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辨证的统一.doc
4页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辨证的统一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可以从适应与超越、共性与个性、合格与特长、束缚与解放等几方面进行理解[关键词]教育;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论的研究归宿”[1]教育目的一一关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何种人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活动中居核心地位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宗旨,也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受到历史条件、教育价值观的制约,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何种质量规格的人才要求各不相同中国古代教育家提出通过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培养国之“士”;古希腊的教育家在教育中开设“七艺”,培养健康体魄、有道德、有美感的人;而在哲学成为神学婢女的中世纪欧洲,教育要培养为宗教神学献身的禁欲主义的僧侣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林林总总,但“文艺复兴后,人的全面发展几乎为近代西方每一个进步思想家推崇,成为贯穿在近代历史文明发展中的崇高理想”[1]使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共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崇高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无法避免的矛盾对立,“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展以及相应的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促成了人类整体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越来越精细,严格的社会分工却导致了劳动者个体越来越片面畸形的发展”。
[1]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全面考证的基础上,在政治经济学范畴里第一次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提出:1.人的全面发展应与生产发展相一致2.工场手工业与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3.机器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基础上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本质,同时“也为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仍然是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的最高宗旨199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从人的心理素质角度概括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二个层次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这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3]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总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各级各类不同性质、层次、类别的学校对不同个体的培养上而每个受教育的个体是不同的现实存在、有其不同特征的能动性的主体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全面发展教育的总和个性,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在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性格、文化、素质特征①个性是个体的“名片”,是个体社会化存在的外在表征社会学家从社会学角度论及教育本质时指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由出生时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知晓社会规范,掌握一定的人类文化知识的“社会人”的过程就是教育在个体的自然遗传因素、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个体本身的能动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每个个体的社会化过程都是绝无仅有的“经典”,个体社会化就是促使不同个体的个性健康地发展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人的和谐发展”或“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教育”[5]“不同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不同的智慧品质、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对教育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因此,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3]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中,片面地理解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机械地强调每个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都全面发展,达到统一的标准、规格,用统一、固定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测评教育活动的目标、结果,从而忽视受教育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抹杀对人体健康发展的个性培养,淡化有个性的个体在主动适应和促进我国现代建设中的作用的现象也大量存在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用全面发展排斥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华中师范大学肖宗六教授在其专著《学校管理学》中曾就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举过“王静能评为三好学生吗”的案例,不管案例讨论的结果如何,案例中关于“三好学生”标准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发人深醒。
[4]“如果仅提人的全面发展,就很容易在贯彻实施时演变成按同样模式的共同的统一要求,落在个体身上就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抑长求短”,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3]因此探讨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二者的关系显得极有必要一、适应与超越的关系个体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适应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形成生存和发展能力及其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的过程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1)他所属的那个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必须具有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的特性;(2)特定的社会群体(等级、阶级、家庭和职业团体)同样要求其所有成员应该具备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因此,正是整个社会和每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教育应该去实现理想只有当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充分的共同性时,社会才能存在下去[3]要维系这种①关于个性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奥尔波特:个性是决定一个的行为和思想的心理、物理学体系的个体重的动力结构;阿斯罗:个性这个概念在最一般形态下展示了人的社会性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历史性确定下来的联系陈建功:个性是表明个人对社会自主创造关系的思想与行为的总体特征桑新民:个性是指特定时代,特定社会中个体的在身心特征与外在行为特征之和人类得以繁衍的代与代之间的共同性,需要教育在个体的最初阶段向其传达适应集体生活的要求与规范,从而维系和强化这种共同性。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这种社会要求,通过在个体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其进行影响,期望能为个体的未来生活作好预备,期望能发展个体身体、理智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为个体适应特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作好准备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体现在培养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个体能了解和遵守人类的一些共同的规则,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教育把个体培养成适应社会生活和现实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改造现实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教育的全部任务就在于有效地促使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但注意的中心应该是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和创造性[3]“单纯的消极适应社会只能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3]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决非简单的延续,而是不断创造和开拓的过程在适应的基础上提倡超越,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强调对个体健康个性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强调儿童的表现力、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各种活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教育目的是超越,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受教育的个体确立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在突破某种均衡中发展。
超越只是适应的新起点,只有超越才有新的适应,才有适应的升华适应与发展是互生、互长的只有在实践中使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使受教育的个体在适应中超越,才能使他们的身心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教育就是一种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3]所谓社会化是指共同的社会影响物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属性培养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使个体的品格特征上带有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社会规范、意识特征以德、智、体、美、劳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经验的集中体现,致力于个体身上造就共同的社会特征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应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个体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继承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差异性、创造性是推动社会在继承中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经历和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经验,导致他们对教育也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健康,促使和引导个体的个性化,培养个体个性意识、自主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创造精神个性的高度发展不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条件,人的个性化还应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尊重个人的价值,使每一个人的优势都得到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决定了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引导和促进个体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本质规定,但同时必须注意到只能通过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化共性来促进个性化,使个性化既朝着有利于形成个体特色的方向发展,又朝着有利于社会的目标发展个性化虽然把社会性的获得看作个性化的基础,但更注意把个体的发展看作是个体优势的发展和个人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过程,更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3]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的最佳体现是人的社会化共性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三、合格与特长的关系社会主义教育有两大目的:一是促使个体成长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二是促进个体身心的完善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合格公民的教育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在道德、智力、身体各方面得到发展;二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包括接受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接受终身教育;三是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基础,这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之一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需要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即在个人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有特长的人,这不仅有益于个性的发展与完善,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的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好成绩。
这也正是注重培养个体特长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的根本所在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常发展和个性完善正常发展主要体现在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个性完善主要体现在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从人的培养来说,既是成人,又是成才成人就是成为一个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各种素养、能适应社会的合格的人,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挥作用的人;成才就是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人才即是一个合格并且有特长的人如果只强调合格而忽视特长,即只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忽视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社会将难以获得发展而如果只强调特长而忽视合格,即强调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将失去了存在的稳定根基四、束缚与解放的关系“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抑制创造精神的力量”[6]即教育既是解放又是束缚当我们片面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教育培养人的社会共同属性时,则必将使教育走向其反面,成为束缚人发展的工具,全。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