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21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烟囱施工方案.doc
21页一、工程概况烟囱总高度210M,为筒中筒结构形式,全程负压工作模式,外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筒为轻质耐酸砖外包玻璃丝棉保温材料积灰平台标高+8.45m,为有梁式现浇钢筋混凝土,与外筒壁设计为简支结构体系积灰平台上设有双向坡的导烟板及隔烟墙,导烟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隔烟墙设有构造柱梁式的砌体结构二、节点结构形式(1)外筒壁设有混凝土式的斜牛腿,而是从+30.0m起每25m高设计有钢结构式三角形支撑平台式大牛腿,平撑与斜撑交点施焊在400×400分段式预制圈梁上此预制环圈梁也是内衬的环托梁,整个25m高一段内衬全凭此钢牛腿支撑2)烟囱上下爬梯设在筒与筒中间,为垂直式钢梯,每段25m钢梯设有护壁内衬钢牛腿也是爬梯休息平台3)烟囱内梯上至200m 处,有一门洞可以到达外侧的信号钢平台上从200m~210m为外挂式钢梯4)0M处外筒壁直径21.0m,壁厚700mm;210m处外筒壁直径10.4M ,壁厚250mm5)筒首处内外筒壁用现浇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并采取耐酸处理6)烟道口3.0m×6.8m,通过内烟道把烟气引至内筒中排出三、主要实际工程量1、钢筋混凝土总量4300m32、轻质耐酸砖总量1200 m3。
3、玻璃保温棉总量320 m34、钢结构制作安装总量75t5、航标漆总量4600m2四、总体施工布置1、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公司资源配置情况烟囱外筒0m~18m,采用特制模板三节脱模施工2、18m~210m采用无井架液压滑模施工3、内筒施工采用吊盘式和移置脚手架联合使用,吊盘主要用于存放内筒材料和安装上一层钢牛腿,移置脚手架作为砌体操作及保温用4、航标漆采用外挂吊栏涂刷五、主要施工工艺1、0m~18m烟囱筒壁采用特制钢模三节脱模施工方法采用Ф16对拉螺栓固定:在1500mm高模板上、下对拉螺栓处及中间处加Ф25弧形围檩,Ф25外立两根Ф48×3.5架钢管立杆并排固定,不采用“3”型卡,而采用槽钢加工成的垫卡作为垫块,必须确保不跑模上、下模板交口10mm,所以在浇筑混凝土时内外模板周边处混凝土面必须低于模板上口10~13mm,以方便下道模板安装到位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350mm振动适可而止,严禁超振、漏振,防治模板系统圆形失真而影响感观2、积灰平台下混凝土牛腿一次施工完毕,不准留施工缝,待牛腿混凝土强度达到70%要求时,拆除牛腿以下的内模,再上翻两板,筒壁施工暂停,开始施工四根柱子及有梁式积灰平台,待混凝土强度达到C20时,再搭架子施工烟道口处筒壁,至烟道口上牛腿完,再上翻一板,开始组装滑模装置。
3、积灰平台有梁式板达到强度要求时,拆除积灰平台以下的模板及架子,砌筑激光室及安装滑模装置地下部分4、搭设四台卷扬机棚,浇筑地锚及地坪5、搭设安全通道,安装多级高压水泵及喷水养护装置6、根据滑模工艺特点,现场设500型搅拌机一台,特殊情况可以启用集中搅拌站7、做好沉降观察及滑模平台扭转观察8、安全警界设置围护隔网5.1滑模装置示意图5.1.1组装标高18m采用40对[12辐射梁,40对门架,40个GQYD-60滚楔式千斤顶,液压机选用YKT-36型,齿轮泵式半自动液压机,工作压力8~12MP,垂直运输系统采用双吊笼,每台上料吊笼都采用双滚筒双保险工作状态,滑升至150M时停止上滑,改装成20对辐射梁,20个GQYD-60千斤顶5.1.2液压油路布置形式:YKT-36型液压机,采用二级液压管路布置形式,8根主油管,8个6通连接分油器,40根分油管,40个针型阀,每根爬杆上安装一个限位卡在150M改装时,拆除20个千斤顶时,把相应的针形阀、千斤顶、小油管拆除,对应的分油管出油口堵住,液压机,主油管不变 垂直运输系统布置图:5.2滑模施工方法无井架液压滑动模板(简称滑模)工法,是采用液压千斤顶作为提升的滑模施工配套技术应用方法。
它具用工艺先进,施工连续,工程机械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与传统的有井架移置模板相比,施工文明,安全可靠,能大量节约井架、模板和周转工具,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可降低工程成本10-15%5.2.1总体设计1、滑模装置主要由下列系统组成(1)模板系统:由提升架,内外模板(有固定、收分、及抽拔模板)、围圈、吊脚手架,调径装置,支顶螺杆等部分组成2)操作平台系统:由鼓圈、辐射梁、内外环梁、刚性拉杆、平台铺板、防护栏杆等部分组成3)液压提升系统:由液压千斤顶、支承杆、油管路、分油器、针形阀、液压控制台等部分组成4)垂直运输系统:由随升井架、起重把杆、吊笼及其导索、卷扬机及其钢丝绳、混凝土料斗等部分组成2、滑模装置的设计,应按下列程序进行1) 会审施工图,确定滑升方案;(2) 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叠合图;(3) 进行模板、围圈、提升架、操作平台、千斤顶和油管路布置;(4) 进行各类部件的设计,提出规格和数量;(5) 制定各种技术措施(如垂直度,水不运输方法,安全,质理措施,工程特殊部位的处理等)3、千斤顶和支承杆布置的总数量,应根据按承载力计算后的数量、结构构造需要和调整结构垂直度偏差需要的量来确定。
计算千斤顶和支承杆的数量可按下列规定进行:(1) 总垂直度荷载,取第3条中的(1)、(2)、(3)项的总和;(2) 千斤顶的允许承载力,取其额定能力的1/23) 支承杆的允许承载力与数量可参考附录二进行计算4、千斤顶的布置,应按不同结构类型确定:(1) 筒壁结构应沿筒壁均匀布置;(2) 变截面筒壁结构采取单,双间隔布置5、操作平台承重骨架的结构布置,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1)直径不大的连续变截面筒壁结构的操作平台由三角架、辐射梁桁架、刚性拉杆及上料的随升井架组成整体的稳定结构;(2)直径较大的圆形筒壁结构的操作平台由三角架、辐射桁架、环梁及拉力环组成整体的稳定结构6、对于变截面筒壁结构的模板系统可采取下列措施:(1)连续变截面的结构,应在辐射梁下设置调径装置和在提升架上设置支顶螺杆,以调整支杆位置和改变围圈的尺寸;(2) 阶梯式变截面结构,当截面改变量在100mm以内时,可采用加衬模板或在提升架上设置收分调整装置,当截面改变量超过100mm时,可将模滑空到变截处,重新组装围圈和模板7、设计滑模装置时,应考虑拆除方案,一般采用分段整体拆除,在地面解体,以防止部件变形5.2.2滑模组装1、装置组装前必须认真核对装置部件的规格和数量,并检查其质量。
整体式组装或部件单元式组装,均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进行2、操作平台的组装试始滑标高而定本工程在18m处开始滑模,组装时应搭设脚手架,并对平台进行测平一般组装顺序如下:(1)、安装操作平台,包括鼓圈、辐射梁、内外环梁、刚性拉杆、平台铺板;(2)、安装随升井架、支撑、提升架、内外模板、围圈、调径装置及支顶螺杆;(3)、安装液压提升、垂直运输、水电、通讯、信号、控制系统及观测装置;(4)、安装内外吊脚手架、安全设施及其他构件、设备 操作平台组装后的起拱量为其跨度的1/500操作平台的中心要与筒壁中心重合,固在鼓圈安装时进行对中辐射梁组装后,以鼓圈中心为圆心核对在辐射梁上标示出的半径刻度是否准确 3、安装好的滑模应具有上口小、下口大的倾斜度,单面倾斜度为0.2—0.5%,以模板上口以下2/3模板高度处的净间距为结构截面的宽度圆形变截面结构的收分模板,必须沿周围对称成对布置,每对的收分方向相反收分模板的搭接边不得有间隙 4、液压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首先进行充油排气,然后加压至981N/cm2,重复五次,进行全面检查,等各部分的工作正常后插入支撑杆支撑杆插入后应除锈5、滑模装置 的允许偏差,按国家现行的《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6、操作平台组装完成后,为检查各部件的受力情况,必须进行荷载实验实验荷载取计算荷载的120%根据荷载在操作平台上的实际分布情况,可将操作平台分成几个荷载区域(见图2)试压时要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操作平台可先进行半边荷载试压,然后进行全操作平台试压每次加荷后,要检查各杆件的受力情况,及时调整各杆件的连接,以期均匀受力对操作平台及辐射梁的挠度,在操作平台试压时应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严格控制;操作平台挠度f<或=1/400操作平台跨度辐射梁挠度<或=1/250辐射梁跨度5.2.3施工工艺(一)一般规定1、滑模施工方法采用单滑,即筒身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砌筑人衬如采用双滑或内砌外滑时,滑升过程中调径、调坡度,调壁厚、接长支承杆、吊运绑扎钢筋等都应穿插进行,不宜占用滑升时间2、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组织材料、机具、动力的供应、协调工种之间的配合、严格执行合理的浇筑和提升制度,确保连续作业3、根据结构的类别、气温条件、原材料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滑升速度滑升速度必须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速度相适应,要求出模的混凝土不塌落,不拉裂,其出模强度不得低于0.2Mpa4、滑模装置系统的设计应采用有效的可靠的控制方法和设备。
确保结构的垂直度,几何尺寸形状与截面尺寸5、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对称,严禁超载在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要及时重新组装操作平台,以防止其因悬挑太大,而产生偏载倾斜6、在采用全部或局部滑空的施工方法时,必须采取可靠的架加固措施或其它稳定措施二)模板 1、滑模在装前应涂脱模剂安装后的滑模的几何尺寸对筒壁结构中心的偏差不应超过5mm2、滑模在滑升过程中出现扭转或中心偏移时,应及时、逐渐地进行纠正其环向扭转值按筒壁外表面的弧长计算,在任意10m高度内不得超过100m,全高范围内不得超过500mm3、根据筒壁外形的设计坡度,计算出各种施工节调整半径的数值,按照在辐射梁上的刻度来顶推提升架,每滑升一次要调径一次,一般以外模板中固定模板为准4、抽分模板与收分模板相碰时,应及时将抽拔模板抽出,抽拔模板与收分模板之间的夹灰及模板上口附着的灰浆,应及时清除5、筒壁坡度变化较大时,可采用累积渐进变坡方法变坡方法时要注意调整上下支顶螺杆,使模板与筒壁坡度相吻合6、因始滑需要,灰斗平台或一定标高以下采用移置模板时,外模板应捆紧,缝隙方兴未艾堵严,防止胀模和漏浆内模板应支顶牢固,防止变形移置模板在每次拆移时,应清除灰浆,并涂以脱模剂。
三)钢筋 1、环向钢筋的加工长度,不宜超过7m,纵向钢筋的加工长度,当直径小于12m时,不宜超过6m2、采用绑扎接头或焊接接头时,钢筋接头的构造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环向钢筋的接头应焊接3、纵向钢筋应沿筒壁圆周均匀布置,在操作平台辐射梁分布处,钢筋间距可适当增大4、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用钢筋支承架或水泥砂浆垫块等来保持,其偏差不得超过+10mm各5mm5、高出模板的纵向钢筋应予以临时固定,每层混凝土浇筑后,在其上面至少有一道绑扎的环向钢筋6、为满足滑模设施拆除时所需预埋钢拉的要求,筒首的环向钢筋应加强,其截面面积及锚固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四)支承杆 1、滑模支承杆安装时的坡度应与筒壁坡度相一致,第一批插入的支承杆应有四种以上的不同长度,相邻高差不得小于支承杆直径的20倍2、支承杆接头时要将丝扣旋拧到位,上下连接的支承杆应保持同心,其偏差不得大于0.5mm3、利用支撑杆作为结构的受力钢筋时,应与设计单位商定,其接头强度,锚固、箍筋和环向钢筋的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