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01 抗原.ppt
46页第一章抗原 第一篇免疫学 一 抗原的概念 antigen Ag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 或致敏淋巴细胞 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反应的物质 即可被T B淋巴细胞识别 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刺激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先决条件 如 伤寒杆菌伤寒杆菌机体免疫系统抗伤寒杆菌抗体致敏淋巴细胞伤寒杆菌 抗伤寒杆菌抗体特异性结合 致敏淋巴细胞 二 抗原的基本特性 1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2 抗原性 antigenicity 与抗体或效应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也称为免疫反应性 immunoreactivity 半抗原 仅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 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 半抗原决定Ag的免疫反应性 载体 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同时与免疫应答的记忆相关 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完全抗原 半抗原 hapten 与载体 carrier 半抗原与载体 抗原刺激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先决条件 在某种情况下 抗原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称为免疫耐受 有些抗原还可引起机体发生病理性免疫应答 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 一 异物性 异物 指 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 与亲缘关系有关 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 第一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二 抗原的理化性质 一 抗原的种类 化学性质 蛋白质 多糖 多肽等 二 分子的大小 一般分子越大 抗原的免疫原性越强 三 化学组成 结构的复杂性 大分子蛋白质一般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eg含芳香族AA 酪AA等 四 易接近性 accessibility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决定基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所接近 与抗原的分子构象有关 五 物理性状 颗粒性抗原 可溶性抗原多聚体 单体 三 宿主因素 一 进入机体的途径同一物质经不同途径进入机体 其引起的免疫应答的效果不同 依次为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 二 机体的遗传因素1 免疫应答基因 Ir基因 的调控 2 年龄 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 免疫佐剂的使用 第二节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 1 抗原刺激机体只能产生相对应的抗体和 或致敏淋巴细胞 2 抗原只能与相对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Ag的特异性是由Ag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基决定的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1 抗原决定基的定义 抗原决定基 antigenicdeterminant AD 亦称为抗原决定簇 或表位 epitope 是指抗原分子中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通常5 15个氨基酸残基 5 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即可构成一个表位 一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其性质 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特异性 是抗原与TCR 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 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的结合价 antigenicvalence 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决定基数目 AD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特异性是由抗原决定基所决定 而非由整个抗原分子决定 抗原决定基的化学组成 排列 空间位置很重要 抗原结构的旋光度也与抗原特异性有关 化学基团的组成 空间位置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2 AD类别 1 按AD结构分类 顺序决定基 sequentialdeterminant 构象决定基 conformationaldeterminant 2 按决定基在抗原分子中的位置分类 功能性决定基 隐蔽性决定基 无功能决定基 3 按识别决定基的免疫细胞分类 TCR 识别 表位 BCR 识别 表位 线性表位 连续性表位 主要位于抗原分子的内部 构象性表位 非连续性表位 主要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T细胞仅识别由APC加工呈递的线性表位 B细胞可识别线性或构象性表位 表位的类型及性质 T细胞识别表位 T细胞决定基位于抗原分子内部 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 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 B细胞识别表位 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 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基 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的比较 T细胞识别表位B细胞识别表位识别受体TCRBCRMHC分子必需不需表位性质主要是变性多肽天然多肽 多糖 脂多糖 有机化合物表位大小5 12氨基酸 CD8 T 5 15氨基酸 5 7单糖12 17氨基酸 CD4 T 或5 7个核苷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 线性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抗原分子表面 二 交叉抗原及其意义 共同抗原 commonantigen 两种不同抗原间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基 交叉抗原 crossantigen 交叉反应 crossreaction 抗体可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 交叉反应与抗原的异质性和共同表位有关 抗原的交叉反应 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1 可能导致人体的免疫损伤 如异嗜性抗原 2 特异性诊断和鉴定时的误差 3 刺激免疫应答的发生 第三节抗原的分类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 抗原的分类 一 根据诱导应答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 TD Ag 由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组成 绝大多数抗原属此类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I Ag 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 可分为TI 1Ag和TI 2Ag 区别 是否有B细胞丝裂原 TI 1Ag有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B细胞表位 而TI 2Ag只有后者 二 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 异种抗原 xenogenicAg 同种异型抗原 allogeneicAg 如ABO血型抗原 HLA抗原 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异嗜性抗原 又称Forssman抗原 存在于人 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三 根据抗原的产生方式分类 人工抗原天然抗原 四 依据 TD 抗原是否由抗原呈递细胞所合成 外源性抗原 不由APC所合成的抗原 为CD4 Tcell识别 内源性抗原 由APC所合成的抗原 为CD8 Tcell识别 五 其他分类 普通抗原 超抗原 移植抗原 肿瘤抗原 微生物抗原 变应原 过敏原 耐受原 颗粒性抗原 可溶性抗原 蛋白抗原 多糖抗原 多肽抗原 二 抗原在医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疾病的诊断与辅助诊断疾病的治疗疾病的预防 第四节其他免疫刺激剂 一 免疫佐剂 定义 某些物质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 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1 种类 包括化合物 生物制剂等 如微生物及其产物 多聚核苷酸 无机物 细胞因子等 不完全 或完全 弗氏佐剂 Freundadjuvent Ag 油剂 乳化剂 分支杆菌 2 机制 改变抗原的物理状态 延长抗原在体内停留时间 诱发抗原注射部位及局部淋巴结炎症反应 刺激APC的抗原提呈能力 3 应用 二 超抗原 superantigen SAg 定义 超抗原是某些特殊的抗原物质 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 20 T细胞克隆 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1 SAg与T细胞结合的特点 1 无须APC加工 直接与MHC II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结合 无MHC限制性 2 仅与TCRV 片段结合 2 超抗原激活T细胞的特点 强大的刺激能力无须抗原处理与T细胞相互作用无MHC限制性选择性结合TCR 链V区超抗原不仅可激活T细胞 而且可能诱导T细胞的耐受超抗原的免疫识别位点分为两类 MHC结合位和TCRV 区结合的T细胞表位 3 SAg的种类内源性 病毒性 SAg 如小鼠次要淋巴细胞刺激抗原 外源性 细菌性 SAg 多为细菌的外毒素 如金葡菌的肠毒素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等 4 超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参与某些病理过程 SAg刺激大量T细胞激活 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某些疾病 SAg与自身免疫应答 SAg的强大刺激可能激活体内自身反应性T细胞 从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SAg与免疫抑制 T细胞因过度激活而被耗竭 与抗肿瘤效应 CTL被大量激活而对肿瘤发挥杀伤作用 三 丝裂原 mitogen 与淋巴细胞相应受体结合 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的物质 人和小鼠T B细胞丝裂原 丝裂原人小鼠 TBTBConA PHA PWM LPS SPA 思考题 名词解释 抗原 抗原决定基 超抗原 构象决定基 顺序决定基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 TD Ag TI Ag 佐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有哪些 什么是抗原的特异性 其分子结构基础是什么 比较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 超抗原与普通抗原有什么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