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县衙楹联与官德修炼.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34807643
  • 上传时间:2023-03-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县衙楹联与官德修炼县衙楹联与官德修炼 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代官员喜欢创作楹联,悬挂于官署内以自赏.这些楹联或概括治地的地理位置,描写山川名胜,或申明施政宗旨,以官箴戒约自勉总而言之,这些楹联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和传播,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官署衙门——河南省内乡县衙各个主要建筑物前,都悬挂有一副楹联这些楹联意境深远,折射出古代政治、官吏作风和世态民情,展现着“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艺术魅力内乡县衙的楹联集中体现在强调为官者要务实苦干,勤政为民;要廉洁奉公,爱民如子;要公正执法,勇于进取等方面,不乏给人以启示   强调为官要勤政为民内乡县衙大门楹联.“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根牢联中的菊潭和郦都是内乡县的古称意思是说,身为治理菊潭的地方官,上受皇命,下系百姓,责任重大,如一柱擎天;必须脚踏实地干上十年八载,勤政为民,造福一方主持营建内乡县衙的知县章炳焘,将这副楹联镌刻在县衙大门两侧,其标榜为官务实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县衙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这副楹联意思是说,视百姓为天,对不起百姓,也就如同欺负上苍,千万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自欺欺人、败坏名声的蠢事;辜负了老百姓,就是遗恨于民,也辜负了国家,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把损害人民的利益提高到欺天负国的高度,可谓掷地有声。

         强调为官要廉洁务实.县衙三堂的横匾上书写着“清、慎、勤”三个大字,这三个大字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清、慎、勤"作为皇帝劝戒为官者的箴言,出自三国魏司马昭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明清皇帝亲倡,置匾于衙署,以警戒其为官者自己要做到清正廉洁,谨慎处事,勤于政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县衙西花厅楹联“忙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意思是说,要淡泊金钱名利,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琴书相伴闲暇时登山临水饮酒赋诗,过着清淡而潇洒的生活而县衙东帐房的“廉不言贪,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和西账房的“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等楹联,则明言相告:既行廉政,就不要讲自己清贫:既要勤政,就不要讲自己辛苦要尊重社会上有关自己或别人施政的传闻,检点自己的行为当官的得到的物质和金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要廉洁奉公,取合法收入不该得的你索取了,就会损害自己的名声.县丞衙大门上的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简明扼要,体现了为官者力求减轻百姓负担,使黎民得到恩泽的爱民思想,并把向老百姓索取、收受贿赂看得一文不值   强调为官要公正执法。

      县衙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其前甬道上的戒石坊,向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向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知县在大堂审案时举目可见,警促其秉公办事县衙二堂是知县预审案件或调解一般民事案件的地方与二堂相对的屏门上有一匾,上书“天理、国法、人情”,意为施政办案都要顺应天理,执行国法,合乎人情.知县在二堂审案时,抬头可见,以示警戒和提醒二堂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上联说为官者在执法中,要不分亲疏远近,不徇私情,做到公正执法;下联说在办理重大或疑难案件时,对举报者要重奖,而对于一些因证据不足、一时还不能查明真相的疑难案件,处理时要留有余地,以免冤枉了好人.从而做到爱护百姓.   这些楹联已成为内乡县衙一道靓丽的风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包蕴了社会对执政者的官德渴求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官风决定民风,官风正,民风淳,官德好,百姓就会起而仿效正如孔子对季康子所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反之,官吏失德腐败,国家就会走向衰落,及至崩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