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砼工地进程企业规范(二).doc
22页清水砼工程企业规范(二)顶板模板工程目 录第一章 清水砼工程顶板模板质量标准第二章 清水砼顶板模板施工工法第一节 总则第二节 架子与支撑操作工法第三节 梁模板的支模操作工法第四节 顶板模板支模操作工法第五节 楼梯的操作工法第六节 细部作法要求第三章 顶板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第四章 顶板模板文明施工规范第一章 清水砼工程顶板模板质量标准一、 严禁模板胀模、退台,构件下沉二、 顶板、梁标高允许偏差±3mm,合格率必须达到95%以上;平整度允许偏差3mm,合格率必须达到95%以上三、 顶板模板间拼缝间隙不大于0.5mm,拼缝处两块模板间的高低差不大于0.5mm四、 梁的轴线位置偏差必须控制在3 mm以内,梁截面尺寸允许偏差±2 mm梁必须通直,弯曲率为0,梁底平直无扭曲,平整度为0五、 梁墙节点处梁头做成隐形梁头1. 与墙垂直方向的梁,预埋梁口时梁标高和中心线的位置必须准确,要法语梁底预埋标高比设计标高高10mm,梁头两侧预埋边线比设计尺寸向中心线内各缩小10 mm,梁头在墙的另一面留15 mm(保护厚度)不出头2. 顺墙方向的梁,预埋梁头时两侧各留15 mm的保护层厚度,在墙头上留出一个槽形梁口。
若梁钢筋先绑,槽形梁口位置要求进墙边至少200mm;若梁钢筋后绑,槽形梁口必须留够钢筋的锚固长度梁口内必须方正,尺寸准确,梁口边线必须用切割机切齐3. 梁墙节点看不出二次支模的痕迹,严禁退台,杜绝露浆、挂浆,构件交角为标准90度清角六、 梁—柱节点、梁—梁节点,严禁胀角、退台、漏浆、挂浆,构件交角为标准90度清角七、 墙—板节点必须通直,不允许有丝毫的退台和胀模现象,严禁漏浆、挂浆,拆模后为标准90度清角八、 所有二次支模、补洞处严禁退台、胀模、漏浆、挂浆九、 楼梯踏步的标高位置允许偏差3 mm,踏步的上棱角,底角和边角必须构成标准90度清角十、 高低板处吊模模板配制时应比实际尺寸高20mm,吊模时模板标高抬高3 mm,这样做便于砼收面时上下角能收的平直吊模的位置允许偏差2 mm内,拆模后阴阳角必须是90度清角十一、 施工缝的留茬必须通直,断面平整规则施工缝严禁退台、胀模、漏浆、挂浆十二、 所有楼层的阳台边梁的位置、边线角及阳台栏板应控制在同一铅垂线上,允许偏差3 mm凸出外墙的结构构件,如空调板、凸窗及其它各种结构造型的外边线各层应控制在同一铅垂线上,允许3mm所有结构构件和造型严禁胀模、位移,截面尺寸允许偏差±2 mm。
十三、 阳台、空调板、凸窗等凸出外墙的构件应做出滴水线凹槽,滴水线槽必须通直,无缺陷十四、 所有构件的模板(包括补调)必须彻底清理干净,涮油;梁头、墙顶及所有二次支模的部位模板封合前必须将垃圾彻底清干净拆模后必须保证砼表面光滑,色泽一致,无夹渣第二章 清水砼顶板模板施工工法第一节 总则一、 本规则适用于框架、框剪、剪力墙三种结构的肋形楼盖模板的支模操作尤其适用于钢筋脚手架和碗扣式脚手架为支撑的定型组合钢模板和木方胶合板为模板方案的楼盖模板的支模二、 本规则尤适用于墙柱和梁板两次浇捣砼的施工工艺三、 本规则服从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并考虑与国标03GB101配套四、 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施工前必须认真学习本规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按本规则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五、 为配合本规则的切实执行,同时制订了《清水砼顶板模板质量标准》,对在施工中不按本规则操作的人,经检查不改正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第二节 架子与支撑操作工法一、 看清图纸,根据框架柱、墙、框架梁、次梁的位置搭出架子的主干道,然后按房间跨度的大小纵横排列满堂红立杆,所有立杆的排距一般按900mm左右,最大不能超过1.2m(顶板厚度超过150 mm时,排距不能超过900 mm)。
柱边立杆离柱外皮不宜超过300 mm,墙边立杆必须加密,梁高超过700 mm时,其下立杆的排距不能超过700 mm二、 立杆必须垂直于楼面,不能倾斜,纵横方向都要拉线定位,排列一线,以保证架子的牢固、美观三、 根据层高确定横杆的步数与步距一般情况下所有梁下、墙边、柱边等主通道立杆下端必须绑纵横两个方向的扫地杆,跨度较大的房间应每隔一排立杆绑一道扫地杆,有特殊要求的,扫地杆就应纵横满绑第二步横杆距楼面为1.7—1.8m之间,必须纵横满绑层高超过5m时应绑三步以上的横杆(不含顶部抄平横杆),其步距为扫地杆离地面200mm,第三步杆离地面3.3m,操作面上尖铺脚手板四、 所有的横杆必须水平,拉线调直,上下平行,不能上下或左右弯曲五、 框架、框剪结构的满堂红架的四角应设抱角斜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沿纵长方向设一道剪刀撑,所有的斜撑及剪刀撑必须由底到顶连续设置,凡垂直面胡斜撑及剪刀撑的位置,每隔两步架应在水平面设水平剪刀撑全剪力墙结构层高超过3.5m时作法同框架一样层高较低房间较小时可不设剪刀撑,但四面墙上必须设有撑墙钢管,防止架子晃动,房间较大时必须同时设剪刀撑六、 所有的梁底必须加顶撑,防止梁下沉变形。
其间距的大小根据梁的大小而定,一般情况框架梁底撑杆间距不能超过800 mm ,次梁不超过1.2m,梁高超过900mm时,梁的跨中顶撑应有3根以上的加密杆所有的顶杆下端必须落实,上端必须加保险扣件(用丝座顶撑最好)七、 要提前准备好足够的高度合适的钢管作架子的立杆若满堂架的纯钢筋支撑,现场不能备足合乎楼层高度设计尺寸的钢管作立杆,可挑选比楼层的净空高度低60—900 mm的钢管,当立杆不够高时可在架子的横杆上紧靠立杆处搭接短钢管补足立杆的高度,搭接处必须上保险扣件若采用钢管加丝座方案,架子的立杆可挑选比楼层的净空高度低300—400 mm的钢管若是高层楼房应选用定尺钢筋或碗扣脚手架钢管作为标准层的立杆周转使用第三节 梁模板的支模操作工法一、 柱头模板的安装操作工法:1、 柱头模板的制作要根据梁的大小、位置精心设计、制作梁的一面可作一块“U”型的,也可作二块组合的定型模板,在柱头砼以下应有200 mm的搭接,模板的尺寸误差不能大于1 mm,加固前应涮油,四角的竖缝应贴海绵2、 在柱子的上端用墨线准确的弹出梁底标高和梁的轴线位置,并准确的用铅笔和直角尺画出梁口的位置,(柱子的砼第一次浇捣高度应比最大梁的梁底标高高10 mm)。
清理干净柱头的杂物、灰尘,沿梁底的位置线贴好海绵3、 把按设计尺寸配好的四边柱头模板用4根短钢管和扣件连结组成的钢管箍锁紧(四角要加保险扣件),调整好位置标高,再把四边各用两个丝座撑牢模板之间,模板与柱头砼之间的接缝必须密实,不能有丝毫缝隙二、 墙头梁口模板的安装:1、 与墙垂直方向梁的梁口模板应配制成定型的,一般配成“U”型,配制时考虑梁的底模、侧模均应伸入其内,其贴墙的三边的宽为100 mm左右,其内径的尺寸误差不大于1 mm材料料可用刨光的木板或木板加钉竹胶板,安装前应刷油顺墙方向的梁的梁口模板直接用梁的侧模伸长到梁口2、 在墙的上端用墨线准确的弹出梁的底标高和轴线位置,并用铅笔和直角尺准确的画出梁口的形状、位置然后根据所画的位置线,把梁底标高线上移10mm,侧边线各向内移10mm,准确画出梁口切割位置线,然后用角磨机沿线切齐,钻去多余的和疏松的砼,把梁口修理方正使其完全符合设计尺寸,边线必须垂直,不能出现齿状或多边形状并用水或气泵把砼渣、灰尘冲干净,提前预埋梁口位置务求准确,以减少钻砼的工作量最后沿梁口的边缘贴好海绵3、 把定型的梁口模板按墙上画好的梁口的标高位置,贴在墙上,下端用丝座撑牢,再把两边固定牢,不能发生左右或上下位移。
4、 为了达到清水砼的效果,,减少补洞,墙头梁口的另一面,在墙砼施工时作15mm厚的砼模,但梁口内必须修理方正如果无砼模则需要补洞,洞口必须按梁截面尺寸修理,沿边贴海绵,用刨光的木板或竹胶板贴信洞口,然后用丝座撑牢,不能出现丝毫的胀模三、 调置、加固梁底:1、 绑平杆:根据柱头(墙头)画出的标高确定梁底大横杆的标高,在梁的两头拉线绑大横杆,然后在大横杆上绑小横杆,并拉线找平(跨度大于4000 mm时按要求起拱,若无明确的设计要求则取梁跨的1—3%起拱)小横杆的间距不大于600 mm,梁高在1m以上时其间距不大于500 mm2、 安装梁底模板:把配好的模板刷好油,放置在小平杆上,两头按画出的轴线位置放在柱头(墙头梁口)模的留空中,要紧贴柱头(墙头)砼,不能有丝毫的空隙底模上若有拼缝,不要留在端头,其填空的木条必须刨光,贴上胶带纸(或用竹胶板)放好后两头拉线调直,不能有丝毫的弯曲,左右两边要水平,不能发生倾斜调好后要固定牢固,不得发生1 mm以上的位移3、 拉线校正标高和轴线位置4、 检查梁底顶撑是否按要求设置,并加固牢固5、 同一轴线上的梁底模必须拉通线调直四、 梁侧模的安装加固:1、 按设计方案精心配制模板。
模板拼缝严密,不能有大于1 mm缝隙若采用木方作背楞的竹胶板侧模方案,木方的排距应不大于200 mm,侧模安装前必须清理干净上面所有的附着杂质,并用油擦光2、 安装时侧模的两头一定要贴海绵,要顶死柱头(墙头)砼,不能有大于0.5mm的缝隙侧模的模板若有拼模缝,不能留在端头,其填空的木条必须刨光,贴上胶带纸,补平,加固牢,不能错台3、 在每根梁底小横杆上都要绑加固侧模的靠杆(靠杆间距大小的要求同梁底小横杆的要求),梁两端头的靠杆离梁头不能超过200 mm,加固靠杆的扣件必须拧紧,使侧模和底模靠死在靠杆的上端(应考虑顶板抄平横钢管的标高)沿梁长的方向绑一通长的水平钢管作为侧模横杆,然后按不大于800mm远的间距在侧模横杆上绑侧模的斜撑杆,斜撑杆的另一头连接在满堂架上(或斜撑在相对面的墙上)4、 拉通线把侧模的上口调直,调整校正侧模的垂直度和上口截面尺寸,允许偏差±2 mm并复查侧模的标高和轴线位置,误差不能超过3 mm5、 梁高超过750 mm时,要设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的间距不大于700 mm6、 同一轴线上的梁侧模必须拉通线调直五、 梁与梁的交接处的作法:1、 先作主梁后作次当梁,在主梁上准确的留出次梁梁口的位置。
次梁模板长度为次梁的实际尺寸减去主梁侧板尺寸,做到“小梁抵大梁”小于底部堵板宽度同次梁底实际宽度,高度同梁底面齐平,便于检查和加固2、 梁与梁的底模,侧模的交接必须平整,接缝不能大于0.5mm,不能错台,拼好后应贴胶带纸,而且必须加固牢固,应有足够的抗振动和抗冲击性3、 梁与梁相交处的梁底应设两根以上的顶撑以保证其接头不下沉六、 梁的模板支好以后要仔细自检:标高、轴线位置、房间尺寸等误差应在±2 mm以内,梁底模、侧模通直,必须按前五条的要求加固,所有的扣件必须拧紧,不能用坏扣件第四节 顶板模板支模操作工法一、 检查满堂红架子是否按要求搭设,若立杆的密度不够,必须按第二节的要坟增补立杆二、 根据设计标高和给出的标高点的砼墙上用墨线弹出板底标高(即竹胶板或钢模板的上平面标高)和抄平横钢管的上平标高,以便于操作时控制和检查标高三、 绑抄平横杆钢管:1、 若是纯钢管支撑,在立杆的上端用扣件绑抄平横钢管,必须每个纵横钢管的交接点都上紧扣件,较大房间的跨中要加保险扣件抄平横钢管的两头应绑在梁侧模横杆上(或者紧顶在墙头上),使房间相对两个梁的侧模形成对撑,若没有合适长度的钢管,可用两根较短的钢管采用“双十字搭接”方法设置横杆。
2、 若采用立杆加丝座的方案,直接在丝座上放置横杆,横杆的两头应绑在梁的侧横杆上(或紧顶在墙上端),一般多用两根钢管在丝座上搭接,而且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