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doc
4页按 比 分 配 教 案 设 计一、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按比分配”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比和比例”的范畴比和比例涵盖的内容主要有: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正反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以及比和比例的应用按比分配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在五年级学过分数的意义,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分数乘法,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方法: 引导 交流 探究四、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五、教学难点:分析按比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总数量所对应的总份数 六、教具: 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这个学期同学们学习很用功,老师买来72个作业本奖励大家板书:72个作业本)现在就准备发给大家我想平均分,男生36个,女生36个大家有意见吗?(一定会出现下列情况)男生:我们班男生24人,女生12人,平均分不合理,(板书:男生24人,女生12人因为男生每人不够2个,女生每人有3个,男生分得少,女生分的多,按人数男生应多分,女生应少分师:看来平均分这72个作业本还真不行,男生应多分,女生应少分,现在我重新分给男生60个,女生12个这回该没意见了吧?女生:这样男生每人有2个多,我们女生每人只有1个,女生分的太少了,这么分也不合理师:哎呀!这样不公平,那样也不合理!谁来出个主意,怎么分这72个作业本男生和女生就都没意见了呢?生1:人多应分的多,人少应分的少但分60个给男生,12个给女生,为什么女生还是有意见的?生:多的太多,少的太少,应该男女生每人一样多师:正确但怎样做到男女生每人一样多呢?学生可能哑然无语,陷入沉思,此时老师加以引导。
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老师释义:按照一个比来分配一人数量并给“比”字打上着重号.此时学生会发现一个思考方向:按男女生人数比来瓜分72个作业本师继续引导:男女生人数比是多少?(24:12),化简是2:1.师:男女生人数比是2:1,你是怎么理解的?生:男生占全班人数的2份,女生占全班人数的1份,全班人数共3份这3分就是72. 也就是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此时学生已发现突破口,老师不再引导,改为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师:这样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收集信息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知道平均分只是分配的一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时还需要按比分配帮助学生复习比的意义以及比和分数的关系,开阔学生思维,为后面的转化做好铺垫2.探究新知 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你或你们组说一说解题思路?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进行补充方法可能多样,,老师让学生逐一展示并说出解题思路 方法一、24:12=2:1 2+1=3 女生:72÷3=24(本) 男生:24×2=48(本)师:说一说解题思路?2+1表示什么意思? 全体同学 评价一下。
方法二、16:8=2:1 2+1=3 女生:72× =24(本)男生: 18× =48(本) 师:比较这两种算法,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种算法是先算1份量,再算几份量,第二种算法是先找出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总量去乘这些分数 师:说得太好了,第一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先算出1份数,再分别算出几份数,第二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分数,先找出各部分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找出总数所对应的总份数师:刚才我们算出的答案是男生分48个,女生分24个有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板书:验算:48+24=72 (根) 48:24=2:1 师: 通过大家探究按男女生人数比分配作业本,男生分48本,女生分24本现在大家觉得合理了吗?设计意图: 由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开阔思路,学习别人的方法3.巩固练习1.西田各庄春季组织了两次植树活动,两次植树棵数的比是3:4,第二次植树共有840棵,两次植树各多少棵?小结:上面3题叫按比分配,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2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方法怎样?重 难点在哪?老师版书:特征:都是已知几个数的和,裘这几个数。
方法:如上述 重难点:找出‘和’所对应的份数思考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算不算是按比分配?按几比几分配?(是 1:1)4.深化练习(1)小明和爸爸今年共不60岁,小明年龄是爸爸的,爸爸今年多少岁?(2)果园有桃树和梨树共240棵,桃树棵数是梨树的4倍,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设计意图: 在按比分配题里,“比”有时会以分数或倍数出现,要转化成比来看待,如上题看作是1:3 4:1.渗透转化的思想3)一个长方形周长120cm,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4) 建筑工地上的混凝土是用沙子、水泥和石子配置而成的沙子、水泥、石子质量的比是3:2:5现在有水泥10吨,可以配制出多少吨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各多少吨?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按比分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5.质疑 :还有疑问吗?请举手让学生回答其疑问6.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表)八、作业 (略) 九、 教学反思 一、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比的应用,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方法的发展二、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按比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按比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归一应用题、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