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26679273
  • 上传时间:2023-03-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0.5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叶绿素荧光分析具有观测手续简便,获得结果迅速,反应灵敏,可以定量,对植物无破坏、少干 扰的特点它既可以用于叶绿体、叶片,也可以遥感用于群体、群落它既是室内光合基础 研究的先进工具,也是室外自然条件下诊断植物体内光合机构运转状况、分析植物对逆境响 应机理的重要方法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分析估计量子效率、光合能力,利用荧光 参数计算光合电子传递速率、胞间CO2浓度,并且试图利用荧光参数快速筛选遗传变异的植 物有人甚至预言,将来荧光分析可能会代替气体交换测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调制荧光仪, 特别是便携式荧光仪的商品化,使荧光分析在光合作用研究中得到这样广泛的应用,以至如 果不懂荧光分析技术,便很难看懂近年的光合作用研究文献1.基本原理光合机构吸收的光能有三个可能的去向:一是用于推动光化学反应,引起反应中心的电荷分 离及后来的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形成用于固定、还原二氧化碳的同化力(ATP和NADPH); 二是转变成热散失;三是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由于这三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竞争 关系,所以可以通过荧光的变化探测光合作用的变化(图4-1)实际上,以荧光形式发射出来 的光能在数量上是很少的,还不到吸收的总光能的3%。

      在很弱的光下,光合机构吸收的光能大 约97%被用于光化学反应,2.5%被转变成热散失,0.5%被变成红色(在体内,叶绿京的荧光发射 峰在685nm左右)的荧光发射出来;在很强的光下,当全部PSII反应中心关闭时,吸收的光能 95%〜97%被变成热,而2.5%〜5.0%被变成荧光发射[l]在体内,由于吸收的光能多被用于光 合作用,叶绿素a荧光的量子产额(即量子效率)仅仅为0.03〜0.06但是,在体外,由于吸收的 光能不能图4-1叶绿素分子的光激发被用于光合作用,这一产额增加到0.25〜0.30[2]在室温条件下,绝大部分荧光来自PS II 天线[1,3],而不是反应中心的叶绿素a分子[4,5]这是因为反应中心的叶绿素分子仅占叶绿素 总量的几百分之一叶绿素荧光发射的高峰在685nm(天线色素)和695nm(反应中心)在体 内,决定荧光产额的主要因素是电子的第一个稳定的醍受体QA的氧化还原状态实际上,在 暗适应的健康叶片和良好的叶绿体,所有的QA都处于还原态时的最大荧光产额与所有的QA 都处于氧化态时的最小荧光产额之比大致为5~6[6]然而,这个比值可以发生很大变化,取决 于照光状态和一些处理。

      多种因素影响荧光强度:激发光强,反应中心对激发能的捕获和转 化速率,激发能以热的形式耗散的程度和两个光系统间能量的分配等当PS II的光化学反应 被阻止时,最大荧光产额的减少是反应中心和天线热耗散增加的反映由于可以测定完整叶 片的荧光,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可以成为原位检测PS II重要步骤的极好的探针[5]1.1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当一片经过充分暗适应的叶片从黑暗中转入光下后,叶片的荧光产额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的|侧ii l以孙订r|戒相(以陀有关变化,即kautsky效应[7],记录下来的典型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上几个特征性的点分别被命名 为O、J、D、P、S、M和T[8.9](图4-2)在照光的第一秒钟内,荧光水平从O上升到P,这一段 被称为快相;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荧光水平从P下降到T,这一段被称为慢相快相与PS II的原 初过程有关,慢相则主要与类囊体膜上和间质中的一些反应过程包括碳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图4-2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荧光水平从O到I的上升已经被归因于不能将电子传递到UPQ库的失活的PS II中心[10],这些中 心具有有功能的水氧化系统,但是对净电子传递没有明显的贡献。

      在饱和光下,当反应中心的 电荷分离速率超过从QA到QB的电子传递速率时,I水平大大提高[11]从D到P的荧光增加是 由于Fd-NADP氧化还原酶以前电子传递链中电子受体的还原[4]荧光水平从FO到FP(当光强 不足以使全部PS II反应中心关闭时)的上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PS II的协作性;②PS II的异 质性;③PQ库的大小及其重新氧化的速率;④PS II以外的电子传递速率,包括碳同化;⑤向 P680+供给电子的速率荧光水平到达Fm表明QA已经完全还原[12]结合在D1蛋白上QB 部位的D CMU能够阻断QA一向PQ的电子传递,所以在这种抑制剂存在时比没有它时府到 Fm的荧光水平上升快得多上升到Fm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T1/2)是估计PQ库大小的 一个简单的指标与阳生叶相比,阴生叶具有大的叶绿素天线和小的PQ库,因此表现出一个短 的T1/2[13]叶龄从幼变老P、M、T的水平降低,幼叶和老叶无M峰M峰的出现意味着光合 诱导期的结束,快速碳同化的开始当光合作用受到突然干扰(高光强、高CO2、磷缺乏等) 时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会出现波动这时,用叶圆片氧电极同时记录下来的光合氧释放和荧 光两条动力学曲线大体上呈镜像对称,但是有一点相位差。

      这种波动现象可能反映了条件急 剧变化后同化力的产生与使用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为达到平衡而发生的快速调节过程但是 在遭受环境胁迫的叶片看不到这样的波动[14],可能是由于胁迫削弱了光合机构的同化力生 产和调节能力的缘故1.2低温荧光(77K)人们通常在植物正常生长的生理温度(文献中常称之为室温)下测定叶绿素荧光但是,有时为 了某种研究的需要,也在液氮(即77K,-196°C)温度下进行观测在这样的低温下,任何与温度有 关的酶反应和电子传递能力对荧光水平的影响都被避免因此只有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变化被 反映出来[10,12]77K荧光是测定PS II光化学效率(Fv/Fm)的一个重要工具,多种维管束植物 健康而未遭受环境胁迫的叶片的Fv/Fm值为0.832±0.004[15]77K荧光也常被用于研究两个 光系统之间的能量分配,因为在这样的低温下,PS I^「PS I分别在695nm和735nm处(高等植物) 有各自的荧光发射峰[6]PS I在735nm处的荧光增加往往是PS II向PS I增加激发能分配的结 果(见第15章)与室温荧光不同,在77K下,天线和核心复合体不同组分之间激发能的快速平 衡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关于天线和反应中心组织结构的研究中,77K荧光光谱分析具有重要 的用途1.3调制荧光在用于叶绿素荧光测定和猝灭分析仪器上的一个革命性进展就是使用调制光于测定系统中 [16]在这样的系统中,用于测定荧光的光源被调制,也就是使用以很高频率不断开关的光源 并且,在这样的系统中,使用的检测器通过选择性放大仅仅检测被这种调制光激发的荧光因 此,利用这样的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信号/噪声的比例,而且还可以在背景光,特别是在田间 很强的太阳光存在的情况下测定相对的荧光产额Schreiber(1986)[17]及其同事(1986)[18]研 制的PAM荧光仪(德国Walz公司制造)就是这样的调制式荧光测定系统,用它可以测定Fo、Fo'、 Fm、Fm ‘、Fs,计算Fv/Fm、(Fm'-Fs)/Fm'、NPQ、qp和qN等1.4荧光猝灭荧光猝灭就是荧光产额降低一切使荧光产额低于其最大值的过程,都被称为荧光猝灭过程 对于不同荧光猝灭组分的分辨,能够提供关于光合机构功能状态的重要资料荧光猝灭可分 两类:光化学猝灭,即由光化学反应引起的荧光产额的降低,它有赖于氧化态QA的存在非光 化学猝灭,即由非光化学过程例如热耗散过程引起的荧光产额的降低。

      它是植物体内光合量 子效率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19]非光化学猝灭涉及三个不同的机理[20]:qE――依赖类囊体膜内外的质子浓度差,暗弛豫的半时间11/2<1min,快相QT-—依赖状态1向状态2的转换,PS II的捕光复合体磷酸化,脱离PS II,从类囊体的基粒区迁 移到间质片层区,从而减少激发能向PS II的分配,增加激发能向PS I的分配,t1/2=8min,中间相它比qE和qI小得多,强光下qE和qI增加,而qT受抑制QI――与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有关,它常表现为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值的降低,t1/2=40min,慢 相关于这后一种非光化学猝灭,有三种假说假说一:这种非光化学荧光猝灭起源于PS II 的反应中心,部分PS II中心发生变化,虽然还能捕捉激发能,但不能进行光化学反应,而把能量变成热假说二:这种非光化学荧光猝灭起源于PS II的天线色素,它通过非辐射能量耗散消 耗激发能,与叶黄素循环过程中生成的玉米黄素有关假说三:这种非光化学荧光猝灭与D1蛋 白(曾用名QB蛋白)的失活和降解有关关于各种荧光参数的命名和定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作者的文章中很不一致对于Fo、Fi、 Fp、Fs、Fm、Fm'、Fo'、Fv和Fv',这里采用的基本上是van kooten和Snel(1990)[19]统一的命 名。

      2.1基础参数Fo 有多种名称,最小(minimal)、基底(ground)、暗(dark)、初始(initial)和不变(un-changed,constant)荧光强度等它是已经暗适应的光合机构全部PS II中心都开放时的荧光 强度,qp=1,qN=0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Fo荧光来自天线叶绿素(Chl)a[12]Fi——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I-D-F-T中I水平的荧光强度Fp——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I-D-P-T中P水平的荧光强度Fs——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I-D-P-T中T水平的荧光强度Fm 黑暗中最大(maximum)荧光,它是已经暗适应的光合机构全部PS II中心都关闭时的荧光强度,qp=0这时所有的非光化学过程都最小,qN=0,这是标准的(classical)最大荧光Fm'——光下最大荧光,在光适应状态下全部PS II中心都关闭时的荧光强度,qp=0,qN3OFm' 受非光化学猝灭的影响,而不受光化学猝灭的影响[4]Fo'——光下最小荧光,在光适应状态下全部PSI【中心都开放时的荧光强度,qp=1,qN30为了 使照光后所有的PSI【中心都迅速开放,一般在照光后和测定前应用一束远红光(波长大于 680nm,几秒钟)。

      Fv 黑暗中最大可变(variable)荧光强度,Fv=Fm-FoFv'——光下最大可变荧光强度,Fv'=Fm'-Fo'2.2表明PSII光化学效率的参数Fv/Fm――没有遭受环境胁迫并经过充分暗适应的植物叶片PSII最大的或潜在的量子效率指 标,它是比较恒定的,一般在0.80〜0.85之间有时,Fv/Fm也被称为开放的PSI I反应中心的能量 捕捉效率[1]Fv/Fo是Fv/Fm的另一种表达方式[12],Fv/Fo=(Fv/Fm)/(1-Fv/Fm)尽管Fv/Fo不 是一个直接的效率指标,但是它对效率的变化很敏感因为一些处理引起的Fv/Fo变化的幅度 比Fv/Fm变化的幅度大得多,所以Fv/Fo在 一些情况下是表达资料的好形式此外,Fm/F o也是 Fv/Fm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因为Fm/Fo=(Fv+Fo)/Fo=Fv/Fo+1当Fv/Fm为0.86〜0.90时,Fm/Fo则 相应地为7〜10[6]Fm^Fs^Fm」一作用光存在时PSII的实际的量子效率,即PSII反应中心电 荷分离的实际的量子效率[6]这里,Fs是稳态荧光水平,Fm'是在作用光存在时一个饱和光脉 冲激发的荧光水平计算这个参数不需要准确测样。

      因此它不受Fo变化的影响[21]PSII 实际的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这个参数[中PSII=(Fm'-Fs)/Fm']不仅与碳同化有关,也与光呼吸及 依赖02的电子流有关[22]由于它是PSII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所以可以利用它计算非循环 电子传递速率(J)以及体内的总光合电子传递能力[22,2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