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坑管井、明沟、暗沟综合降水施工方案.doc
29页某某某某工业服务区高技术服务平台项目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 3第一节 工程文件及现有条件依据 3第二节 规范标准及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3第二章 工程概况 4第一节 工程建设概况 4第二节 工程地理位置 4第三章 降水施工总体思路 5第一节 降水概况 51. 地形地貌修正系数 5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73. 土层渗透参数 85. 降水土层土质及水文汇总表 9第二节 降水措施选择 10第三节 平土及土方开挖分区施工 10第四章 基坑降水计算 12第一节 大面积底板及承台降水井点计算 121. 计算依据 122. 水文地质资料 123. 计算过程 12第二节 核心筒部分降水井点计算 141. 计算依据 142. 水文地质资料 143. 计算过程 15第五章 降水措施布置 17第一节 降水措施的施工 171. 降水井施工具体方案 17第二节 降水井及排水设施布置 19第六章 劳动力及机械安排 21第一节 劳动力安排 21第二节 机械配置计划 21第七章 安全生产保证计划 22第一节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21.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22. 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 23第二节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5第三节 环境保护措施 25第一章 编制依据第一节 工程文件及现有条件依据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 《某某某某工业服务区高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 《某某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6. 某某某某工业服务区高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图纸7. 《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8. 现场施工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9.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第二节 规范标准及主要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和某某省某单位政府颁布的现行有效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各类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和某某省、某单位市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OSH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3. 当合同期发生相关标准、规范及规程变更或修改的,按新标准、规范及规程执行4. 认真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方针和政策5.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编制安全文明施工规划与措施,以及严防建筑振动、噪声、粉尘及垃圾污染的技术组织措施。
6. 优化现场物资存放量,合理确定储存方式,尽量减少库存和物资损耗坚持“四节一保”、“绿色施工”的原则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工程建设概况序号内容说明1工程名称某某某某工业服务区高技术服务平台项目2工程地点某单位新城核心区CBD,岭南大道以东、君兰路以南、君兰南二路以北、华章西一路以西地块,紧邻某单位新闻中心3建设单位某单位新城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4承包单位某某单位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牵头单位)与某某单位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5承包方式设计与施工总承包6勘察单位广东某单位地质工程勘察院7监理单位广州某某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第二节 工程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某单位新城核心区CBD,岭南大道以东、君兰路以南、君兰南二路(规划路)以北、华章西一路(规划路)以西地块,紧邻某单位新闻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和各类企业总部,广佛环线在地块北侧第三章 降水施工总体思路本方案文字叙述使用标高均为绝对标高,图示运用相对标高,相对标高±0.0为绝对标高﹢4.2m根据设计图纸及《地质勘探报告》,本工程的地下室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容易产生基土涌水、冒砂、隆起等现象,故需管井降水同时降水措施可达到抗浮作用。
除管井降水措施外,地面设排水明沟,基坑四周设明沟和集水井排水,用抽水泵抽水外排;如有必要基坑内设盲沟排水,车库利用基础梁沟槽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盲沟截面尺寸为400×300mm,内填道渣排水流向基坑内集水井,并定时抽水第一节 降水概况1. 地形地貌修正系数拟建场地位于某单位新城岭南大道以东、君兰路以南、富华路以北、华章西一路以西地块,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腹地,场地原为耕地和鱼塘,后经回填平整,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约2.39~3.66m之间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地基由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Qmc)、下第三系㘵心组(E1-2bx)等组成人工填土层以素填土为主,第四系三角洲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由淤泥、粉细砂、砾砂、粉质粘土组成,土层结构比较复杂,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下伏基岩由心组含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岩层风化程度差异较大,局部地段软硬相间,现将钻孔揭露的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综述如下:人工填土层(Qml):(1)素填土:除K31、ZK38、ZK42钻孔外,其他钻孔均揭露该层层厚1.30~2.80m,地面标高2.39~3.66m多由细砂、中砂回填,含碎石,局部由粘性土回填。
轻度压实~压实,土质不均,填土时间约5~10年左右第四系三角洲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Qmc):(2)粉质粘土:局部分布,见于ZK1、ZK13、ZK16、ZK20、ZK21、ZK28、ZK29、ZK43及ZK49,层厚0.70~3.50m,顶界标高 0.15~1.35m灰黄色、浅褐黄色,软塑~可塑,粘性较强,为原地表硬壳层3)粉细砂:局部分布见于ZK13、ZK26、ZK30、ZK37、ZK40和ZK45,层厚1.80~7.60m,顶界标高-0.27~1.88m灰色、深灰色,松散,饱和,分选性差,含淤质属潮渠、潮沟沉积物4)淤泥、淤泥质土:除ZK26孔外,其余钻孔均揭露该层,层位稳定厚度差异性较大,层厚3.20~22.20m,顶界标高-5.72~1.90m深灰色、灰黑色,流塑含腐殖质,局部夹薄层粉砂,含少量白色贝壳碎片,味臭5)粉质粘土:局部分布,见于ZK6、ZK7、ZK8、ZK15、ZK16、ZK17、ZK26、ZK34孔层厚1.20~3.20m,顶界标高-5.08~-1.71m浅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具较强粘性,局部夹粉砂,或相变为粉土6)砾砂:主要分布在场地东部层厚2.10~7.50m,顶界标高-17.04~-4.11m。
褐黄色、灰黄色等,稍密~中密,饱和,分选性差,夹中粗砂,含粘粒;砾石磨圆一般~较好7)粉质粘土:局部分布,见于ZK16、ZK23、ZK25孔层厚0.50~1.70m,顶界标高-11.14~-9.22m灰色、褐黄色,软~可塑,具较强粘性,韧性一般,切面较光滑,局部夹粉砂8)粉细砂:局部分布,见于ZK2、ZK18、ZK24、ZK25、ZK26、ZK27、ZK30、ZK31、ZK32、ZK33、ZK41及ZK48孔,层厚0.70~9.30m,顶界标高-17.29~-8.37m灰色、浅褐黄色,稍密~中密,饱和,分选性一般,含泥质9)淤泥质土:主要分布在场地东北角,见于 ZK16、ZK17、ZK18、ZK23、ZK24、ZK25、ZK26、ZK31、ZK33、ZK34、ZK41及ZK45孔层厚0.60~8.20m,顶界标高-17.91~-9.80m深灰色、流塑,粘滑,含腐殖质、腐木等,味臭10)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场地北部,层厚1.20~7.70m,顶界标高-19.67~-11.11m褐黄色、灰色、青灰色等,软塑~硬塑,切面较光滑,粘性弱~较强,局部含粉砂第四系残积土层(Qel):(11)残积土:局部分布,见于ZK4、ZK6、ZK23、ZK24、ZK33及ZK37孔。
层厚0.70~3.00m,顶界标高-19.59~-15.94m青灰色、灰色,硬塑,由泥岩或粉砂质泥岩风化残积而成粉质粘土下第三系㘵心组(E1-2bx)风化基岩:(12)全风化基岩(W4):局部分布,风化不均匀,见于ZK1、ZK13、ZK14、ZK15、ZK16、ZK21、ZK22、ZK25、ZK33、ZK40、ZK43和ZK46孔层厚0.80~3.40m,顶界标高-19.99~-13.75m岩性为泥岩,呈灰色,岩芯柱状、坚硬土状,岩质软,遇水易软化,取芯率低属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13)强风化基岩(W3):场地内大部分钻孔揭露该层层厚0.50~14.4m,顶界标高-35.11~-14.01m岩性为泥岩深灰色、灰色,岩芯柱状、碎块状,半岩半土状,岩质软,遇水易软化;风化不均匀,夹中风化岩碎块属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14)中风化基岩(W2):揭露厚度0.50~12.60m,顶界标高-23.35~-16.02m岩性为泥岩灰色,岩芯短柱状、饼状、碎块状,局部夹强风化岩及微风化岩,裂隙发育,岩芯脱水后易从层理面裂开,顶界岩面起伏较大本层取岩石抗压样73件,剔除微风化岩夹层,有57件参与统计,岩石抗压强度fr=1.5~7.9MPa,平均5.67MPa,标准值frk=5.29MPa,本层基岩属极软岩~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15)微风化基岩(W1):大部分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0.90~12.50m,顶界标高-43.78~-29.47m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灰色、局部浅灰红色、褐红色,岩芯完整,多为长柱状,偶夹中风化岩据现有钻孔揭露资料,场地内微风化基岩呈薄~中层状,层理清晰,岩层倾角10°~30°;岩芯风干后易从层理面开裂,顶界岩面起伏较大本层取岩石抗压样 129件,剔除5件中风化岩夹层及3个异常值,121件参与数理统计,岩石抗压强度fr=8.0~19.1MPa,平均12.23Mpa,标准值11.79MPa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土方开挖期间,以阴雨为主,场地局部地段常有积水根据详勘报告,通过对场地各钻孔初见水位和终孔后24小时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相差不大,地下水相对稳定水位埋深在0.1~0.8m之间,标高在1.71~3.00m之间,埋藏浅且稳定地下水类型有人工填土层中潜水、砂土层中微承压孔隙水和基岩中裂隙水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的中细砂层中,含水量的多少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位的影响大;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不同粒级砂土层。
场地内(6)层砾砂属于滨海相沉积,该层位于场地东部,厚度稍大,连通性好、孔隙度高,含水量较丰富而基岩裂隙水含水岩性为泥岩,根据某单位地区经验,心组泥岩在成岩过程中,体积收缩,使岩体中产生裂隙,加上断裂的影响,基岩中裂隙比较发育,一般裂隙水比较丰富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透补给,排泄以蒸发和向下渗透排泄为主整个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场地内地下水环境类型属Ⅱ类,土层的透水性以 A类为主3. 土层渗透参数根据《某单位新城CBD项目02、03地块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地各土层渗透系数组合特征判定如下:1. 第1层人工填土:以细砂、中砂为主,垂直渗透系数k20= 1.14×10-5~1.82×10-2cm/s,属弱~强透水性2. 第2层粉质粘土:垂直渗透系数k20=2.57×10-7~1.03×10-5cm/s,属极微~弱透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