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雨沟播技术.ppt
76页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旱作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牛建彪(高级农艺师)二○○九年,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内容提要,1.技术产生的背景 2.技术优点 3.技术应用效果 4.栽培技术 5.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景 6.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示意图,,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1. 技术产生的背景,干旱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半干旱地区以雨养农业为主,如何科学 “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墒” ,用好用活天然降水,是旱作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和途径,要实现这一目的,只有与集雨措施、保墒措措施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地膜 全地面覆盖技术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做到天然降水的充分利用北部干旱山区,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为了探索如何保蓄天然降水,走雨养农业的路子,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实施农业部2003年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中,针对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全年降雨量350mm左右),分布时空又不均匀,春旱出现的次数最多,也最为严重,常常影响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的气候特点以及常规地膜覆盖栽培覆盖率低,集雨保墒效果差的缺点,按照玉米前期生长缓慢,需水量少,比较耐旱,在拔节后生长迅速,需水关键时期与自然降雨分布规律基本吻合的生理特性。
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 在榆中县清水驿乡杨河村创新试验研究,提出了“早春整地起垄,趁墒全膜覆盖,集雨蓄水保墒,增温垄沟种植” 为一体的“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通过2004~2006三年的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证明,该技术集雨、保墒、抗旱、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2006年在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之年,接受了极限的干旱考验,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技术保墒、抗旱和增产的优势,是半干旱地区粮食稳产、高产的一项短、平、快实用技术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该技术依据农田微工程覆膜雨水富集叠加、雨水就地入渗和覆盖抑蒸三大理论,把“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三大技术相互融合为一体,其创新点:一是改变了地膜覆盖的方式,将半膜平铺覆盖或起垄半膜覆盖方式改变为起垄全地面覆盖;二是作物在垄上种植方式变为垄沟内种植2 . 技术的优点,覆盖抑蒸,垄沟种植,膜面集雨,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8,2.1 弥补了常规地膜覆盖的缺陷,常规地膜覆盖玉米种植形式为半膜平铺覆盖,这种覆盖方式覆盖率低,一般只有50~60%,没有覆盖的部分却是土壤水分蒸发和损失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对一些微量降雨不能被利用;而在局部地区应用的地膜全地面平铺覆盖技术,虽然覆盖率达到100%,但微量降雨只有少部分通过播种孔渗入土壤中,大部分滞留在膜面而被蒸发损失,降雨的利用效率还是不充分,而双垄全膜覆盖沟播的技 术的产生,有效弥补了常规地膜玉米栽培的缺陷。
半膜覆盖,全膜平铺覆盖,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9,2.2 集雨效果显著提高,通过起垄,在田间形成了多个垄和沟,改变了微地形,增加了地表的表面积,用地膜全部覆盖后,形成了大的集雨面,对大小垄面上的各种形式的降水可以说滴水不漏的集中到垄沟内,从而使同等降雨条件下作物种植区的水分增加到一倍以上,特别是对春季 5 毫米左右的降雨,通过膜面的集流,将无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发挥作用对容易形成地表径流的较强降水,田间相间的大小垄、垄沟、垄沟内的土腰带所组成的拦截径流系统,避免了降水向局部汇集 而形成较大径流的可能,使降水径流在垄沟内沿播种孔均匀渗入土壤中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0,,,,,,,,,,,,,,,,,,,,,,,,,,,,,,,,,,,,,,,,,,,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1,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示范田,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2,2.3保墒抗旱作用明显增强,垄和垄沟用地膜全部覆盖后,形成了地面与大气之间的隔离层,隔断了土壤水分的向上蒸发,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因地表裸露,而造成水分大量的无效蒸发,集蓄的雨水只能通过玉米的生长而变为有效蒸发。
厚厚的土层把全年的降水储备起来,使土壤真正变成了高效水库,作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利用,省去了输水、灌水等一系列过程, 保证了玉米各生育时期的水分供应,最大限度的发挥保墒作用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3,2.4 地温提高、有利防寒、促进早熟,全膜覆盖后,田间光照条件的改善,土壤与大气气流的交换受阻,使玉米生长期间的有效积温增加,促进玉米早熟,据试验证明可提早成熟10~15天,有效地减轻了早霜冻的危害;又使玉米的适种海拔提高500米左右,使不能种玉米的地区可以种玉米,一些中晚熟品种 在海拔2000米 的地区正常成熟,发挥了品种的生产潜力双垄栽培,半膜覆盖,双垄栽培,半膜覆盖,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4,全膜覆盖与垄沟种植相结合,起垄形成了风障,阻档寒风侵袭,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白天吸收的太阳能可以贮藏较多热量,并贮存到深层土壤中,到夜晚地表辐射散热时又可从深层释放热量传至地表面,一般能提高温度2~3℃,可延缓地表附近温度的降低,使玉米减轻低温晚霜冻的危害,有 利于保全苗,为丰产奠定基础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2004年5月上中旬,我县遇到强降温,气温降到零下4℃,遭受霜冻危害。
此时,玉米正处在两叶一心期,应用常规半膜覆盖种植的玉米苗有58.2~88.5%的被冻死,平均死苗率72.6%,补种后于5月16日又遇强降温,刚出土的幼苗又一次被冻死,死苗51.4~75%,平均64.6%,又进行了第二次补种,只得用早熟品种应用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技术种植的玉米第一次降温,仅有12.5~23.9%的幼苗被冻死,平均死苗率19.7%,保苗率达到80%左右,受害较轻的苗子缓苗较 快,第二次降温死苗率0~18.8%,平均12.6% 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6,2.5 “一膜用两年”免耕技术,节支增收,在上年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 “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每亩减少地膜投资、刨根茬、耕地、整地、用工等生产费用140多元,而且玉米根茬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冬春季节地膜与玉米秸秆双重覆盖,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水分,减轻冬春季节的无效蒸发第二年播前测定耕 层土壤含水量,可达到20%左右,比裸露地高16.3%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7,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及“一膜用两年”栽培技术农艺路线图,机械或畜力 耕翻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规格划行开沟施肥(播前30~40天),播 前 移出秸秆,休闲期 管 理,田 间 管 理,秸秆覆盖 保膜保墒,打开集流孔接纳雨水,膜下施除草剂垄沟全膜覆盖,播 种,,,,,收 获,,,,,,畜 力 或机械起垄人工修垄,,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8,一膜用两年技术,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9,,前茬玉米收获,铺在地膜上保护地膜,休闲期 管 理,清 运 秸 秆,砍倒秸秆,打 孔 播 种,加 强 管 理,保 护地 膜,玉米地膜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工艺路线图,,,,,,,拔节前 追 肥,大喇叭口期追肥,,,,收 获,,,,,,,,,,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一膜用两年免耕与常规技术 投入比较表 单位:666.7m2、kg、人、天、元,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1,2.6 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全膜覆盖能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少除草的劳动力投入,还能有效减轻地表土的风蚀和降雨冲刷,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保护耕作区土壤及生态环境。
又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提高了抗旱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节约了水肥资源,减少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3 . 试验、示范和推广的效果3.1 小区试验结果,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3,2003试验结果年降雨量:387mm,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4,2004年试验结果降雨量:307mm,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5,3.2 示范效果,2004 年大田示范推广 5893亩,平均单产516.8kg,比对照 391.4kg 每亩增产玉米125.4kg,增产率 32%;2005 年榆中县委、县政府把该项技术的推广,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13个乡镇,推广面积3.35万亩,平均亩产560.7kg,比半膜覆盖种植亩增产138.7kg,增产率32.9%2006年示范推广6.5多万亩,在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之年,充分显示了该技术的显著抗旱、保墒、增产优势据全县17个示范点实地测产,玉米平均亩384.2kg,其中:北山在夏粮基本绝收的情况下,平均单产352kg,金崖镇大涝池示范点最高亩产达430 kg。
川旱区平均单产404.7kg,连搭乡石头沟示范点的最高亩产达550kg(秋 覆膜)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6,,,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经济效益概算表(单位:666.7m2)单位:公斤、人天、元,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7,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每亩比半膜覆盖种植多投入地膜1.5 kg,按2004年地膜价格10元/ kg,多投入15 元,加上起垄多用的畜工和人工,每亩增加成本30多元,增加净产值高达 148.8 元(玉米当年市场价格为 1.28 元/kg,秸秆 0.1元/ kg ),产出投入比为4.96 元/元也可以说,增产的部分,就相当于一亩小麦的产量,应用该技术种一亩玉 米,相当于3~4亩小麦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8,,榆中县清水驿乡2005年的玉米长势,小麦长势,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9,3.3 农民应用后的评价,这种技术就是好, 双垄集雨效率高, 田间挖了集雨窖, 不用水泵把水浇; 全膜覆盖蒸发小, 降雨效果能提高; 双垄沟播苗子壮, 玉米长得健又旺, 农技人员创新篇, 旱作农业夺高产。
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0,榆中县清水驿乡杨河村示范户张重礼,这项技术比半膜种的玉米明显增产 我今年用这项技术种了6亩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3.4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4年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专家视察了清水示范点后,对显著的技术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农业部财务司王正谱副司长视察后,在农业部召开的项目验收会上说:“榆中县的农技人员创新总结的这项技术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效果显著、经济实用,今后将作为旱作农业节 水的一项实用技术,应在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今年要是没有这项技术,玉米就没啥收成!,农业部财务司副司长王正谱,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2,2005年3月25日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组织牵头,联合兰州市农牧局、榆中县委、县政府在清水驿乡召开了由陇东地区有关县、兰州市三县(区)农牧局、农技推广单位领导、榆中县有关乡镇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示范推广现场演示会,省市县都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列为 2005年的重点农业项目2017/9/30,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