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京沪高铁沉降监测实施细则.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46375892
  • 上传时间:2023-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5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沉降监测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2006]85号);3)新建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泗河特大桥桩基布置图;4)《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6) 北京至徐州段桥涵沉降观测标构造图(图号:京沪桥通-32)二、工程概况 中水十四局负责进行中国水电集团公司中标承建的三标段(JHTJ-3)五工区的部分测量任务,施工桩号为:DK514+786.04~DK531+971.43,全长17.185公里,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平原地区,本段建筑物全部为泗河特大桥三、 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及原则1、 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要求构筑物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度,满足耐久性要求,并强调与相邻构筑的变形与刚度协调、统一,满足高速列车平稳、安全运营,以及旅客乘坐的舒适度要求针对以上客运专线的特点,无碴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标准高,虽然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但设计的沉降分析、计算受勘测、设计、施工、质量监测等众多环节的影响,其精度仅能达到估算的程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为确保线下土建工程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要求,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同时,观测数据还可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2、 沉降变形监测的原则为确保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受控,合理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我单位按照以下原则组织实施沉降变形观测:重点路基、兼顾桥隧、立体监控、信息施工、数据真实,成果可控通过对路基、桥涵、隧道的沉降观测点的精密测量,沉降观测数据全面收集,系统、综合分析沉降变形规律,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四、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变形控制原则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无碴轨道铺设后扣件允许的沉降调整高量15mm,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无碴轨道路基施工中应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在路基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6~18 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碴轨道五、监测网的建立及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按二等水准测量进度施测,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不能利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段至少与一个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使垂直位移监测网与施工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一致;全线二等水准贯通后,将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观测时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1、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每个独立的监测网设置不少于3 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选用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基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km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大于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100m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引出采用细则附合式或闭合式,工作基点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

      采用Ф20mm 长60cm 顶端圆滑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周上部30cm 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变形观测点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具体见后面观测点设置观测网中,工作基点应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校核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要求二等0.50.13DS05 型仪器,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3、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二等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六、沉降监测基本要求根据沉降监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桥梁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1或D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瓦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瓦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1、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解决2、 观测时间的要求 桥梁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墩台基础施工完成后的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具体观频次满足表1-1要求表1-1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预制桥梁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或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预应力砼梁体变形观测点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每孔梁测点数量不少于6个;白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碴轨道铺设之前,应系统观测梁体坚向变形,张拉前为变形起点,观测频次满足表1-2要求。

      表1-2 梁体坚向变形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1次梁体弹性变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1次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碴轨道铺设前≥2个月1次/1、3、5d,后期1次/周无碴轨道铺设前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形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涵洞边墙两侧布置观测点,不少于四个;涵洞施工完成至无碴轨道铺设前,应系统观测涵洞沉降,涵洞顶填土沉降观测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观测频次满足表1-3要求表1-3 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涵洞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或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施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涵洞,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3、基准点的布设和观测⑴ 鉴于该桥梁施工场地较大,可分为两个层次布网。

      即先建立水准基点控制网,再将观测点与控制点联测组成扩展网我工区范围内已经路两侧布设了加密水准点,通过验证满足变形观测的要求,可做为水准基点使用⑵ 这些水准点到线路的距离适宜且密度满足变形观测要求,故可不再设立工作基点为方便观测可将线路分为多个测区,并保证每个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少于3个⑶ 基准点的观测周期为半年或一年,4、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⑴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桥梁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① 济南到徐州段桥梁隔墩设置承台﹑墩身观测标② 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③ 桥墩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到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墩观测标④ 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底不足4.0m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设位置的顶帽上埋设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等原则进行确定⑤岩石地基、嵌岩桩基础的桥涵可选择典型墩(台)、涵进行观测,测点宜连续3个墩布置;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徐变变形观测可每30孔选择1孔进行;其余桥梁变形观测应逐跨、逐墩(台)布置测点,涵洞应逐个布置。

      ⑥ 预应力砼梁体变形观测点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每孔梁测点数量不少于6个桥台的观测点原则上设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每个台顶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⑵ 变形观测点的水准线路宜布设为闭合形式,也可在多个工作基点之间构成附和形式宜按国家二等水准施测5、 变形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6、 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每次测量前要对仪器进行检验校正,检查i角≤15〞并做记录每次观测前,仪器标尺应晾晒30分钟以上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7、变形观测精度的要求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七、变形观测要点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