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丁红军长征中的民族统战工作.docx
6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丁红军长征中的民族统战工作 侯锡彪1 胡 吉2(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庆400050)Reference:长征期间,红军在途经的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统战工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贯穿红军民族统战工作的理论前提红军的统战工作能坚持能动的实践观,在实践中丰富和改进民族统战理论新时期我们要通过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探寻民族统战工作方法和规律、在实践中完善民族统战政策三方面不断改进我国民族统战工作Keys: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红军长征;民族统战D641 : A: 1007-2187(2012)08-0035-02一、红军民族统战工作的作用(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保证了统战工作的正确方向遵义会议以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实行狭隘的“左”倾关门主义统战策略,给中国革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机构,使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因此被重新确立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红军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有效地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和宗教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为万里长征胜利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重要保障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统战工作提供了组织基础红军要联合所途径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领袖就必须做大量政治动员工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对象性活动红军途径的地区大部分属于少数民族自治范围,统战工作艰巨而富有挑战性它需要摒弃空喊口号、不切实际的宣传统战工作,而代之以深入实际的实践工作红军在长征途中各路红军都拥有一支鲜为人知、在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没有围墙的流动学校,这就是一方面军的干部团、通信学校和卫生学校,二、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供给学校和步兵学校这些红军院校培养了大量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政工人才,他们同时也是红军对少数民族进行统战工作的重要策动者和参与者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民族统战开辟了新道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它正确的指导作用而在遵义会议结束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长征途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将实践观贯穿于红军民族统战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此,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红军的民族统战工作焕然一新,并蓬勃地发展起来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红军民族统战工作中的运用(一)以能动的实践观开展民族统战工作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能动的实践观,积极进行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坚持了能动的实践观,将民族统战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红军每到少数民族聚居地,立刻张贴标语口号,印发传单,发布安民告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宣传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宣传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以提高各族人民的阶级斗争觉悟,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解除群众对红军的疑虑红军领导人积极与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接触,相互达成和平相处的协定二)实事求是地开展民族统战工作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实事求是本质上是主体自觉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活动。
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红军在遵义会议以后的长征过程中,十分注意统战工作的实效性和可行性,针对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和地区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民族统战政策第一,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红军队伍在行进到少数民族地区时,就会将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地开展群众性统战工作如根据党的民族统战的最新政策创作歌曲和诗歌,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例如,“将毛泽东亲自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谱成‘红军纪律歌’,并广泛传唱,使人人自觉遵守,纪律严明”;第二,尊重和保护宗教,争取宗教界人士支持宣传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以提高各族人民的阶级斗争觉悟,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解除群众对红军的疑虑;第三,认真做好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红一方面军进人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地区,刘伯承作为先遣支队司令员与彝族沽鸡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从而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赢得了突破大渡河天险的宝贵时间三)在实践丰富和改进民族统战理论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在红军长征途中,由于少数民族大多信奉图腾崇拜,因此十分避讳“犭”字旁的汉字红军在刚开始的宣传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使少数民族对红军产生了隔阂1935年5月22日,《红星报》针对这一情况发表了《纠正沿用“犭”旁书写少数民族族名一律改用“亻”旁》,指出应该用“侗侗”“倮倮”等正确拼写少数民族的名称这样就扫除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的误解,最终为党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实践必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够使实践活动更加准确的作用于实际红军通过对少数民族统战工作的总结,发现了民族统战的基本规律,为不久以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指导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红军民族统战工作的现实启示(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它不能创造物质,只能借之于物质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人的实践“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才能进行没有物质基础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民族统战工作同样需要物质基础作保障才能得到有效地开展这些都说明了只有将少数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摆在第一位才能够赢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在现阶段,我们就是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二)探寻民族统战工作的方法和规律实践的过程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实践只有符合规律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解决了民族矛盾和民族间的利益关系但同时,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民族问题,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公平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针对每个少数民族的信仰和传统习俗,我们也要制定适应当地少数民族民情的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他们的信仰自由,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党的民族统战政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才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活动红军在长征的初期因为不了解少数民族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民情,实施了一些错误的行为但是,红军的干部和战士经过实际的调查和走访,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民族统战的政策和方针,取得了好的效果这些都给新时期的民族统战工作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因此,我们现在的民族统战工作也应该深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当中,积极开展民族统战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实际中的民族统战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党的统战工作才能够更加富有成效,并不断地在理论上得到升华Reference:[1]叶萍,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和形式[J].文史杂志.1999,(5).[2]恩格斯,恩格斯致威·桑巴特[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A].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5.[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李万古.论马克思的实践观[J].理论学刊,1999,(5).[5]王佳翠.长征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J].传承.2010,(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