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范文.doc
6页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方案范文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光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根底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比拟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拟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拟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根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开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机,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根底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根底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表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图形的变换(4课时) 2、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根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和复习……………………………………………………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打 ………………………………………………………………1课时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