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案例研究ppt课件.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1126440
  • 上传时间:2020-11-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3.53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案例研究,1,案例研究,广为认可的定义: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在这样的情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来展开研究 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区分案例研究类型 5种分法:探索性、描述型、例证型、实验型和解释型 4种分法: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 3种分法: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2,案例研究,对探索型和描述型这两种类型的案例研究的内涵人们基本没有争议,这两种类型分别对应着超出现有理论框架解释范围之外和完全在现有理论框架解释范围之内的案例研究,主要针对那些立足于现有理论框架但又尝试有所突破与发展的案例研究活动的分类及其属性上产生分歧3,单一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单一案例研究:主要用于证实和证伪已有理论假设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用作分析一个极端的、独特的和罕见的管理情境系统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时单一案例研究是适用的 推崇单一案例研究的学者认为,单一案例研究能够深入的、深度的揭示案例所对应的现象的背景能够保证案例研究的可信度 多案例研究:能更好、更全面地反映案例背景的不同方面,在多案例研究中,研究者首先要深入地分析每一个案例及其主题,这被称作案例内分析;跨案例分析依托于同一研究主旨,在彼此独立的案例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所有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抽象的、精辟的研究结论。

      以Eisenhardt为代表的学者偏好于多案例研究法,尤其是多个案例同时指向同一结论的时候将显著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4,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Grounded theory method是一种质化研究方法,与量化实证研究不同,其基本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直接从调查资料中进行经验概括,并不事前提出理论假设,在不断比较过程中提炼出反映社会现象的概念,进而发展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关系,最终升华为理论 经典扎根理论研究既有非常规范的研究步骤和方法又要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扎根理论主张单纯地通过各种资料的搜集来发现问题,首先产生研究问题,然后进行数据收集、处理、编码,经典扎根理论以理论性抽样为抽样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形成概念、范畴通过理论指导研究者进行下一步研究的抽样和资料的采集,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编码,接着根据收集的资料构件理论当构建理论之后,研究者比较构建的理论和现有理论,只要还没有达到理论饱和就要持续的进行抽样、收集数据、编码和构建理论扎根理论的思想要求在最后做文献回顾,因为如果把文献回顾放在一开始就做会限制住研究者的思路5,案例研究的争议,案例研究的权威学者Yin(2003)在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一书中明确指出,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研究(empirical inquiry)。

      然而由于译者对科学哲学较为生疏,将empirical inquiry翻译为实证研究(殷,2004)此外好多人也将其表述为实证研究 郑伯埙 2008;苏敬勤 2011;毛基业 2008; 欧阳桃花 2007;项保华 2005,沈超红 2010 黄光国(2013)指出“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 empirical method应当译为经验主义方法,而不是实证方法 吕力(2012)针对这个议题也发表过一篇论文6,案例研究的争议,近代认识论包括两大对立的哲学派别:经验派和理性派 经验派强调观察、实验,倡导经验归纳法; 理想派强调理性演绎 经验派强调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和实在性,强调认识的经验来源; 理性派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必要性,强调认识的理性来源 经验派与理性派的根本分歧在于经验派承认知识和观念起源于经验,理性派认为凡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真知识都不能从感觉经验得来,而只能起源于理性本身这样一个原则7,案例研究的目的,实证方法不能解决如何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问题,实证方法的重点是对假设的验证而在科学研究中假设的提出至关重要,假设的提出不完全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也不纯粹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如将科学发现分为假设的提出和假设的验证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难度很大,应该说科学理论的独创性起源于第一阶段,而假设的验证则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相对程序化的过程。

      毫无疑问,假设的提出需要某种方法论的指导,案例研究正好可用于理论的提出,因此,案例研究在这一点上与实证研究方法区别开来 与实证研究不能解决如何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问题相对应,社会科学中的案例研究本质上也无法对假设进行最终检验8,案例研究的目的,从案例研究本身来讲,案例研究的样本量普遍较小,主要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获得,由于数据的来源不受研究者的控制,很难就研究的结论进行重复验证,于是,希望通过案例研究来证伪一个社会科学假设事实上也不可能获得学术同行的承认 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理论的构建其精髓也在于理论的构建,而验证性案例研究即使存在,也处于极为次要的位置9,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根本区别,实证研究无法形成理论,案例研究亦无法令人信服地验证理论,而就一个完整的研究来说,必须包含假设的形成与假设的验证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因此,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为形成理论,二为验证理论10,案例研究的特点,(1)案例研究不必从理论假设开始 理论最基本成分是概念和变量,命题和假设建立在概念和变量之上 概念是对于单个对象或实体的一种表达和指明,它是抽象的、普遍的和不能直接的被观察到的,概念反映事物或者现象成为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变量是对于概念的一种操作化或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到并且可以测量11,案例研究的特点,命题涉及到这些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即这些概念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假设更进一步,它将命题涉及的广泛关系以更为具体和能够操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假设一定是由具体的变量构成,12,案例研究的特点,因为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形成理论 ,因此,案例研究显然不必在研究之前就先提出一个明确的假设由于归纳法在形成理论中的显著作用,案例研究完全可以从经验观察开始,而不必从理论假设开始;案例研究也可以从比较宽泛的命题开始,而不必是由具体变量构成的假设,如果一定要从理论假设开始,可能会限制研究者的经验归纳范围,而降低案例研究最终形成的理论的质量13,案例研究的特点,(2)案例研究采用理论抽样的原则 实证研究需要一个正式的研究方案,这个方案包括数个明确的假设、严谨的抽样方法以及规范的验证方法,而这些在案例研究中都无法完整地做到 首先,大部分案例研究都不是从明确的科学假设开始的其次,在案例研究中,受限于数量,无论怎样事先确定标准,最后筛选出来大的研究案例都不会符合任何一个统计标准为了形成理论的需要,大多数案例研究采用理论抽样的方法。

      理论抽样与统计抽样有很大的区别14,案例研究的特点,理论抽样是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形成理论的需要,主观选择下一步要研究的案例理论抽样只能在案例研究的过程才能进行,它不是事先确定的 案例研究一般不需要规范的验证方法,众所周知,规范的验证方法要以规范的抽样方法为前提,案例研究采用理论抽样,其验证都是暂时性的,在理论抽样范围之内的验证,因此明确地规定所谓“三角”或者“更多角”的验证,意义不大15,案例研究的特点,(3)案例研究探索的过程是主观诠释与客观测量的迭代性结合 主观诠释与客观测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观诠释与客观测量不像实证研究那样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印证、反复提炼的过程,如果情况允许,在多案例研究中还要根据每一次暂时性验证的结果确定下一次要研究的案例,这就是案例研究中的理论抽样16,案例研究的特点,(4)案例研究的呈现是对整个实际研究过程的再梳理 Yin认为,撰写案例研究报告是案例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Yin认为案例研究报告的撰写有多达6种可以选择的方式:线性分析、比较、时间顺序、理论建构、倒置式和混合结构17,案例研究分类,(1)以应用较多的Yin方法论,Eisenhardt方法论Glaser,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为代表的经典研究方法; (2)包括民族志等在内的质性研究方法。

      无论是经典研究方法还是质性研究方法都表现为对个案或者数个案例的比较研究,因此质性研究无疑属于案例研究范畴,18,案例研究分类,Yin 方法论,Eisenhardt方法论,Glaser、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为客位研究方法 人类学中的经典民族志方法以及后期使用的口述史、参与观察、焦点小组、叙事分析、行动研究等属于主位研究方法 学术界通常认为质性研究指后一类主位研究方法??,因为主位研究显然不是统计研究,而是案例研究,所以案例研究可以分为采用客位的传统案例研究与采用主位的案例研究19,主位客位研究,情境化的提出徐淑英 情境化是指将研究置于一定的情境中 个人理解: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0世纪60年代语言人类学家肯尼斯派克就提出了人类学描写的“族内人”和“外来者”的不同视角对其思维方式、描写立场和话语表达的影响正是从这个理论支点出发,派克从语音语言学术语“Phonemic”和“phonetic”匹配Insider/Outsider的概念创造了“Emic/Etic”,即通常所说的“主位客位”研究 基于派克的主位客位的概念,嵌入式情境化无疑是一种客位研究20,研究者的卷入,深度情境化绝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丰富的情境变量”,深度情境化意味着研究者必须由“客位的观察”变成“主位的分享”。

      虽然很难要求一位研究者为了进行某一项研究真正成为被研究事件的参与者,但是一定要求研究者深度卷入,不一定作为参与者,但至少可以作为一名分享者 例子 明茨伯格(2007)的管理工作的本质,21,Yin案例方法论架构,Yin 认为,不能把案例研究与质性研究相互混淆,一些质性研究遵循人类学方法,强调满足: (1)研究者近距离地、详尽地观察自然世界; (2)极力避免被任何事前设定的理论框架所束缚,相反,案例研究可以采用定性材料或者定量材料,案例研究也不总把直接的、详细的观察作为证据的来源22,Yin案例方法论架构,第一提出相关理论命题 可以引导研究者关注要研究的问题,不会滑向与研究无关的东西,只有提出某种具体的命题后,研究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当然有些可能无法提出理论命题,如探索性研究 Yin方法论中的“理论命题”不同于传统实证研究中“理论假设”,在传统研究方法论中,假设有特定的含义,它指的是明确定义的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关系存在的边界条件显然,“理论命题”不包括明确定义的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边界条件等,理论命题仅仅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个相对详细、完整的蓝图23,Yin案例方法论架构,Yin指出,理论命题应该包括问题、命题、分析单位、连接数据与命题的逻辑以及解释结果的标准共五个要素。

      分析单位可能是个人、个体、小群体或者事件、实体通常不同的分析单位可参照不同的已有理论24,Yin案例方法论架构,个体分析单位可参照的理论:个人发展理论、认知行为理论、个性理论、学习理论、个人感知理论、人际互动理论; 群体分析单位可参照的理论:家庭功能理论、非正式群体理论、团队协作理论、上下级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网络理论; 组织分析单位可参照的理论:层级理论、组织结构功能理论、组织激励理论、组织间协作理论; 以整个社会为分析单位可参照的理论:城市发展理论、国际行为和国际关系理论、文化传统理论、科技发展理论、市场功能理论,25,Yin案例方法论架构,第二 分析性归纳而非统计性归纳 统计性归纳是进行统计和调查时最常用的方法 在分析性归纳中,先前提出的理论被当做模板,研究结果要与这一模板相对照 第三 证据来源和证据三角形 Yin列示了常见的六种证据来源:文献、档案记录、采访、直接观察、参与式观察和实物证据26,Yin案例方法论架构,Yin指出针对上述六种证据来源,可以使用四种证据三角形: 不同的证据来源(资料三角形) 不同的评估员(研究者三角形) 同一资料集合的不同维度(理论三角形) 各种不同的方法(方法论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