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强制性疗法教材.ppt

49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5994510
  • 上传时间:2019-11-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4M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强制性疗法(CIT) 中国康复站起来群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 潘雷 Introduction to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 • 强制性疗法(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或 Forced use therapy) 目前主要包括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 、强制性使用言语疗法(CILT)等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 或CI),又称 强制性治疗(香港译为束缚引导移动治疗 法),是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 的康复治疗方法 背景 • 强制性运动的基础研究可以追溯到70 年以 前 • 1959年Knapp 等发现猴子切断了单侧脊神 经后根,造成感觉障碍,从而不能正确使 用患肢,反复受到惩罚后遂习惯使用健侧 ,即使后来患侧功能改善也不会使用患侧 背景 • Edward Taub(CIT的创始人)通过总结当 时的研究,首先提出了“ 习得性废用( learned nonuse)”的概念,限制未受损的 肢体3 d 后,这种废用是可以逆转的;持续 限制1~2 周后,这种逆转能持续较长的时 间,这是通过对动物实验得出的对强制性 运动的初步解释。

      随后大量的研究探讨了 将此方法应用于人类的可行性 基础知识 • 习得性废用本质上是行为的,理论上应该独立于 损伤的原因和性质之外,各种损伤后早期都存在 废用强化的可能性阻断猴一侧前肢的传入神经 几个月后,采用强制装置限制动物的健肢活动明 显地改变了废用的强化过程 • 猴子被迫使用无感觉的前肢,这种改变克服了不 使用患肢的习惯,一段时间后,使用患肢的习惯 获得了一定的抗力,就能克服习得性废用,并可 保留较长的时间 基础知识 • 卒中后患者经常遗留永久的明显上肢运动 功能障碍,而且运动损害常常是单侧,这 些特点与猴子一侧前肢传入神经切断后的 情况相似因此,把克服猴子习得性废用 的方法用来治疗人类脑血管病是合理的 •拓展: 既往的研究表明: 中风后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障碍 (Broeks JG,et al.1999) 55—75%患者 在发病后的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 (Kwakkel G,et al.1994).上肢完全恢复 功能者仅为14—16%(Nakayama H,et al.1994) 基础知识 • 在开始阶段卒中患者不使用患肢主要与神经损伤 导致运动或感觉功能的抑制有关。

      • 在脑卒中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早期,患者尝试使用 患肢往往不成功,而使用健肢常能获得完全或部 分成功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不使用患肢的倾 向获得了明显的强化,习得性废用得以形成并长 期存在,并无限期掩盖了患肢参与运动活动的潜 能 基础知识 • Sterr 等从神经行为学方面对脑损伤偏瘫 患者的习得性废用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 上肢残余的运动能力和实际使用情况有明 显差异,说明习得性废用广泛存在于慢性 偏瘫患者中,提示这些患者实施CIT 有很 好的提升空间 基础知识 • Taub 等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克服习得性废用 的“ 塑形”技术( shaping technique)塑形(见后 ),是指一种行为训练方法训练时,让练习者用患 肢连续地做一刚刚超过现有运动能力的动作或接近一 行为目标,患者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才能完成,完成后 继续增加任务难度,逐步增加患肢的运动幅度,提高 运动能力通过塑形训练,结合限制健肢使用,能最 大限度地克服患者的习得性废用 CIT的实验研究 • 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是现代康复的理论 基础,涉及CIT 的研究之一是研究神经可 塑性与行为的交互作用 • Nudo 等使用皮质内微电极刺激(ICMS )的方法在成年松鼠猴体内研究了脑损伤 后皮质重组的情况。

      结果显示,患侧前肢 训练后导致明显的皮质功能重组,特别是 缺血区周围 CIT的实验研究 • Traversa 等和Liepert 等应用局部经颅 磁刺激图探讨了慢性卒中患者在强制性 治疗后脑的可塑性改变治疗之后,运 动阈值无变化,但运动诱发电位(MEP )波幅明显增高,皮质运动输出区扩大 ,兴奋区重心转移,提示手皮质运动区 的兴奋性升高和临近中枢的再募集,这 和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一致 CIT的实验研究 • Levy 等和Schaechter 等应用功能性磁共振( fMRI)研究了强制性治疗后脑功能重组情况患 手作对指运动,治疗前仅在患者病变侧半球内出 现散在的激活点治疗后,在病变的边缘可见大 量的激活区,而且在同侧感觉运动区、辅运动区 、运动前区,甚至病变对侧都可见到广泛的激活 区,提示强制性治疗能明显促进脑损伤后的功能 重组 • Kopp 等对CIT 治疗患者引进了稳态运动皮质电位 ( SMRCP)的脑电分析,治疗后3 个月,发现 患肢的同侧运动皮质也被征募来控制患肢的活动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SOME THOUGHTS ABOUT THEORIES AND EVIDENCE. Johanna H. van der Lee. J Rehabil Med 2003; Suppl. 41: 41-45 •Motor Recovery and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after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n Stroke Patients: A Preliminary Study .Judith D. Schaechter, Eduard Kraft etc.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 2002 16(4):1-13 • 拓展: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一般较下肢差,著 名的Copenhagen中风研究表明:上肢功能恢复 的最佳时间应在发病11周内,过了11周上肢功能 几乎不可能再恢复。

      整体上在发病后的5个月后就 不再有运动恢复了(Jorgensen HS et al.1995) • 拓展: 目前占主流的中风康复方法(传统康复方法及 NDT)在随机对照研究中并未被发现其有效性 (日本脑脑卒中治疗疗指南 2004)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ESO 2008)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Australasian,2005)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stroke,England,2004) • 多项关于NDT和CIMT对于上肢功能的对照研究提 示,CIMT对于上肢功能的改善优于NDT • 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出现挑战了上肢功能5月 后后不再恢复的观点,大量临床研究证明 ,在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平台期(一般6 ~12 个月)后实施强制性治疗,仍能显著 提高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CIMT的临床研究 • van der Lee 等在他们对66 例慢性脑卒中患 者的随机单盲对照研究中,应用上肢动作 研究试验(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 )和运动活动记录表(motor activity log, MAL)作为观察量表,结果显示,治疗组 比对照组(双侧肢体训练组)在上肢灵活 性和使用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IMT的临床研究 • Stephen J. Page等人对6例CVA病后2~6 月的患者进行CIMT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 与传统作业治疗方法(TR)和无治疗( CON)比,CIMT能明显改善上肢功能 •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therapy: Arandomized feasibilityand efficacy study. Stephen J. Page, PhD; SueAnn Sisto, PhD, PT etc.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 38 No. 5, September/October 2001 Pages 583(R)C59 •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2009年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关于脑损伤儿童(包括 CP、TBI等)使用CIMT的指南,该指南遵循了循 证医学证据 • Evidence-Based Care Guideline for Pediatric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2009 • http://www.cincinnatichildrens.org/svc/alpha/h/health- policy/ev-based/default.htm 目前相关指南对CIMT的说明 • 2004日本脑卒 中指南康复部 分。

      证据截至 2000年,原文 见: http://www.jsts.gr.jp/jss08.html 目前相关指南对CIMT的说明 • 2005年美国退伍军 人事务部/国防部发 布成人脑卒中康复 指南(研究期限至 2002,原文见 Stroke,2005,36:10 0-143) 目前相关指南对CIMT的说明 • ESO 2008年 缺血性卒中和 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处理指南 ,证据截至 2007年12月 原文见: http:// www. esostroke. org CIMT患者入选标准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的入选标准尚未有统一的规定 • 目前比较公认的CIMT 介入的基本标准是:轻到中等程度 脑损伤的偏瘫患者,手腕能主动背伸至少20 度,除拇指 外至少有其他两指背伸10 度 • 这个标准是由Wolf 和Binder-MacLeod从肌电生物反馈研 究中得来的,按这个标准,估计只有20% ~25%的卒中 患者上肢功能能恢复到这种水平扩大入选范围的最低标 准是腕背伸10 度,拇指外展10 度,至少有其他两指背伸 10 度 • 同时还要除外严重的心肺和其他脏器疾病,没有明显的平 衡问题,没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和严重的失语症。

      这些条件 看起来是用CIT 或其他治疗重新获得重要功能的重要条件 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强制性治疗的治疗方案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 • (1)限制健肢的使用; • (2)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 • (3)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其 中集中、强化训练患肢是主要的治疗因素 治疗方案 • 使用休息位手夹板或塞有填充料的手套限制健手 的使用,同时使用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活动 • 强制用手夹板或手套应在患者90%的清醒时间使 用,仅在洗浴、上厕所、睡觉及可能影响平衡和 安全的活动时才解除强制 • 强制用手夹板或手套一般用易开启的尼龙搭扣固 定,以便让患者本人在紧急情况下(如摔倒后) 能自行解除,对患者的安全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 • 每天强化训练患肢6 h,每周5 天,连续两周 治疗方案 • Taub 和Wolf在前期的研究中形成了大约60 个塑 形任务每一任务都有具体的动作描述、反馈变 量、动作训练目的和潜在的难度增加方法根据 每个患者功能缺损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塑形任务 ,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 训练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日常活动,在日常活 动时间,鼓励患者进行实际的功能任务练习,有 研究表明,持续的家庭练习对维持和进一步提高 临床训练效果很重要。

      • 注:选择塑性任务的依据: 1.所选动作能够纠正患者最明显的运动 缺陷; 2.所选动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