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神经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分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61797584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0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神经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分析脑卒中发生率在国内颇高,同时兼具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基本特征,大约60%的存活者伴有较为严重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1,2],尤其是患侧上肢活动功能失调导致了社会适应能力和日常生活效率的下降[3]本研究选用针对患侧上肢神经恢复的神经松动的关键技术融入到常规康复训练当中,优化了关键康复手法,也进一步提升了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上肢的活动能力,大幅度改善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其早日回归社会,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和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具体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2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1)经专科医生临床和影像学辅助检查确诊,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协作组1996年修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和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5];(2)年龄49~70岁,性别不限,首次发病,病程<3个月;(3)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可配合主被动运动和随访;(4)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无障碍且上肢Brunnstrom分级≥3级;(5)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1)生命基本症状不稳定者,神志不清、听力障碍、认知功能等障碍者,以及合并上肢严重骨关节疾病等患者;(2)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心肺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并发症者1.3干预方法1.3.1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功能性电刺激、肌力训练、上肢功能作业治疗等治疗:治疗师首先指导患者正确的患肢摆放姿势,防止患侧上肢痉挛模式的发生;再给予患侧上肢功能性电刺激,然后行患侧上肢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的力量锻炼,预防患侧上肢肌肉功能减退;进行患侧上肢功能作业训练治疗,如磨砂纸、拧螺丝等粗精细动作轮替训练;辅助锻炼逐渐转换到主动锻炼,治疗过程由治疗师全程监督和指导每次30分钟,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4周1.3.2试验组在上述常规康复基础上配合神经松动治疗技术[6,7],具体如下:在关节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根据患侧上肢疼痛或阻力增高的不同位置,确定其支配的对应神经采用神经松动术1)臂丛神经松动:患者仰卧,头偏向另一侧侧,治疗师在患侧,一手扶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手部,缓慢做肩外展并同时外旋,保持肩关节外展90°,腕关节背屈,前臂旋后,肘和手指伸直,并做一定程度的肩后伸2)桡神经松动:患者仰卧,头偏向另一侧,治疗师在患侧,一手握住患者患手,患侧上肢内旋,肘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偏向尺侧,拇指和手指屈曲,并缓慢做肩外展。

      3)正中神经松动:患者仰卧,头偏另一侧,治疗师在患侧,一手握住患者患手,逐渐使患侧前臂旋后、腕关节背屈,肘伸直同时手指和拇指伸展,肩关节缓慢外展并同时外旋4)尺神经松动:患者仰卧,头偏向另一侧,治疗师在患侧,使患侧腕关节背伸并偏向挠侧,手指伸展,肩关节内旋,缓慢屈曲肘关节并使前臂旋前,让患手与同侧耳朵齐平在治疗中不盲目追求疼痛和麻木效果,随时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变化,松动过程要缓慢匀速,每种神经松动术动作持续5~10s,然后放松10~15s,每种神经松动5min;每次30分钟,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4周1.4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由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展开首次和末次的评定1)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内上肢部分(FMA-UE)[8]评定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共33项,每项共2分,总共66分,分数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2)选用改良巴氏指数(MBI)[9]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能客观反映患者的日常实际表现,共有10项,满分100分,评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1.5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均由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上肢运动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FMA-U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融入神经松动技术十分有意义,见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2.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两组患者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融入神经松动技术有可取性,见表3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3、讨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除了神经系统方面的损害问题之外,还表现为一侧肢体的功能障碍进入恢复期时,患侧肢体会出现非正常联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及分离运动等不正常的运动模式[10]同时,相对于上肢精细复杂运动功能来说,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恢复较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缓慢而复杂可能与脑部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直接关联[11]正常的上侧肢体活动需要在神经支配下完成规定的动作,然而偏瘫患者中枢神经受损,导致患侧臂丛神经等失去脑部神经的管理,出现上肢屈肌痉挛、神经张力异常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通过康复治疗直接刺激偏瘫肢体,可间接激活受伤中枢神经的自然可塑性系统,重新建立代偿的神经支配,使得患侧上肢重新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12]神经松动技术对上肢臂丛神经等支配功能的恢复以及进一步促进脑部系统趋于正常的运转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另外,神经松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来源于神经动力学,通过相邻各关节的运动,进而将力直接作用于相应的神经组织,最后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本研究将神经松动技术应用到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上肢康复中,可能机制是脑的可塑性,作为神经疾病患者康复的基本理论,主要依靠患者本身对运动的感受[13,14,15]当患者的上肢重复性活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大脑皮层能重新学习并储存这种正常的运动模式,诱导正常的姿势性肌张力,减少异常肌张力的释放当患者恢复期患脑基本功能重建时,高级中枢又重新恢复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控制,从而降低了上肢关节的痉挛及疼痛,改善上肢平衡和手部抓握能力,进而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6,17]神经松动技术主要是使力反馈性地作用于支配患侧上肢相应的神经组织上,加速相应神经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轴浆运输功能和神经冲动传导的恢复,进一步推动神经组织基本生理功能的康复,并且可以改善异常的神经张力和松解神经的粘连,促进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18,19,20]。

      本研究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神经松动技术直接运用到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中经过干预治疗,结果发现试验组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神经松动技术结合基础康复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单一康复治疗只是针对相应的局部上肢肌肉功能恢复,预防肌肉组织萎缩,未在上肢臂丛神经等恢复方面提供有效的治疗;本研究以上肢神经康复和上肢肌肉运动功能两个方面考虑结合神经松动技术取得了满意疗效,与苏久龙等[21]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神经松动术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验证神经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并在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1.[2]杨等,刘文辉,王丛笑,等.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9):447-449.[3]胡永林,肖玉华,陆安民,等.神经松动术联合简易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8):949-951.[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6]DaviesPM.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304-305,368-377.[7]王艳,唐强,陈国平.神经松动术结合头穴丛刺与康复训练对臂丛神经损伤后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75-576.[9]闵俞,吴媛媛,燕铁斌.改良Barthel指数(简体中文版)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3):185-188.[10]吕亚希,姚弘毅,王琳,等.神经松动术结合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1):149-151.[11]栾烁,凌全寿,曾妙裳,等.神经松动术的基础及临床康复研究进展[J].康复学报,2019,29(3):73-78.[12]宁长青,曹彦俊,冯伟,等.针灸推拿综合康复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0):47-48,56.[13]黄华,万全庆,张大威.神经松动术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9):3-4.[14]王欣,王宁华.脑损伤后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9):808-813.[16]黄飞,孙莹,顾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0):6-7,11.[17]李威,李丹,许立俊,等.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10):1197-1201.[18]何艳霞,齐成涛.PNF技术肩胛模式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65,67.[21]苏久龙,潘翠环,万新炉.平衡针刺及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J].中国康复,2010,25(3):188-189.胡彬彬,顾励,王雯,钱倩,曹彦俊.神经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8):39-41.基金:上海市虹口区卫计委课题项目,编号:虹卫1603-1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