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及钢制品产品表面处理标准工艺与验收标准.docx
6页产品表面处理标准工艺与验收标准- 6 -一.目的产品表面处理标准工艺及验收标准为明确公司产品表面处理工艺技术规定,产品表面处理验收标准,规范作业,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二.适用范围公司自制产品及相关外购产品,如果图纸或客户没有指定具体规范或具体标准,表面处理采用此标准三. 不锈钢产品表面处理标准工艺及验收标准3.1 酸洗钝化的原理介绍: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稳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 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3.2 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是:预处理→酸洗钝化(二合一)膏涂刷→冲洗→后处理3.3 预处理:首先去除焊缝及母材表面的飞溅、焊渣、灰尘等,再采用洗涤液或 3-5%的碱溶液、丙酮清洗去除油渍等污物,洗后用清水将表面冲洗干净。
3.4 酸洗钝化膏涂刷及冲洗:将酸洗钝化膏用塑料棒或不锈钢棒充分搅拌均匀,均匀地涂刷于需要酸洗钝化的表面(一般先涂刷焊缝处),涂抹厚度 1-2mm钝化应保持足够的时间(注1)严格控制钝化时间,时间足够后必须及时用尼龙刷或棉布擦去锈蚀及氧化物等(禁止用碳钢刷)为了避免钝化膏干透,不得将已涂钝化膏的产品在太阳下暴晒;为了避免钝化膏被稀释,不得将已涂钝化膏的产品淋雨若出现上述情况,须重新涂刷钝化膏注 1:保持时间:5-30 分钟或更长时间,与污垢程度、作业时的气温有关冬季与夏季钝化时间有差异, 不同厂家的酸洗钝化膏钝化时间也有差异,具体钝化时间参考包装上的使用说明或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通过试验确定3.5 对表面进行彻底的冲洗(用抹布擦或用清水冲洗),直至呈均匀的银白色,抹干水迹3.6 后处理:酸洗钝化后对钝化表面需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可用聚乙烯薄膜覆盖或包扎, 以防止钝化膜的破坏,钝化表面不得接触硬物(包括不锈钢丝和钢丝刷),禁止焊接和打磨等搬运吊装及存放时禁止磕碰划伤钝化膜3.7 酸洗钝化的质量验收标准:3.7.1 外观检验:酸洗钝化表面应是均匀的银白色,不得有明显的腐蚀痕迹,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氧化色,不得有颜色不均匀的斑痕。
3.7.2 残液检验:用酚酞试纸检查表面上残液的冲净程度,PH 值中性为合格(6.5-7.5)四.碳钢件表面处理标准工艺及验收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常规碳钢件产品的表面处理要求,适用于所有碳钢件的表面处理, 但图样或客户另有规定时除外:4.1 标准工艺预处理→底漆→打磨、除油、除灰→刮灰→打磨→中涂漆→除油、除灰→面漆4.1.1 涂装前预处理,见《钢材涂装前预处理通用工艺与验收标准》;4.1.2 经过机加工的连接面及螺纹涂防锈油(在没有防锈油的情况下改用黄油代替并在其表面贴黄油纸);4.1.3 非连接面及非加工面喷涂油漆;4.1.4 第一层底漆应在喷砂、抛丸后立即进行,最长不超过 12 小时;4.1.5 涂装多层时的时间间隔,必须严格遵守油漆制造厂商的说明,例如 W61-200 各色有机硅耐热漆需前道油漆漆膜完全干透,除尽漆膜上所有油污及杂物后,方可做下一道油漆;硅酸锌涂料必须在完全固化后才能施工后道涂料4.1.6 在涂面漆前,中漆/底漆损坏的地方要进行修补;4.1.7 经过电镀、氧化处理的表面不涂漆4.1.8 如果在后续工序需焊接,焊缝两侧 50mm 的带状区域用布基胶带覆盖,不进行涂装。
4.1.9 如果不锈钢件与碳钢件焊接,油漆延伸到不锈钢侧 30mm,油漆边缘须干净及平整Q/SJ-CP003-20204.2 验收标准4.2.1 外观检查,漆膜光滑、平整、色泽一致,漆膜厚度均匀,不得有漏涂、花斑、气泡、起皮、流挂,明显的色差等缺陷,无明显碰、划伤等现象4.2.2 厚度检查,用涂层测厚仪检查图样上没有规定涂层厚度,而规定喷涂道数的漆膜厚度如下:l 单道油漆的漆膜厚度控制在 20-30μml 两道油漆的漆膜总厚度控制在 45-60μml 三道油漆的漆膜总厚度控制在 90-105μml 四道油漆的漆膜总厚度控制在 135-150μm4.3 各类常规产品油漆耐温、油漆颜色要求如下:4.3.1 密闭气罩骨架(包括端面吹风箱、排风口短节) 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面漆各 2 道4.3.2 汽-气热回收、汽-水热回收隔板喷涂耐温 120°红丹防锈漆两道;4.3.2.1 管板、各骨架(如集水段、喷淋段、换热段、回风罩、罩壳)制作完成后及其余所有碳钢件表面(如各风口、过滤器、防水百叶窗、配套法兰)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面漆各 2 道4.3.3 加热器4.3.3.1 SRZ 型加热器表面喷涂耐温 200°防锈底漆和银色 W61-200 铝粉有机硅耐热漆各 2道。
4.3.3.2 GL 型加热器表面喷涂耐温 200°防锈底漆和银色 W61-200 铝粉有机硅耐热漆各 2道4.3.3.3 TZ 型加热器表面喷涂耐温 200°防锈底漆和银色 W61-200 铝粉有机硅耐热漆各 2道4.3.4 加热器混合段加热器混合段表面喷涂耐温 200°防锈底漆和银灰面漆各 2 道4.3.5 吹风箱4.3.5.1 袋区吹风箱及支架表面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5.2 补风箱及支架表面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5.3 稳纸吹风箱及支架、吹风装置表面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5.4 转移风箱、热风管、机下通风器及其相应支架表面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6 手动风阀、电动风阀、手动蝶阀、电动蝶阀4.3.6.1 用于密闭气罩系统的手/电动风阀、手/电动蝶阀表面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6.2 用于热风干燥箱系统的手/电动风阀、手/电动蝶阀表面喷涂耐温 18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6.3 用于蒸汽加热扬克式气罩系统的手/电动风阀、手/电动蝶阀表面喷涂耐温 20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
4.3.7 风管、软接4.3.7.1 用于密闭气罩系统的罩内外风管、软接表面喷涂耐温 18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7.2 用于热风干燥箱系统的风管、软接表面喷涂耐温 18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道4.3.7.3 用于蒸汽加热扬克式气罩系统的风管、软接表面喷涂耐温 20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8 过滤器、过滤器框架4.3.8.1 用于密闭气罩系统的过滤器、过滤器框架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面漆各 2道4.3.8.2 用于热风干燥箱系统的过滤器、过滤器框架表面喷涂耐温 18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8.3 用于蒸汽加热的扬克式气罩系统的过滤器、过滤器框架表面喷涂耐温 20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9 导轮装置(包含导轮支架)、安全装置、提升机构、减速机底座、限位装置底座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面漆各 2 道4.3.10 滑动门、换辊门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面漆各 2 道4.3.11 护栏、梯子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 RAL1023(交通黄)面漆各两道注:所有防护罩的内外表面面漆颜色均是 RAL1023(交通黄)4.3.12 合页门框、包角做 RAL5015(蓝色)烤漆。
4.3.13 活动顶板、热风板外露碳钢件表面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面漆各 2 道4.3.14 热风干燥箱4.3.14.1 干燥箱箱体、进风管、各纵向风管、回风管、纵风管支架、各箱体内部压板、进回风管拉杆座、各箱体内挡块及其余箱体内部各支架表面喷涂耐温 180°防锈底漆及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14.2 底部支架、气缸上支架、气缸下支架、连接上支架、连接下支架、止位座、支撑座等箱体外部支架表面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 2 道,面漆颜色按图纸规定4.3.15 蒸汽加热的扬克式气罩4.3.15.1 气罩骨架、送风总管、气罩内安装底座、风道、手/电/气动调节阀及其余气罩内零部件喷涂耐温 200°防锈底漆及银灰色面漆各 2 道4.3.15.2 走台(包括各托架)、支架表面喷涂耐温 120°防锈底漆和银灰色面漆各 2 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