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亓伟军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解析.ppt
49页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n教学内容:(3章)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n目的要求: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 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 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培养理性 看待金钱、热爱劳动、崇尚诚信、依法纳税的观 念;提高正确分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 并能合理处理与自身有关的经济活动 当代知识经济的特点 1.知识商品化——有了同货币一样的支付和投资的功能 2.知识资本化——如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等 3.知识生活化——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如、 电脑等 4.知识现代化——高科技和商品化的语言充斥了新的知识体 系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n(一)商品 n商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n商品不是从来就有,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 n如何产生:(三个阶段) (1)原始社会很长时期,没有剩余,没有交换,没有商品。
(2)原始社会末期,农业和畜牧业分离,是人类社会第一次分 工有了用于交换的剩余注意:这时候是偶然的交换,不 是商品 (3)产生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分工人类使用 的工具也从石器变为金属,生产力的提高使个体劳动成为可 能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盛行起来,生产资料由原来的社会 共有变成个体家庭私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商品经济产 生了,商品也产生 专题 1 商品是用于交换劳动产品的 怎么去理解“用于交换”? 怎么去理解“劳动产品”? 有用性 (使用价值) 耗费人类劳动 (价值) 1、商品 v商品是伴随着商品 经济的产生而产生 n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件 vv商品及商品经济商品及商品经济 产生的产生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 • 社会分工——前提条件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 (2)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一种商品可 能有多种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 展逐渐被人们发现 (3)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它反映人与物的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产品 在生产时都耗 费了人类劳动 产品中都凝结 了人类劳动 是人类的体力 和脑力的耗费 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 值 = = 1 1把斧子把斧子1515千克大米千克大米 3、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 价 值 对 立 统 一 商品是二因素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 承担者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任何人不能同时 兼得二者 生产者要获得价值 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 必须让渡其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要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 面来考察,追求“物美价廉” 生产者:要顺利地实现其商品的价值,就必 须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争创名牌,多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 二者的意义 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 等价物 公式表示:1只羊 = 2把斧子 等价物:斧子是表现羊的价 值材料,成了与羊价值相等的物 品,我们称之为等价物。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 下,邻近部落的人们之 间只是偶然地把剩余产 品进行交换 没有中间的媒介,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货币产生的过程(四个阶段) 物物交换 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 1头牛 2顶帽子 1套衣服 …… 公式表示:1只羊=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交换经常进行,这时羊的 价值被牛、衣服等许多商 品的价值来表示,等价物 很多,价值形式扩大 这时的交换仍然是物 物交换 交换出现了困难 我要换 牛! 我要换 大米! 我要换 羊! 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 在长期交换中,人们 发现先把商品换成大家乐 意接受的商品,交换容易 达成,这种商品自然地从 商品中分离出来作为商品 交换的媒介,叫一般等价 物 1头牛 = 2顶帽子= 1套衣服= …… = 公式表示:1只羊(一般等价物) 以一般等价物 为媒介的交换 还是存在交换的困难? 希腊:公牛 俄罗斯:毛皮 很多地区:金属 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等价物不同还是不利于商 品交换! 第四阶段:货币产生了! 人们需要用一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价物 当一般等价物固定由金、银充当时,货币 就产生了! 4、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为什么黄金、白银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 呢? 因为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人们发现金银有许多 优点: 第一,价值大,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收藏。
第二,不会腐烂,不易磨损,久藏不坏 第三,质地均匀,硬度小,便于切割和熔合 参考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 天然是金银 以货币为媒 介的交换 4、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的两种 基本职能 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 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视频:货币产生智能 (4:15) 5、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指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 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 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注意: 价值 决定 反映 价格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 6、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货币--商品) 注意: 充当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 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 规律支配的 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 、质量上乘的商品 7、纸币 纸币的产生过程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最初是采取金属条、块的 形式,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分量,每次交换都要查成 色,称重量,很不方便。
1 铸币是经过国家证明的具有一定成色、一定重 量、一定形态和额面价值的金属铸块 2 由于商品生产者交换的目的并不是要货币本身, 而是以货币为媒介去换取其他商品因此,铸币就 逐渐由较贱的金属来制造,后来终于出现了纸币 3 金银条块铸币纸币 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加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 在流通中的磨损 纸币(外币) 纸币的职能 纸币是由 国家发行并 强制使用的 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无价 值,执行流通 手段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第一,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 第二,纸币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第三,纸币是货币符号,不是货币 注意以下三点: 视频:谨防假币 (5:57) 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虽然是由国家发行的,但发行的数量不能是 任意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公式是: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单位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 所需要的货币量 = 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 币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这种上涨 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的、普遍的上涨过程 不同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实质不 同: 表现 不同 危害性 解决措 施不同 社会总需求大于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小于 社会总供给 经济过热,需求 膨胀,物价上涨 物价指数出现较长时间 持续下降,经济乏力 社会经济生活秩序 混乱,抢购严重 实行适度从紧和 量入为出的财政 方针 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 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 ,持币观看 投资、消费、外 贸出口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 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注:当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 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价格标准就是货币的计量单位体系 如中国历史上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时就曾用“两 ”作为计量单位,即货币单位,而“两”又分为“钱 ”、“分”等这种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单位及其 等份,就叫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通常由国家规定 1、商品价格 二、商品价格和价值规律 商品——商品价值=====交换价值 基础 表现形式 二把斧子 = 一只羊 货币产生之后 商品——货币——商品价值=====价格 基础 货币产生之前 商品价值决定商品价格 价值价格 决定 反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是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 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个别劳 动时间 --个别生产者在自己企业的生产条件、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 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情 况生产产成 本 竞竞争地位 竞竞争结结果 个别时别时 >社 必时时 个别时别时 < 社必时时 有利 个别时别时 =社 必时时 不利 亏本甚至 破产 消耗大 成本高 消耗少 成本低 胜出,额 外盈利 在竞争中基本保持稳定,如果不改 进,最终的结果将是淘汰出局 商品 数量 单单位商品 的个别别 劳动时劳动时 间间 单单位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劳 动时间动时间 单单位 W价 值值量 单单位 时间时间 价值值 总总量 个别别 劳动劳动 生产产 率 提高 降低 增多 减少 减少 无关无关 增多 无关 无关减少 增多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社会 劳动劳动 生产产 率 提高 降低 增多 减少 无关减少减少 无关 增多 增多 无关 无关 结论1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产 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 结论2 :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 量无关,与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 总量成正比总量成正比 商品生产者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 须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 动生产率。
结论3 :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 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 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看 : 从一段较长时间看 : 从变化曲线看: 时涨时落 价格与价值相吻合 涨跌幅度基本抵消,而且 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竞争规律 供求规律 供求一致,价格趋于价值; 供大于求,价格低于价值; 供小于求,价格高于价值 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价格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调节作用 作用:促进作用 分化作用 不同 部门 社 会 保 障 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 供 求 新的 供求 竞 争 价 格 新的 价格 缺 分配不公 下岗失业 改 革 目 的 改进技术 加强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 素质提高 经济活力 优 胜 劣 汰 同一 部门 价格 竞争 工具 资源 配置 自觉 盲目 宏 观 调 控 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一般来说: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比)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 高档耐用品 需求 弹性 小 大 价格 变动 (影响) 小 大 (3)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与其相关商品价格有关 互为替代品 本商品需求减少,另 一商品需求增大 互补商品 价格上升 两种商品需求都减少 (通过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需求量) 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 生产 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