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宜春市双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6页江西省宜春市双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质量相等的、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球的动量是7kg·m/s,B球向动量是5kg·m/s,当球追上球发生碰撞,则碰撞后、两球的动量可能是( ) A. B.C. D.参考答案:C2.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B. 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恒定的磁场C. 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 D. 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参考答案:D【KS5U解析】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电(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磁(电)场;AB、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有可能是恒定的,也有可能是变化的,故AB错误;C、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恒定的电场,故C错误;D、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相同周期的电场,故D正确3. 跳水队员从10m高台做“身翻腾二周半”动作时,头部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头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速度大小不变 D.速度方向不变参考答案:B4. (单选)某人提着一重3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了100m,在此过程中人的拉力对重物做功为( ) A.3000J B.-3000J C.0J D.无法计算参考答案:C5. 如图空间存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
在电磁场区域中,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圆环,环上套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O点为圆环的圆心,abc为圆环上的三个点,a点为最高点c点为最低点,Ob沿水平方向已知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力大小相等现将小球从环的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小球运动的弧长为圆周长的1/4时,洛仑兹力最大B.当小球运动的弧长为圆周长的1/2时,洛仑兹力最大C.小球从a点到b点,重力势能减小,电势能增大D.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电势能增大,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参考答案:D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参考答案:5 17. 光由空气以45°的入射角射向介质时,折射角是30°,则光由介质射向空气的临界角是 参考答案:45° 8. (4分)如图所示:红光和紫光沿同一方向射向玻璃半球的球心,经折射后从球面射出,若红光在玻璃中传播时间为t红,紫光在玻璃中传播时间为t紫,则a是 光, t红 t紫(填>、<或 =)参考答案:红;<9.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杆竖直放置,它与以正点电荷Q为圆心的某一圆周交于B、C两点,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有孔小球从杆上的A点无初速度下滑,已知q?Q,AB=h,小球滑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若取A点电势为零,C 点电势为 ,B到C电场力做的功为 参考答案: ; 0 10. (20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两个电容器的电容皆为,K为一单刀双掷开关。
开始时两电容器均不带电 (1)第一种情况,现将K与接通,达到稳定,此过程中电池内阻消耗的电能等于__________;再将K与断开而与接通,此过程中电池供给的电能等于___________ (2)第二种情况,现将K与接通,达到稳定,此过程中电池内阻消耗的电能等于__________;再将K与断开而与接通,此过程中电池供给的电能等于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2),评分标准:本题20分1)10分其中每个空5分 (2)10分其中每个空5分11.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水中的声速是1450m/s,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m,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为_______m,该声波在铁轨中传播的波长为14.4m,那么在铁轨中的声速为________m/s参考答案:4.26 489612. 在某次冰壶比赛中,运动员将一冰壶甲以3m/s速度推出,与正前方另一静止的相同质量的冰壶乙发生对心正碰,碰撞后冰壶乙以2m/s速度向前滑行,方向与冰壶甲碰前运动方向相同,则碰后瞬间冰壶甲的速度大小为 ,该碰撞是 (选填“弹性碰撞”或“非弹性碰撞”)。
参考答案:1m/s 非弹性碰撞两冰壶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得:即解得:;得碰后瞬间冰壶甲的速度为:碰撞前动能是:,碰撞后的动能是:,由此可知,碰撞前后,系统动能关系为,该碰撞为非弹性碰撞13. 一个未知电阻,无法估计其电阻值,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此电阻,用图a、b两种电路各测一次,用图a测得的数据是3.0V,3.0mA,用图b测得的数据是2.9V, 4.0mA,由此可知,用图 测得Rx的误差较小,测量值Rx = 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填“大”、“小”)参考答案:a 1000Ω 大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个额定功率为1 W、阻值约为5 Ω的电阻Rx.实验室中现有如下实验器材:A.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约为0.2 Ω)B.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约为0.05 Ω)C.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约为3 kΩ)D.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约为15 kΩ)E.滑动变阻器R2(0~5Ω)F.蓄电池E(电动势约为12 V,内阻不计)G.开关、导线若干为了较准确的测量Rx的阻值,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多测几组数据,画出U-I图象,从而求出Rx的阻值.(1) (4分)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 (填器材前的字母序号).(2) (4分)在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参考答案:(1) A (2分); C (2分)(2)如图15. (实验)(2014秋?柯城区校级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作一种传感器,需要选用一电器元件.如图1所示为该电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有同学对其提出质疑,先需进一步验证该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器材(代号)规格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阻约为50Ω电流表(A2)量程0~200mA,内阻约为10Ω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为10kΩ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为25kΩ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Ω,允许最大电流1A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1kΩ,允许最大电流100mA直流电源(E)输出电压6V,内阻不计电键(S)、导线若干 (1)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以上均填器材代号)(2)为达到上述目的,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3,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3)如图2是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已连接好的导线有a、b、c、d、e、f六根),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4)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为2.2V,在要调大待测原件两端电压,应将滑片P向 端滑动(选填“左”或“右”)参考答案:(1)A2、V1、R1;(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右解:(1)由图可知,电流最大值为0.12A,故电流表应选用A2,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大为2.5V,故电压表应选用V1,由图可知,电流电压是从零开始变化的,故应选用分压接法,故滑动变阻器应选用R1;(2)滑动变阻器选用分压接法;元件内阻较小,故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3)实物电路图:(4)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为2.2V,在要调大待测原件两端电压,应将滑片P向右端滑动.故答案为:(1)A2、V1、R1;(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右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长、宽分别为L1、L2的矩形金属线框位于竖直平面内,其匝数为n,总电阻为r,可绕其竖直中心轴O1O2转动。
线框的两个末端分别与两个彼此绝缘的铜环C、D(集流环)焊接在一起,并通过电刷和定值电阻R相连线框所在空间有水平向右均匀分布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开始时随时间t不断增大,关系式为B=B0+t,当t=t1时刻后保持B1不变,其中B0、B1和t1均为已知在0~t1的时间内,若保持线框静止,且线框平面和磁场垂直;t1时刻后线框在外力的驱动下开始绕其竖直中心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求:(1)0~t1时间内电流表A的示数;(2)线框匀速转动后,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3)线框匀速转动后,从图甲所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电压表V的示数和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ks5u参考答案:(1)0~t1时间内,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n ,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阻R的电流即为A表示数I= 1分 线框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Em=nB1 L1L2ω, ks5u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E=nB1 L1L2ω, 通过电阻R的电流的有效值I=, 2分线框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t=, 1分此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 Q=I2Rt=πRω。
17. 电视机显像管简单原理如图所示,初速度不计的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有限边界宽度为L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如要求电子束偏转角为,求加速电场的电势差U(已知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参考答案:解: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速度为v,则由动能定理得 (4分)电子进入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由几何关系得,电子运动半径 (4分)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4分)由以上各式解得加速电压 (3分)18. 如图为一列简谐波在t1=0时刻的图象.此时波中质点M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且在t2=0.55s 时质点M恰好第3次到达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求:(1)波长λ、周期T和波速v(2)从t1=0至t3=1.2s,波中质点N走过的路程S.参考答案:解:(1)由M点此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得出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在t1=0到t2=0.55s这段时间时,质点M恰好第3次到达正最大位移处,则有:(2+)T=0.55s,解得周期为:T=0.2s.由波的图象可以看出波长为:λ=0.4m,则波速为:v==m/s=2m/s.(2)在t1=0至t3=1.2s=6T这段时间,波中质点N经过了6个周期,所以走过的路程为:s=6×4A=6×4×5cm=120cm.答:(1)波长λ是0.4m、周期T为0.2s,波速v是2m/s.(2)从t1=0至t3=1.2s,质点N运动的路程是12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