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心电图实训课一PPT文档.ppt
26页第一节心电图机操作n1.心电图各导联的安放位置n2.准备工作8/26/20241一、心电图各导联的安放位置.n1.标准导联n2.单极肢体导联与加压单极肢体导联n3.胸导联n4.不常用导联8/26/202421、标准导联n⑴导联Ⅰ:正极接左上肢,负极接右上肢n⑵导联Ⅱ: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右上肢n⑶导联Ⅲ: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左上肢8/26/202438/26/202442、单极肢体导联与加压单极肢体导联n⑴aVR:探查电极置于右上肢,切断中心电端与右上肢的连线n⑵aVL:探查电极置于左上肢,切断中心电端与右上肢的连线n⑶aVF:探查电极置于左下肢,切断中心电端与右上肢的连线8/26/202453、胸导联:n⑴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n⑵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n⑶V3:V2及V4之间n⑷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点n⑸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线相交处n⑹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线相交处8/26/202464、不常用的导联n(1)右胸导联n(2)后壁导联n(3)食管导联n(4)心房内导联8/26/20247二、准备工作n(一)心电图记录的基本要求:n1、患者一般应休息15分钟后再记录n2、每个导联至少要记录3个完整的心动周期,必要时要记录5个心动周期n3、每帧图在定标不变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定标标记n4、心律失常患者应选择11导联或V1导联做长记录n5、阵发性心动过速应尽量记录到发作的起点和终点n6、记录过程中注意对心电图的快速初步阅读,以判断是否需要加做必要的导联或记录是否有误n7、记录完毕及时将有关资料填写清楚,如姓名、性别、年龄、记录时间、定标等。
n(二)仪表端庄(三)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四)物品准备心电图机、心电图纸、导电液或生理盐水、持物钳、清洁棉球或纱布块8/26/20248三、心电图操作n1.嘱受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暴露胸部、腕部、踝部n2.在安放检查电极下涂导电液或生理盐水n3.正确安放电极n4、心电图机操作8/26/20249四.正常心电图n1、P波n2、Ta波n3、P-R间期n4、QRS波n5、S-T段n6、T波n7、Q-T间期n8、U波8/26/2024101、P波n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波形一般说来,P波的前部代表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的激动,后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在额面上是由右上方指向左下方,其角度大多在45--60度之间,与标11导联轴几乎平行,故p波在标11导联较清晰nP波在1、11、aVF、V3—V6导联均为直立,在111、aVL、V1—V2导联可以直立、倒置或呈双向,在aVR导联倒置nP波宽度不超过0.11S,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nPtfV1:V1导联P波终末电势nV1导联P波为正负双向,负向波的宽度(S)乘以负向波的振幅(mm)n正常值为 -0.02 mm . s。
8/26/202411Ta波uTa波:是心房复极波,位于心房除极波P波之后,由于复极波波形很浅,隐藏在P--R段中,正常心电图中往往不易发现8/26/202412P-R间期nP--R间期:也叫P--Q间期代表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即由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相隔的时间因传导经过房室交界区至达心室肌以前所耽误的时间产生的电压很小,传导慢,故P波后有一段平直的基线n成年人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n通常发11导联为测量对象,但仅就一个导联进行测量,有进难免发生错误,较为精确的方法是,选择自P波工始到QRS波群终 了的最大间期,再减去最宽的QRS间期,这种方法虽较繁复,但在特殊情况下仍属必要8/26/202413QRS波n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n时间:正常成年人0.06--0.10S,儿童为0.04--0.08Sn室壁激动时间:由QRS波群起始到R波顶点至基线的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人V1 VAT小于0.03S,V5 V6 的VAT小于0.05S,QRS波群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厚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8/26/202414n波形和振幅n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R/S<1,RV1一般不超过1.0mV如果V3导联出现rS型,V5常有个小s波,提示心脏沿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若V3导联出现Rs型,提示心脏沿长轴发生逆时针方向转位nV3 R/S=1n1< 1mVnV5、V6 < 2.5mVn AVR < 0.5mVn AVL < 1.2mVn AVF < 2.0mVn I、II、III主波向上,分别为1.5mV、2.5mV、2.0mV以下n低电压:三个标准导联和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中,每个导联的正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如0.5mV或胸前导联QRS波群各波绝对值相加<0.8m称低电压,见于肺气肿,肺 水肿等疾病8/26/202415QRS波的命名8/26/202416Q波nQ波:除AVR导联可呈QS、Qr、rS、rSr外,正常的Q波振幅<同导联1/4R,时间<0.04S而且不应有切迹或模糊V5、V6导联的Q波深度不超过0.3mV,宽度不超过0.04S,V1V2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形,不应出现Q波的导联,出现了Q波,或超出了正常范围的Q波,被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等8/26/202417J点nJ点:自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点。
通常J点多在等电位线上,上下偏移不超过1mmJ点可随ST段偏移而发生移位由于某原因,使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致使J点发生移位8/26/202418ST段nST段:自QRS波群终点与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情况下 ST段应位于等电位线上,但可较等电位线略高或略低 ST段的正常时限为0.05--0.15S,除低血钙表现ST段延长外,一般ST段时限的变化临床意义不大8/26/202419n(1) 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与胸导联V4--V6均不超过0.1mV,V1--V3导联不应超过0.3mVST段上移超过正常值多见于急性心肌损伤、急性心包炎等n(2)ST段任何导联下移不超过0.05mV压低超过正常值为心肌缺血或劳损,临床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心肌炎等n(3)ST段与R波的角度,在以R波为主的正向波的导联上,沿ST段作水平线,R波与水平线的夹角<90度为正常,如呈直角或>90度应注意有无心肌缺血的情况存在n下移<0.05mV;抬高V1、V2 <0.3mV;V3 <0.5mV8/26/202420T波n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n方向:与主波一致 ;n1、11、v4--v6直立,AVR倒置n111、AVL、AVF、V1--V3可直立,倒置,双向n如V1导联T波直立,V2--V6的T 波不应倒置。
n振幅: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 同导联R波的1/10,胸导联T波有时可高达1.2--1.5mV,但V1导联T波高度不超过0.4mVn冠状T波:当T 波明显倒置时,且两支对称,顶点居中时称“冠状T波”见于心肌梗死急性期,慢性冠肪供血不全,左心室肥大等n时间:T波的时间为0.05--0.25S,T波振幅越高,时间越长8/26/202421Q-T间期nQ-T间期:从QRS波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n正常范围:0.32-0.44sn校正Q-Tc= Q-T/ R-R主, Q-Tc就是R-R间期为1s(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正常Q-Tc不超过0.44n Q-T间期延长见于心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低血钙等 Q-T间期延长使心肌易颤期延长,容易引起心室纤颤nQ-T间期缩短,见于洋地黄效应,高血钙8/26/202422U波nU波:T波后0.02--0.04s的振幅很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方向与T波相同以V3导联最明显,u波过高者见于低血钾倒置时见于高血钾、冠心病、心肌梗死8/26/202423正常心电图8/26/202424结束8/26/2024258/26/20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