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现状_问题及发展建议.pdf
5页福建省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现状、 问题及发展建议总成交量1 . 1 5 亿元;在2 3 日晚寿山石珍品夜场中,一枚田黄石素方章以1 1 8 4 . 5 万元成交,平均每克高达9 . 0 4万元,成为东南本季拍卖最高价拍品,同时,这枚田黄也创下福建拍卖市场单品成交额记录,打破了全国拍卖市场当代田黄石成交记录2 0 1 1 年6 月,在北京保利春拍“有感于斯”国内首个宫廷文玩专场上,福建吴国祯夫妇收藏的自用田黄印章一套十一件以2 5 3 0 万元居该场榜首,也刷新了福建寿山石拍卖的新记录福建省文物艺术品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态势中的影响力正日趋明显同时,福建艺术品拍卖市场也蕴藏着可供挖掘的巨大资源近来福建在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逐渐凸显的几个特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厦门和福州文物高端市场的崭露头角、福建买家在全国和国际大拍中引人瞩目的雄厚实力、寿山石成交价屡创的全国纪录、德化窑瓷器逐渐增强的影响力、闽籍画家全国范围内知名度和作品价格的大幅提升、莆田地区工艺品制作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扩大和提高等等这些特征从多方面塑造了福建文物艺术品的整体◎吴静 王永平(福建省文物鉴定小组 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近年来,随着全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大气候的成熟和发展,我省艺术品拍卖也呈现一片繁荣之貌。
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激励下,近两年福建拍卖市场较之过去取得了质的突破,逐渐形成了产业性规模截至2 0 1 1年1 0 月,全国具有文物拍卖资质企业3 0 2 家,我省具有拍卖资质的企业1 2 家,与陕西并列全国第六位,成为南方地区继续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之后又一新兴市场在全省1 2 家拍卖企业中具有一级拍卖资质的企业由原有的2 家增至4 家(福建省拍卖行、厦门特拍拍卖有限公司、福建运通拍卖行有限公司、福建省贸易信托拍卖行)拍卖标的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类别发展为包括瓷器、玉器、书画、杂项等多种类别的文物及工艺品在内的丰富面貌2 0 1 0 年全年拍卖场次2 0 场,成交数约为5 4 0 0 件,成交额约2 . 6 亿2 0 1 1 年拍品数量及成交额明显上升,全年成交额近1 0 亿省内文物拍卖的单品成交纪录更是不断被刷新,屡创新高:2 0 1 1年1 0 月 “福建东南2 0 1 1 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圆满收槌,共上拍5 6 2 件当代工艺珍品,成交5 1 2 件,成交率9 1 % ,0 6 6 /文博论坛一、我省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产业规模正在逐步形成在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省文物拍卖经营活动在这一大形势下日趋规范与活跃,文物拍卖的作用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作为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文物及艺术品,其流通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也成为我省文化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物艺术品拍卖作为文物市场流通的重要环节,如何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一)资源配置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的存在并不仅限于福建省,全国范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都存在着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明显强于其它省份,呈现“一家独大”姿态其市场的超强吸引力,已造成福建省藏家以及高质量藏品的流失从省内的情况来看,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同样十分突出,且表现多样,以下就两方面问题进行分析1 . 拍卖企业获得资质的门槛过高由于申请拍卖文物资质准入门槛高,一些从事艺术品买卖交流的企业无法自行进行拍卖活动,其中不乏成熟且用心经营高品质文物艺术品的企业或法人但一些具有资质的拍卖企业,却没能充分重视艺术品拍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文物艺术品征集及拍卖过程中无意于保证拍品品质和水准,无视拍卖行为的规范化操作由于这些拍卖企业代表着福建省拍卖的基本面貌,大量水准不高,品质不佳的文物艺术品一旦充斥省内市场,会造成福建拍卖市场整体水准的下降,造成省内藏家和藏品外流,无法吸引省外的优秀藏品和收藏者进入福建拍卖市场。
拍卖企业申请文物拍卖资质的高门槛,是有几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文物拍卖企业资质分级这一制度的合理性值得商榷主管部门确定企业是否获得拍卖资质并没有经过实际考察等综合判断来确定,而是用数据化的指标对企业进行要求,随后再根据上报书面材料中所呈现的量化情况来进行确定其中一些硬性规定,如需提供“5 名以上取得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的资格证明材料”这一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数量的规定将大多数有心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中小企业挡在了拍卖的门槛外一方面,由于我省取得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量本就有限,真正从事文物鉴定研究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更为稀少那些没有资质的企业要参与文物拍卖必须采取挂靠有资质企业进行拍卖,此间环节增多,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另一方面,即便企业凑齐专业人员数量,其中部分也并不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甚至不具备文物鉴定知识这部分人员在拍卖行中起不到实际作用,形同虚设而企业每月因此项规定需要支付一笔费用,这也变相增加了拍卖企业的经济负担其次,企业是否能从二、三级资质升级为一级资质,是根据他们的市场行为是否达到规定的年限以及近几年拍卖规模、成交额的总体情况为参照,而对企业运营的状况以及拍卖标的的品质则很少考察。
经验的积累和盈利情况固然可以说明企业的成熟与否,但时间的长短和交易总量并不一定和行使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的能力成绝对正比例如,部分达到要求的企业,其经营主体就并非为文物艺术品拍卖艺术品拍卖与一般的商业拍卖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是以文化的面貌呈现的特殊行业,要求高度的专业性,其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力也要远远大于不动产等商业拍卖如果在确认企业资质分级时,仅仅考虑整体实力,而对企业的专业程度以及征集和拍卖活动过程的水准和责任心缺少考察,势必会造成资源的不公正集中而那些具有专业能力和责任感的文物艺术品交流企业会因这一裁定标准在拍卖市场中持续处于弱势,只能采取和别的企业捆绑生存的方式这种资源的不平衡配置对提高我省拍卖市场的整体品质已经产生了负面的阻碍,应予以充分重视2 . 国有文物商店的生存困境国有文物商店曾经在新中国建立后以及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为我国的文物艺术品征集、交流工作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功不可没,但面对当下市场经济的冲击,国有文物商店继续向前发展举步维艰福建现有两家国有文物商店(福建省文物总店、厦门文物总店)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的情况他们需服从国家对事业单位和文物保管部门所制定的0 6 7福建文博/二、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前行的阻力样貌,成为促进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良性的发展环境是上述文物艺术品市场成长必不可少的保障但就目前现状来看,福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一些不容小视的发展瓶颈这些障碍如不及时扫除,将严重阻碍我省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长远发展0 6 8 /文博论坛各种规则,包括资金运作以及购买销售方式等,但其运营又要适应大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更加灵活的发展模式方可更好的生存下去,这一矛盾使国有文物商店近几年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一方面文物商店自身资金有限,其购买能力要远低于个体藏家和社会机构,因此进入高端市场循环几乎不具可能性没有高品质的艺术品,在市场中永远无法占领先机;另外,国有文物商店按规定不能够进入拍卖市场,无法进入拍卖,意味着文物商店无法将价格最优化,这大大削弱了国有文物商店与民营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了文物商店在文物进入市场后积累更多资本,并进一步征集更优质文物的契机,这也成为国有文物商店发展的瓶颈目前,天津等地的原国有商店实行挂靠竞买机制,即依托有拍卖资质的社会企业,组织中小型竞买会,此为一种突破现状的灵活运作方式,但国有商店如何在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下获得拍卖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开放的市场中真正参与竞争,仍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二)市场规范的缺失1 . 市场两级分化严重,缺少强大的中端市场目前,福建省拍卖的高端市场集中在厦门和福州,无论从拍品的质量还是买家的购买力来看,以厦门为代表的闽南地区的文物艺术品和以福州为代表的寿山石艺术品已经成为我省高端市场的主要集中地。
除此之外,其它地区的情况却十分惨淡真正意义上的文物艺术品拍卖除厦门、福州之外,几乎不存在从文物艺术品的水准上来看,除了厦门流动着一些高品质文物艺术品以及福州寿山石令全国瞩目外,其余拍品大部分处在低端市场的范围,严重的两级分化,架空了中端艺术品事实上,中端市场本应是市场的主体,它既不像高端市场的藏品价格让大部分购买者望而却步,又能保证一些品质尚好,价格适中的文物艺术品在民间流动中端市场的缺失,是我省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不完整状态2 . 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不良社会风气、炒作与价格哄抬、企业操作不规范,包括无资质拍卖和假拍卖等原因都助长了价格虚高与价值严重背离的现象,这也是目前全国艺术品拍卖行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福建省内,一些突出的背离现象仍值得深入关注仍以寿山石为例,尽管目前福州寿山石拍卖行情良好,但应看到,寿山石的价格高涨并不是建立在一种以真实价值为基础的稳步发展它所可能带来的是价格虚高之后的严重下挫不稳定的发展状态所带来的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潜在危险爆发后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市场的整体崩溃因此,促使福建文物艺术品市场价格的理性回归,保证其健康发展,刻不容缓3 . 企业自律性不强以及拍卖审核制度不健全潜藏的信誉隐患近年来,由于市场大环境和文物艺术品市场还不完善,诚信缺失的问题异常突出。
在暴利的驱使下,文物制假售假行为盛行,文物拍卖企业普遍声明“拍卖不保真”,个别文物拍卖企业甚至“知假拍假”,社会反应强烈,此前我省已经出现过这类问题并带来了严重后果知假拍假”问题已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而部分没有获得拍卖资质的藏品但却以其他名目进行艺术品拍卖,另有一些企业出现内部哄抬价格的假拍现象,这些欲得一时之利的行为不仅使得福建拍卖行业的整体信誉受损,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大量藏品、藏家外流的现象 其次是赝品通过拍卖标的审核问题由于在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中,国家文物部门赋予文物鉴定审核机构的主要责任是防止出土(水)文物等国家禁止流通的文物进入市场,无权对是否为文物以及文物的真伪作出裁定,因此真假问题并不在主管部门监督范围内,故而也客观上给赝品放行,甚至拍卖企业可以打着“已经文物部门审核”的幌子,堂而皇之进入市场就上述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可参照的规约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进行有效管理4 . 文物主管部门与工商、税务缺乏协商,未能形成联合监督机制文物市场的管理与监督存在执法队伍弱小、执法力度不严等问题近年由于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活跃与壮大,伴之而生的是一定程度的市场秩序混乱拍卖经营要发展繁荣、文物拍卖管理工作欲取得的进步,与工商、税务、海关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密切度息息相关。
目前文物拍卖审核管理工作和工商部门在拍卖过程中有环节相扣的合作,但缺少更为深入和多方面协调和协作机制增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适时开展文物拍卖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建立0 6 9福建文博/三、解决目前问题,促进发展的若干建议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市场监管体制是提高我省文物拍卖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此外,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拍卖企业也不例外,但部分地区出现多重征税(如国税与地税同时征税)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上述部门之间如何协调沟通,形成权责明晰、合理监管、共促发展的局面仍是需要努力的方向一)管理部门的角色与职能转变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势,文物市场管理部门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和功能应予以适当调整政策和制度如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障碍,这些制度政策首先需要重新反思和调整1 . 监督市场壮大并不等于实行盲目扩张战略市场的健康发展首要问题是如何保证竞争的公平公正,将消极和破坏性因素排除出市场之外因此,肃清市场是必要前提,主管部门应从法律层面上,对扰乱市场秩序的无资质拍卖企业进行处罚;严查拍卖企业内部采取欺骗方法哄抬价格,进行假拍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取消企业资质2 . 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