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2.doc
14页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下)李 镗测试的理论与试题理论 1.阅读是一种如何的过程 2.阅读能力的分解与测试点阅读的过程• 从视觉和思维的角度看:局部——整体——局部,鉴赏评价,发散延伸 • 从学习者发展的角度看:测试点分解(一) 华南师大副校长莫雷,博导:从阅读过程分解阅读测试点语文阅读过程分析与测试点 类别 子活动名称与测试点 文章微观理解阅读 子活动1 文章词句的理解 子活动2 文章语境的理解与连贯性推理 文章宏观构造性阅读 子活动3 文章布局谋篇的理解 子活动4 文章写作意图与体现手法的理解 文章宏观信息性阅读 子活动5 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子活动6 文章潜在信息的推论 子活动7 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 文章评价性阅读 子活动8 文章评价与鉴赏 文章发散性阅读 子活动9 文章独特的领悟与迁移测试点分解(二)美国全国教育进步评估中的阅读能力元素是美国教育部委托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实行的一种全国范畴的评价考试。
测试对象年级:4年级、8年级和级 测试材料的选择 目的:为学生发明真实的阅读环境, 所选文章能对学生的发展有益; 原则:所选文章在体裁、语言、组织构造和主题等方面要符合相应的原则, 能吸引学生阅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认知水平,考虑到文章内容对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与否公平、不要侵犯版权、尽量选择不同风格作者的文章 选用的文段一般都用原文 字数: 4 年级学生阅读250—800 字的文章 8 年级阅读400—1000 字的文章 12 年级阅读500—1500字的文章测试形式 1、材料组合方式有两种: ①由两份材料构成的试卷(每份材料答题时间 为25分钟),这种试卷一般测试4年级学生; ②只有一份材料的试卷(答题时间为50分钟) 2、题型: 选择题和开放题 开放题涉及简短回答(答案为一到两个句子)和进一步阐释(需用一段话或更长的篇幅进行较为深测试内容 u 三种不同的阅读情境 为获得文学体验而阅读 为获取信息而阅读 为完毕任务而阅读 u 四种语文能力元素: • 整体感知 • 形成解释 • 联系自身 • 作出评价(一) 整体感知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规定读者必须将文章当作一种整体并形成对文章的初步理解。
这种考察,会让学生为文章加个题目或是思考故事的主题 问题举例: l 用一段话概述故事的重要内容 l 下面哪个选项最恰本地体现了故事的主题? l 写一段话来描述文章大体上写了什么 l 这篇文章想告诉你什么? 简介一下文章的重要人物二)形成解释 读者在先前形成的初步印象的基本上进行扩展, 对所读内容形成更为完整的理解读者不仅要关注文本的特定部分,还要把文本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 测试这方面的问题涉及推理两个信息之间的关系、为人物的行为或是事情的发展的因素找到根据 问题举例: l 什么事情标志着情节的转折? l 什么导致了人物__________? l 这件事发生的因素是什么? l _________的意义是什么? l 这个人物是哪种类型的人? 解释一下 l 在这份阐明书中采用这个环节会导致什么成果? (三)联系自身 就是要在读者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 要超越文本去思考, 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同步所有学生的回答必须以文本为基本 问题举例: l 为什么牛蛙吃蜻蜓? 你觉得她们尚有别的可吃的吗? 运用文中的信息或你已有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 l 移民的生活方式和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有诸多不同样的地方, 至少举出其中的两点。
l 你喜欢生活在殖民时代吗?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 l 在这个故事里, 两个人物选择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哪个措施更有效?用文中信息阐明理由 (四)作出评价 所谓作出评价, 就是要读者对文本进行批判性地衡量、比较,并理解反语、风趣此类手法的效果这规定读者跳出文本,客观地看待它 测试问题会规定读者能根据特定的目的来评判文本的用处、能评价文本的语言及其组织构造、能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和风格有些问题规定读者联系前后文或其她文章来回答 问题举例: l 比较一下这本杂志中这篇文章和另一篇的构造 l 对_____来说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l 作者对________( 挖苦、象征、风趣)的运用恰当吗? 阐明理由 l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运用文章中的信息来作答 l 这条信息对_____来说有用吗? 阐明理由 测试点分解(三)• 理解能力: 获取信息—— 信息的检索 信息的确认 信息的推断 理解信息—— 信息的解释 信息的分析 信息的概括• 鉴赏评价能力:基于理解,对文章语言、写法、观点内容做出自己合理的判断和分析 • • 发散联想延伸能力:就文章的某点,联系自身对生活社会的感知,展开联想谈自己的想法。
阅读试题示例与分析• 低年级 故事 • 高年级 实用文(3) 龙王据说夜叉被打死了 , 气得嗷嗷直叫 , 就派她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 三太子跳出水面 , 气冲冲地对哪吨说 :" 你打死我家夜叉 , 该当何罪 ?" 说着 , 举枪便刺哪吒一闪身 , 随手取下混天绫 , 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即喷出一团团火焰 , 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 , 只一下 , 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本来是条小白龙 (4) 从此 , 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 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 哪吒闹海时杀了两个坏蛋 , 她们是 :( ) A. 夜叉和三太子 B. 夜叉和龙王 C. 三太子和龙王 D.虾兵和蟹将 答案:A 信息检索 • 2. 下列词语中 , 有三个是描写龙王父子很坏的 , 有一种不是, 这个词语是 ( ) A 胡作非为 B 滔天巨浪 C 称霸一方 D 作恶多端 答案;B 信息的确认• 3. 阅读第一段可以看出"哪吒闹海"的重要因素是:( ) • A. 夜叉打扰了哪吒洗澡 • B. 哪吒喜欢闹着玩。
• C. 龙王父子太坏, 老百姓无法捕鱼 • D. 哪吒想试试她的两件法宝的威力 答案:C 信息的解释• 4." 你打死我家夜叉, 该当何罪?" 这句话的对的理解是 :( ) • A. 二太子在和哪吒商量 B. 二太子在向哪吒请教 • C. 二太子在责怪哪吒 D. 三太子在教育哪吒 答案:C 信息的解释• 5. 从 " 哪吒决心治一治她们, 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 这一句话 , 可以看出 ( ) • A.哪吒很贪玩B. 哪吒很同情老百姓 C.哪吒想试试两件宝贝好不好用 D. 哪吒想为自己出口气 答案:B 信息的推断 6. 读完课文 , 你对题目 “哪吒闹海 ” 中的 “ 闹海 ” 的理解是 ( ) A 在海里吵闹 B 在海里打闹 C 在海里比武 D 制服海里的坏蛋 答案:D 信息的概括• 7. 对于哪吒杀死两个坏蛋的行为有如下几种见解 , 你觉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 哪吒为了使自己成为英雄杀死了她们 ,心太狠 ! • B. 只有杀了这两个坏蛋才干使龙王诚实 • C. 两个坏蛋太凶了 , 哪吒没有措施只得杀了她们 • D. 哪吒为了老百姓的太平生活 , 杀死坏人是应当的。
答案:A 鉴赏评价• 8. 如果你有一件神奇的法宝, 你想让她有什么法力 ? 你会用她干什么 ? • • 9. 哪吒杀死两个坏蛋后也许有多种不同的感受, 例如兴奋、自豪、欣喜、自责、 遗憾、内疚等 , 你能说说她也许会有什么感受 , 并说说因素吗 ? 发散联想延伸实用文测试样题 高年级跳蚤跳高有本领 (1) 跳蚤的跳高本领很大 , 它可以跳至自身长度 500 倍的高度 , 并且它可在 每 4 秒跳一次 , 连跳 78 个小时, 其垂直起跳所用的力为地球引力的 140 倍①由此推测 , 按人类正常旅行速度需100 年才干达到的星球 , 跳蚤不要-年就可达到 , 速度之快无异于宇宙飞船 ! ②科学实验证明 , 跳蚤的跳跃重要靠腿肌的弹跳力③它的腿肌每平方厘米可承受 0 牛顿的力 , 这个力量是人的腿肌承受能力的 100 倍以上④为什么跳蚤如此善跳 ? ⑤本来 , 跳蚤内有一种名为" 美西林 " 的弹性物质 , 这种物质能在 1% 秒内把 97% 的能量释放出来 , 从而产生-股强大的爆发力 , 使之成为 " 离弦之箭 " ⑥• (2) 科学家们对跳蚤的跳高本领产生了极大的爱好 , 并试图从中得到启发。
体育科学家从研究跳蚤力学中得知 , 若把跳蚤的腿肌纤维加温 1 ℃ , 其弹性即增长 10%, 加温 20C, 则增长 20% 这就是说 , 在一定温度范畴内 , 它的腿肌的弹性与 升温成正比 , 温度合适时弹跳性就好些这种规律与否也适合于人体呢 ? 研究发现 , 通过提高跳高运动员的腿肌温度 , 可以提高跳高的成绩例如国内出名跳高动员朱建华曾发明过 2.37 米的世界跳高记录 , 但在赫尔辛基参与国际比赛时只跳过 2.29 米 , 其中一种重要因素也许就是那儿当时气温只有 12 ℃ , 比她发明2.37米最佳成绩时气温低了 7 ℃ -8 ℃此后 , 当她回到上海 , 在五届全运会上 , 则过了 2.38 米的新高度同样的道理 , 不少世界跳高运动员的最佳成绩常常是在室内获得的 (3) 跳蚤的跳跃特点也激发了航空专家的灵感英国某飞机制造公司从跳蚤垂直起跳的方式中受到启迪 , 成功的制造出一种可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本文中从跳蚤的跳高本领中获得启示的研究人员重要是 :( ) • A 科学家和体育科学家 B. 科学家和航空专家 • C 科学家和飞机制造公司 D. 体育科学家和航空专家 • • 体育科学家从研究跳蚤力学中得知 • 激发了航空专家的灵感 信息的检索 • • 不属于跳蚤跳高特点的一项是 :( ) • A. 跳蚤的有强大的爆发力。
B. 跳蚤跳得高度按身体比例说非常的大 • C. 跳蚤起跳用的力很大 D. 跳蚤持续跳的时间好久• 第二段列举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事例是为了阐明 :( ) • A.跳蚤跳高的本领给人们的启示 • B 在一定的范畴内, 腿肌的弹性与升温成正比 • C 提高运动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