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38696252
  • 上传时间:2022-09-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一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龙结中学高2015级历史备课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这些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其受到的冲击,并指出这一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明清之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分析思想文化的变化还要考虑到儒学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明清之际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性对这些思想家的主张可以采用分析其异同点的方式加以掌握。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中心法、讲述法、自主学习与探究五、教具:图片、文字材料、照片、地图等六、课型:新授课七、课时:1课时八、板书设计:一、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出现的历史背景1、政治:①专制统治腐朽,社会各种矛盾尖锐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抗清、反专制可知)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使他们认真反思,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从黄宗羲重商可知)3、思想:思想文化: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经世致用;王夫之哲学思想可知)二、主要思想家及主张 (一)李贽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⑴社会背景: ⑵生活经历: ⑶家庭影响: ⑷学派的影响:2、活动探究:3、探究学习: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二)黄宗羲1、黄宗羲的简介2、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黄宗羲的主张:(三)顾炎武 1、顾炎武简介2、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顾炎武的主张:(四)王夫之1、王夫之简介2、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王夫之的主张:3、探究延伸: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点。

      五)唐甄 1、主张:⑴倡导“经世致用”,著有《潜书》⑵大胆抨击君主专制(帝王皆贼也),反对神化帝王⑶抨击官吏为盗臣,为民贼2、评价: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清之际,中国思想被禁锢在“八股”之中,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都以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 了生气 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睡梦世界在进步着,而这个“妄自尊大”的民族正在疾弱中承受着内忧外患一些知识界人士开始发出激愤的呼声 这是一个腐朽、骚乱的时代,一个寻求图强的时代,一个渴求新知的时代 (二)讲授新课一、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出现的历史背景1、政治:①专制统治腐朽,社会各种矛盾尖锐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抗清、反专制可知)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使他们认真反思,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从黄宗羲重商可知)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

      3、思想文化: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经世致用;王夫之哲学思想可知)二、主要思想家及主张 (一)李贽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⑴社会背景:(略) ⑵生活经历: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中年做过小官,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⑶家庭影响:祖父辈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⑷学派的影响:继承并发展泰州学派反传统的精神(泰州学派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传统意识的学派)2、活动探究:材料一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明]李贽:《续焚书》材料二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适当补充:李贽还批判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历史观先进,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他的徒弟中有女弟子,备受正统士大夫诽谤;他赞扬寡妇再嫁,批判“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言论,赞扬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请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你能否用一个词形容一个李贽? 为什么你会选择这样一个词? 你能否对李贽做出一个总体评价?(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哥白尼与布鲁诺)你觉得自己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参考答案:离经叛道。

      李贽生活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但他却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言之有理即可)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积极性)学术界对李贽评价很高,《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或者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个人能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3、探究学习:李贽有哪些“离经叛道”的思想?(解题关键: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思路引领:李贽“离经叛道”的表现:⑴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程朱理学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⑵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⑶提出新的哲学观,认为“万物皆生于两”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组织学生结合思想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主张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得出:⑴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要求平等,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⑵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5、P16学习思考:李贽认为私心是人类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李贽的这一认识?答案提示:李贽在这里强调的是坚持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同时,主张承认个性的意见,也是有意义的李贽所说“私”和“心”的关系,实际上也肯定了思想的独立性二)黄宗羲1、黄宗羲的简介2、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黄宗羲的主张: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三)顾炎武 1、顾炎武简介2、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顾炎武的主张: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3、探究延伸:阅读下列材: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得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回答:⑴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⑵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反对君主专制独裁)⑶近代学者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你觉得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勤奋学习,忠心报国;以天下为已任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的孜孜追求,当今社会更需要这种意识。

      学生时代的实践主要在于搞好学习,以便提高未来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四)王夫之1、王夫之简介2、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王夫之的主张:“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思想主张: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3、探究延伸: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点⑴共同的生活背景: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②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③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⑵共同的经历:都参加过抗清斗争⑶共同的进步思想答案提示: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本思想,即“人民为主”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工商皆本(黄宗羲);减轻下层人民的负担(顾炎武);整顿吏治,减免赋役(王夫之) ③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⑷评价:组织学生结合思想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主张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得出: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

      (五)唐甄 1、主张:⑴倡导“经世致用”,著有《潜书》⑵大胆抨击君主专制(帝王皆贼也),反对神化帝王⑶抨击官吏为盗臣,为民贼2、评价:⑴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⑵对君主专制和官吏腐败行为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⑶把希望寄托于明君,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三、综合提高:1、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求所谓定理者也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异同针对心学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言论,明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