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小学沈园二首.docx
5页悼亡诗:沈园二首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难过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特录】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出色爱国诗人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年轻时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主见坚决抗金,始终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创作力特别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背景】一:《沈园二首》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连同此后关于沈园的多首悼亡诗,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情节和规模的系列在民间流出最广的其实是‘沈园’系列真正的起点——陆游和唐婉各赋的《钗头凤》一首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是中国封建制度造成的最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之一唐婉,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雅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致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切感情, 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搁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发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存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于唐琬及赵士程夫 妇不期而遇,唐婉得到丈夫的允可设酒招待陆游陆游回想前尘往事,伤感地在墙上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钗头凤》(红酥手)词陆游回想前尘往事,伤感地在墙上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钗头凤》(红酥手)词事后,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
随后不久便抑郁而终陆游与唐婉邂逅之后,出走京城求取功名,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始终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际数十年,企图借此淡忘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旧怀着深切的眷恋经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二首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难过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转变了从前风貌六十八岁,再游沈园,写下了《沈园》一首并序小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退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难过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
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找 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八十一岁再一次写下了“梦游沈园”诗二首: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背景】六: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突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预备上山采药,由于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终一首沈园情诗《春游》,此时的陆游已八十四岁: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忙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另注】:关于陆游与唐婉这段哀思绝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围围着沈园的这些传唱千古的诗词,近人陈衍游沈园之后留下了一句评语:“无此绝等难过之事,亦无此绝等难过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行无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