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学伦教《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读书感悟.doc
6页以学伦教《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读书感悟暑假,从网上购买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我爱不释手地读着,觉得吴老师的团队真是太给力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是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成员品读吴老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智慧结晶,是在吴老师课堂现场、课堂实录的基础上编写的《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中,呈现了大量的精彩教学片断, 并对这些教学片断进行了全面的归纳、 分类、总结,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和解读也对评课的涵义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地阐述: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吴正宪老师认为: 评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还要研究学生的学评课是听课活动之后的延伸,是要引发教师们的参与,互动评课,从多角度思考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要用心研究学生,通过学生的需求反思自己的教学 “评课”应该成为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智慧的重要手段,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在评课时应关注一下三个方面:一、注重课后访谈,以学伦教吴老师评课时,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每次教学研讨活动,伴随下课铃声的响起,吴老师总会微笑地走上讲台,站在授课教师的身边,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表情,随后是一连串的点睛之问。
吴老师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引领,让学生有机会表达真实的学习感受,这些感受像一面镜子,有助于教师更客观地看清自己的实践,促进了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的共同反思,进而提升教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意识和能力吴老师说: “学生会告诉你怎样做教师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一直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记得前天让学生做关于分数乘法的问题时,有道题是这样的:人体共有 206 块骨头,其中手骨的块数占全身骨头的 27/103 ,手指骨的块数占手骨的 14/27 ,人体的手指骨有多少块?学生很快列出算式:206 × 27/103 × 14/27 = 28(块)当我让学生说完解题思路时,一个意外的声音传来老师,我还没有计算就知道得数了 ”婷玥得意地对我说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奇怪地问道“老师,我直接数手指来的 ”婷玥说完就数了起来其他同学听了,也纷纷表示自己也可以数出来学生从自己数手指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看着学生的互动,觉得这样的课堂是最动人的,也是最美的二、注重与授课教师对话,分享智慧吴老师评课时注重与授课教师的对话她认为教师是重要的评课资源,只有读懂教师,与教师平等交流,才能使评课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才能更好地通过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思考。
她认为大家在思考中互相交流,发现和提出更好的方法与观点,就可以成为智慧的分享者与奉献者听吴老师与授课老师的对话,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如对《角的度量》吴老师谈的三变:一变——从教师教到学生学; 二变——巧用小角量大角, 渗透度量意识;三变——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巧用错误资源上好一节数学课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抓住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学生出现错误不要怕,要让学生思考、争辩,教师做适当指导, 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尝试、交流、思考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注重方向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吴老师评课时注重方向引领,她认为评课不应仅仅着眼于一节课在技术层面的设计,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价值的讨论,使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品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 ,能够引领我们把自己的课堂和吴老师的教学课堂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找到自己需要完善的地方,也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自身的优点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品味、顿悟、模仿、借鉴、迁移、创造,利用名师的思维践行教育,借鉴名师的成果融合成自己的教育艺术,站在名师的肩膀上看教育、做教育,循着名师的思想和足迹不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