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新区新城规划思路探讨_以天津南部新城为例.pdf
7页城 市[ ]城市规划一 、 引言土地储备充足是滨海新区发展的优势之一,大片盐碱地 、盐田和围海造陆为滨海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平台,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如中新生态城 、西部新城等已相继开展 新城建设不仅是搞房地产开发,还关系到社会结构 、经济布局 、城市生态 、城市交通 、人口及人才引入等各方面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新城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也才能为滨海新区真正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贡献力量,给全国提供新阶段改革开放的示范性经验 如何高效 、科学地利用土地资源是滨海新区面临的新挑战,笔者以南部新城规划为例,探讨当前形势下滨海新区新城建设的思路 二 、 南部新城发展背景随着中心城区南部 、滨海新区于家堡及天津大道的建设,天津城市重心逐渐向南发展,新一轮津滨发展使得津滨间海河南岸城市带逐渐显现 同时,京沪高铁和张家窝高铁站的建设,使中国发展带动能量最强的高铁线与滨海新区的连接更加直接,为人流 、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涌入滨海新区创造了机遇 在这一大背景下,滨海新区提出利用中心商务区南侧 、塘沽盐场北部的 52平方公里盐田用地发展建设南部新城,以延伸城市中心的服务带动功能,为临港工业区提供城市配套,满足滨海新区的保障性住房需求,并突出生态低碳建设理念 。
南部新城北至津沽公路,南至津晋高速,东至海滨大道,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现代服务业 、都市工业 、文化教育功能齐全的生态新城 由于南部新城坐落在滨海新区东西和南北两条发展轴线的交点,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区未来重要的城市组团,南部新城既是滨海核心区承接海河服务带发展动能的接力棒,又是滨海新区发展承上启下的传动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见图 1) 滨 海 新 区 新 城 规 划 思 路 探 讨——以 天 津 南 部 新 城 为 例刘 洋 李 丹图 1 南部新城重要的区位53城 市[ ]城市规划三 、 发展战略的制定基于占据着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南部新城必须建立城市行动战略以有效指导新城科学合理发展,并融入滨海新区核心片区,完善区域 —片区 —组团三级滨海新区城市体系 而城市行动战略分析的基点应建立在滨海核心片区范围内,从人口 、产业 、生态 3个方向研究确立南部新城发展战略 一 ) 人口战略滨海核心片区职住用地比例失衡,与南部新城毗邻的临港经济区 、天津港和中心商务区将产生近30万居住缺口需要由南部新城解决 以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是南部新城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利于降低新城建设初期的生活成本,有利于人口导入 。
滨海新区未来十五年发展将面临人口红利和产业人群转型,南部新城应抓住这一机遇,吸引接受过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的青年人,力争降低生存成本,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自我提升的多种途径,配置丰富多元的社会资源,创造良好 、和谐的社会环境氛围 为此应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制定扶持青年人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政府引导社会办学 、企业联合办学,提升城市服务配套水平,建立开放 、平等的社会管理体系 通过这些手段打造滨海核心片区居住青年城,为片区提供配套居住支持,聚集青年人才资源 二 ) 产业战略滨海核心片区产业形态划分明显,企业入驻门槛普遍较高,不利于新型产业萌芽,不利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成长 南部新城应培育潜力经济,培育新型产业,打造创业平台 同时,针对新区未来人口以青年人为主和未来产业转型,以发展生活服务业 、教育产业 、创业研发产业和文化产业为主 因此,南部新城应力争做到:强调土地混合使用,打造开放式办公环境;发挥地价优势,积极吸引目标企业入驻;扶持青年人创业;扶植创新型产业发展,以此打造滨海核心片区创业平台,促进片区产业联动,增添创新活力 三 ) 生态战略滨海核心片区缺少大型集中公共绿地,人均绿地面积偏低 。
面对新区未来发展,南部新城应优化整体生态环境,设置集中公共生态空间;明确生态边界,以控制建设发展规模 为了有效解决生态空间和开发强度之间的矛盾,新城应科学建立土地开发单元,高效利用可建设用地,合理设定城市开发强度 四 、 南部新城规划策略根据对滨海核心片区的发展分析,结合国际先进城市规划思想,我们提出了 “4D”发展理念,即 TOD—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SOD—产业引导城市发展 、EOD—生态引导城市发展和 ROD—区域引导城市发展 同时,结合新城的发展规律我们还提出了打包滚动开发计划,并制定了规划建设指标体系 一 ) TOD发展理念南部新城轨道交通是滨海新区轨道交通体系的一部分,通过新城的轨道线路包括 Z4、B1、B2、B5和 B6五条线路,形成三横一纵的轨道线网结构(见图 2) 南部新城依托轨道站点,沿轨道线形成“三横一纵 ”的新城发展轴带 结合轨道站点设置城市组团级和街道社区级服务中心,通过 24小时运营的 Tram系统串联城市各功能区,并与地铁站接驳 同时,引入 E-Smart Bus系统作为补充,在新城建立全覆盖公共交通体系 各类公交站点与自行车系统 、步行系统相结合,形成互相连通的慢行系统,结合公交站点布置自行车租赁站点,使新城形成完善的低碳交通网络 。
图 2 南部新城轨道交通图54城 市[ ]城市规划(二 ) SOD发展理念南部新城的产业发展必然依托周边产业的发展,其周边重要的产业功能区有中心商务区 、临港经济区和南瑶半岛 规划沿连接中心商务区的Z4线形成滨海核心区域产业发展轴; B6线联系临港经济区和南瑶半岛,沿 B6线形成南部新城的产业发展横带,在这条产业带上从西向东依次分布教育产业园区 、现代服务业园区和都市工业园区三大产业功能区 南部新城由中部横向产业发展带和南北两侧横向的住区发展带构成汉堡包式的城市格局,形成三大产业园区和四大居住社区(见图 3) 在产业发展带中,教育产业园区建设大学和高职学校,为滨海新区培养青年知识人才,同时配套学镇式生活社区;现代服务业园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打造青年人生活 、就业和创业平台,形成体现年轻态工作 、消费和居住的滨海新区活力与创新基地;都市工业园区建设以清洁能源产业和港后服务配套产业为主导,以实验性生产 、科技研发 、商务会展和生活服务等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都市工业园区 南北两个住区发展带分别包含 2个居住社区,每个居住社区设 1个街道办,人口 10万,结合轨道站一主一次 2个中心提供街道社区级服务;每个街道办由 10个居委会组成,每个居委会人口 1万,提供小区级服务 。
建设住房 1700余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 890万平方米,考虑保障性住房使用人群的生活需求,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布局 三 ) EOD发展理念南部新城现状用地为盐田,出于生态环境改良及土方平衡等考虑,着力打造城市组团生态中心,规划设计 2.8平方公里水域,形成湖 、河 、岛的格局,同时保证了新城的城市景观效果 从生态中心向外放射形成生态通廊,确保了生态结构的系统性 、完整性,并对周边地块用地规模进行了有效控制 南部新城生态绿化体系由四级构成:防护绿化,对新城进行生态防护;生态景观绿化,对新城水体进行净化和涵养,结合景观形成景观绿化空间;生态绿化走廊,结合 Tram轨道设计串联各个功能片区的城市型绿色廊道;社区绿化,将社区空间与公共景观空间相连通,形成景观和慢行空间系统 生态建设中淡水系统的建立最为关键,结合滨海新区水网,建设南部新城淡水体系以完善滨海新区生态水循环系统 规划通过客水(大沽排污河) 、中水(新城中水处理厂)和雨水(收集利用)等解决城市景观水源,每日供水量约 59万立方米,可保证新城水体 9天循环 1次,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四 ) ROD发展理念南部新城的发展建设必须结合滨海新区整体发展,结合滨海新区 “十二五 ”、“十三五 ”、2020年 ~2030年总体规划,南部新城将经历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 3个发展阶段,因此,南部新城规划也制定了三阶段发展计划 。
十二五 ”期间,结合中心商务区一期和临港经济区前期建设,南部新城为其提供居住配套,着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保障性住房 580万平方米,创造 8万就业岗位; “十三五 ”期间,结合中心商务区二期和临港经济区建设,南部新城应完善自身功能,与周边功能区居住 、就业联动发展,重点建设创业岛,创造 11万个就业岗位; 2020年 ~2030年,结合中心商务区三期 、海港经济区图 3 三大产业园区四大居住社区55城 市[ ]城市规划采用项目 单位 前期标准 终期标准 备注教书育才城市大学 所 1~2 2~3 兼有面向公众的讲堂 、多功能室和运动场地等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所 1~2 3~4社区文化教育活动中心 平方米 /千人 30 45多功能厅 、社区学校 、健身室 、青年活动中心 、练功房和阅览室 时尚活力演艺中心 所 1 剧院 、音乐厅 、先锋剧场和电影院 展览中心 所 1 2 博物馆和艺术中心 图书馆 所 1~2创意园区 所 1~2 3~4游乐场 所 1 1~2酒吧 平方米 /千人 25 35综合健身馆 平方米 /千人 60 75体育馆 所 1 2户外者俱乐部 平方米 /千人 10 18休闲中心 平方米 /千人 80 室内综合健身馆和室外广场 。
无忧生活餐饮 平方米 /千人 30 45 常规餐饮和生鲜连锁店等 综合超市 所 2~3 3~5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平方米 /千人 120 140菜市场 、小贩中心 、24小时便利店 、书店 、水果店 、花店 、早点铺 、洗衣店 、维修店和银行 家政服务中心 所 1~2 3~5 配置家政服务资源 医疗保健综合医院 平方米 /千人 200 260 至少 2所三级甲等医院 社区医疗服务站 平方米 /千人 45 45包括全科诊室 、治疗室 、注射室和康复室等,并在医疗服务站附近 100米 ~150米配有药店 商业金融综合商场 平方米 /千人 300 500特色酒店 所 1~2 3~5商业精英会所 所 1~2 2~3公共保障老年人活动中心 平方米 /千人 10 20托幼 平方米 /千人 200 260物业管理用房 平方米 /千人 105公益事业环境监督组织 所 0~1 环保组织活动会议 未来协会 所 0~1给青年人提供自己打造城市的权利,青年人的成长和城市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联众社 所 0~1 社区组织的一种,提高生活水平,促进邻里和谐互动 表 1 公建配套指标体系56城 市[ ]城市规划土地混合开发 ——混合性原则定量需求混合用地400米 ~800米 (5分钟 ~10分钟步行路程 ) 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在这个半径范围内,有 0.5平方公里 ~1.0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交通导向的开发 。
道路系统主干道:双向 6车道,干道网密度 1.15公里 /平方公里,必须布置可达停车线的公交专用道;非机动车交通断面占有率不小于 25%,人行道不小于 5米;道路树冠覆盖率不小于 35%次干道:双向 4车道,干道网密度 1.45公里 /平方公里,必须布置常规公交干线;非机动车交通断面占有率不小于 25%,人行道不小于 3米;道路树冠覆盖率不小于 40%自行车:路网覆盖率 100%人行:人行道不小于 3米 停泊公交车机动车停车场公共停车场: 9处换乘停车场,每处 5000平方米,平均每千人 2250平方米 公交一级枢纽站点的公共停车场,每处 5000平方米,距离轻轨站 200米 ~300米 公交二级枢纽的公共广场必须包含约 1000平方米的公交车首末站用地,并必须包含约 1500平方米的停车和租赁服务用地 机动车 距离轻轨站点 200米 ~300米周边设置机动车停车场 自行车 公建区自行车停车泊位指标不应低于每百平方米 2.5个 定性需求TOD 区域采用开发高密度住宅 、商业和办公用地,同时开发服务 、娱乐和体育等公共设施的混合用地模式,土地混合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出行次数,缩短出行距离,促进利用非机动交通方式出行 。
表 2 交通建设指标体系高密度建设 ——紧凑型原则定量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