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知识技术-详解.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8248441
  • 上传时间:2021-09-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0.3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知识技术-详解 知识技术(knowledge technology)目录 1 什么是知识技术 2 知识技术的现状[1] 3 知识技术的种类[2] 4 知识技术的路线选择[1] 5 参考文献什么是知识技术  知识技术是指能够协助人们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技术并不特指某一项技术,而是一个整合的技术体系它是知识管理的推动器,为知识管理的解决方案提供基础.实现自动的和中心化的知识共享以及对创新过程的激励[1]知识技术的现状[1]  在知识技术概念产生的早期,人们主要尝试把信息作为知识来进行处理.并把知识引入到信息系统中,这个时期的知识技术主要包括面向知识的系统、文献管理系统、自然语言处理、Hypertext、分布式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迄今,知识技术的发展已包括语义网、知识本体、元数据、信息检索方法、贝叶斯分类器、产业化自然语言处理、基本代理技术、虚拟协同和联合、互联网推理服务、多语言实时自然语言处理.泛在计算基础设施、网格计算等知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领域知识本体和通用知识本体的建造和管理、知识内容的自动化、知识的服务、知识语义和语境捕获和基本原理、知识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中的知识起源和知识信托(provenance and trust)等。

      知识技术的种类[2]  知识技术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它们都是围绕着两个用途展开的,这两个用途是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共享因此,我们可以把知识技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知识技术属干知识转化类技术该类知识技术的作用是把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转化成知识,这就需要赋予信息以计算机可以理解的语义,因此该类知识技术依托于语义网络(semanticweb)这一大环境知识转化类知识技术首先通过web这一媒体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作为一些问题解决处理方案的内容输人,如作为决策支持系统或专家系统的输入  这些技术在把信息转化成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从大量的信息存储中抽取信息的含义,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进行知识的推理,并能够对知识进行描述与规范典型的代表有知识本体、元数据、多语言实时自然语言处理、基本代理技术等已经有多个机构进行了多种尝试,形成了能够对信息进行自动注释的多个通用和领域知识本体和系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本体实现数据的抓取和集成,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本体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建模;现在也已经形成了多种资源对象的元数据方案,井设计出了多个能够从自然语言中抽取信急的系统  第二类知识技术属于知识传递类技术。

      该类知识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这需要对组织中的知识迸行识别,然后把经过识别的各类知识传递给恰当的受众,或者在组织的网络内发布,从而促进知识在组织中的共享这些技术包括知识内容的自动化、知识的服务等现在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文档的讨论空间以实现部分知识的传递;也有的通过远程交流系统或异步会议系统进行分布式的知识共享和传递,或利用该类知识技术为特定的组织集成知识和提供知识服务在组织中,知识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增进组织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异步的合作,比如可以为组织成员的沟通提供智能支持,通过集成幻灯片、短片等多媒体来提高会议的沟通效果;也可以通过知识本体,使组织成员能够利用与自然语言接近的语言提出请求  根据美国高级知识技术项目(AKT)的报告,知识生命周期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建模、知识的检索、知识的发布和知识的维护知识技术必须支持知识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阶段知识技术所研究的内容和知识工程所采用的技术之间有诸多的相同之处,这对知识工程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知识技术的路线选择[1]  知识技术路线的选择主要是在两种路线中进行,一种是知识编码化模式(Codification Mode),另一种是知识个性化模式(Personalization Mode)。

        1.知识编码化模式强调尽可能充分有效地运用显性知识以实现知识创造 ,认为企业知识活动重点应该促进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充分实现知识的共享,从而使得这些知识可以高效重复利用,降低知识使用的成本,进而实现知识的规模经济实践中,该模式强调并常常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数据库等)构造知识管理系统去搜集、编码、分配、共享和存储显性知识  2.知识个性化模式重点关注隐性知识,强调隐性知识是企业知识创造的重要源泉,认为企业知识活动应当主要是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共享该模式强调个体隐性知识交流环境的创造.通过组织成员的直接交流这种社会行为来扩大企业知识活动的基础,而知识与其所有者并没有分离,进而实现新知识的创造,使得企业拥有独特的知识,从而为企业经营提供优势参考文献1. ↑ 1.0 1.1 1.2 耿小庆,和金生.知识技术的路线选择与平台构建(A).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9):882. ↑ 李大玲.知识技术的发展对知识工程的影响(A).图书情报工作.2006,4:16-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