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铜砭刮痧护理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效果.docx
7页中医铜砭刮痧护理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铜砭刮痧护理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投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恢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 )结论:实施中医铜砭刮痧护理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恢复关键词】中医铜砭刮痧护理;痉挛性偏瘫;康复护理;中风【引言】中风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脑卒中,发病因素较多,主要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肥胖、高血压等因素相关,表现为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痉挛性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的,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亢进,并伴随着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疼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严重阻碍患者关节活动,还可引发关节永久性痉挛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受损,极易出现焦虑、沮丧等负性情绪,影响病情康复。
中医护理主要涉及到刮痧、针灸、按摩等干预手段,目前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2]本研究对5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中医铜砭刮痧护理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投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4.43±6.49)岁;病程1~10年,平均(5.21±1.56)年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5~80岁,平均(52.69±6.84)岁;病程3~8年,平均(5.76±1.05)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 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防治指南》[3]中疾病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6个月;(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正参与临床其它试验者;(2)伴有老年痴呆、严重失语者;(3)畸形、残疾且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者;(4)临床资料不全者1.3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和皮肤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摆放肢体,上肢部分处于伸展状态,下肢部分处于屈曲状态,同时医患人员应2h1次为患者调整体位,避免久卧导致的血液流畅不通、肘关节屈伸问题。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铜砭刮痧护理,首开四穴(大椎、大杼、膏盲、神堂),暴露偏瘫侧上下肢, 涂抹刮痧油沿偏瘫侧肢体擦拭,轻轻刮拭表皮,将卫气拨开刮痧板与皮肤呈45°,患侧上肢沿内侧手三阴经从上至下刮, 再从手三阳经从上至下刮,手背手掌采用摩痧手法;患侧下肢沿足三阴经从上至下刮, 再从足三阳经从上至下刮,足背足掌采用摩痧手法,直至患者皮肤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皮肤泛红刮痧过程中,下板力度均匀,以患者不受惊、能忍受度程度为主,与此同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感受及疼痛程度刮痧时间控制在45分钟内,告知患者刮痧后4h内不宜洗澡,避免吹风每7d刮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1.4 观察指标(1)肢体功能恢复程度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ugI-Meyer)及巴氏指数进行评分,且分值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呈正相关FugI-Meyer共50个项目,评分范围为0~2分,0分、1分、2分分别对应无法完成、部分可完成、充分完成巴氏指数共10个项目,评分标准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20分;重度残疾20~40分;中度残疾40~60分;轻度残疾>60分2)统计两组护理效果显效:偏瘫消失或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生活可自理;有效:肢体功能有所改善、部分生活可自理;无效: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无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护理效果以χ2检验对比,n/%表示计数资料肢体功能恢复程度采用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P<0.05 ,差异显著2 结果2.1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观察组患者FugI-Meyer评分和巴氏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比较(±s,分)组别例数FugI-Meyer评分巴氏指数评分观察组2558.62±8.4680.46±10.54对照组2550.46±7.9569.56±9.75t3.5143.796P0.0000.0002.2护理效果组间数据对比(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2515(60.00)8(32.00)2(8.00)23(92.00)对照组2510(40.00)7(28.00)8(32.00)17(68.00)χ24.500P0.0343 讨论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症状表现为口角歪斜、失语、机体无力或麻木等痉挛性偏瘫是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是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害引起的一种症状,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4]。
据调查显示,康复护理可有效帮助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从心理、饮食、肢体锻炼指导及中医康复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整体功能进行调节,进而达到气血畅通、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目的相比于单一的常规康复护理,结合中医铜砭刮痧护理技术在该病能产生更好的康复效果中医铜砭刮痧护理是利用边缘钝滑的铜质器具,通过自身溶痧,调动自愈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可促进脑血管及瘫肢的血液循环,解除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形成,促进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肌肉生理功能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 ),提示采取中医铜砭刮痧护理技术护理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铜砭刮痧有宣通气机、调整经气运行、活血化瘀、祛除病痛等作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经铜砭刮痧后,将滞留在体内的气血及阻碍经络疏通,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同时利用刮痧板在患者体表按经络的走向从上往下反复刮动,减少了神经末梢的兴奋性,降低其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疼痛的信号,降低疼痛感观察组FugI-Meyer评分和巴氏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铜砭刮痧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这一点与李荣等[6]研究结果相类似与本研究不同的是,其研究选取对象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认为采取铜砭刮痧,能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实施中医铜砭刮痧护理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程度,护理效果较好,可推广参考文献:[1]顾艳, 汤锦丽. 穴位按摩敷贴护理联合抗痉挛手法对中风后偏瘫痉挛肢体状态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9,433(12):200-202.[2]中医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8, 32(22):66-69.[3]张红星. 脑卒中防治指南[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4]张洁, 孙慧君, 鲁剑萍.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 上海护理, 2019, 19(11):42-45.[5]刘凤选, 梅御寒, 刘芝修. 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方法的临床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10):1445-1448.[6]李荣, 林惠京. 虎符铜砭刮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9, 30(12):1516-151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