); (3)对外国的影响(可选) (4)特点或局限性(可选) 4. 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人民运动的意义:性质+特点+影响 (1)性质:斗争目标(反……反……)+阶级属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学生、人民等)+斗争形式(革命、改革、起义、运动等)(2)特点(可选) (3)影响或历史功绩(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