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2.doc
13页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27.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使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C【名师点睛】考察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与糖类、油脂组成的差别,蛋白质主要有碳、氢、氧、氮三种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而糖类、油脂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本题着重基础知识的积累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AB.2.4gMg与HSO完全反响,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24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淆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响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答案】D+++H2O++数量小于0.1NA,故A错误;B、【解析】A、NH4是弱碱根离子,发生水解:NH4NH3·H2O+H,因此NH42.4gMg为0.1mol,与硫酸完全反响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mol=0.2mol,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故B错误;C、N和O都是分子组成,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故CA22A错误;D、H2+I22HI,反响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响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mol,分子数为0.2NA,故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察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主要从物质构造、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响等角度考察,本题相对照较容易,只需仔细、仔细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考察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选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中夯实基础知识是重点,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如是不是最高价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反应了元素的原子构造、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变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详细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渐渐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构造、反响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重点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变为无色透明氧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响产生可燃性气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体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消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源下反响后的混淆气体能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使润湿的石蕊试纸变红【答案】A名师点睛】本题考察实验方案设计与评论,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响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扰乱,进行剖析判断,如本题的D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响是取代反响,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HCl的生成,进而得出混淆气体能使润湿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HCl的缘故,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11.用电解氧化法能够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化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淆溶液。
下列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采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响式为:Al3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答案】C【解析】A、根据原理可知,Al要形成氧化膜,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因此铝为阳极,故A说法正确;B、不锈钢网接触面积大,能增加电解效率,故B说法正确;C、阴极应为阳离子得电子,根据离子放电次序应是H+放电,即2H++2e-=H2↑,故C说法错误;D、根据电解原理,电解时,阴离子移向阳极,故D说法正确名师点睛】本题考察电解原理的应用,如本题得到致密的氧化铝,说明铝作阳极,因此电极方程式应是2Al-6e-+3H2O=Al2O3+6H+,这就要求学生不能照搬课本知识,注意题干信息的挖掘,本题难度不大12.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X)c(X)]c(H2A)c(HA)c(A2)下列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pH=1.2时,c(H2A)c(HA)B.lg[K2(H2A)]4.2C.pH=2.7时,c(HA)c(H2A)c(A2)D.pH=4.2时,c(HA)c(A2)c(H)【答案】D【名师点睛】该题综合性强,该题解答时注意利用守恒的思想解决问题。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热点中的热点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几乎年年波及这种题型考察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划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离子反响、盐类水解等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围绕盐类水解的种类和规律的应用试题在高考取常有波及解决这类题目必须掌握的知识基础有:掌握强弱电解质判断及其电离,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理论(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电离与水解的竞争反响,以及化学反响种类,化学计算,甚至还要用到“守恒”来求解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黄色渐渐消失,加KSCN复原性:Fe>Fe2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不变B.将金属钠在焚烧匙中点燃,快速伸入集满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CO具有氧化性2CO的集气瓶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2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试管口放置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D.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Ksp(Agl)Ksp(AgCl)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l淀,另一支中无明展现象溶液【答案】C【名师点睛】考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本题的难度不大,培养学生剖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修养。
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2)积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响,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积淀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草酸钙积淀经稀H2SO4办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响+2+0.400g水泥样品,滴准时消耗了-1为:MnO4+H+H2C2O4→Mn+CO+HO实验中称取0.0500mol·L的KMnO224溶液36.00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答案】(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为Fe3+;双氧水(H2O2)(2)SiO2(或H2SiO3);SiO2+4HFSiF4↑+2H2O(3)防备胶体生成,易积淀分别;Fe(OH)3、(OH)3( 4)45.0%【解析】价,整体升高2价,最小公倍数为10,因此MnO4-的系数为2,H2C2O4的系数为5,运用关系式法5Ca2+~5H2C2O4~2KMnO4n(KMnO4)=0.0500mol/L×36.00×10-3mL=1.80×10-3mo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