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418661蒙台梭利感官教案.doc
12页精品文档 蒙台梭利感官教案 科目:数学 名称:砂数字板 目的:培养幼儿认识0到9的数字,练习书写数字,是写前的预备 教学准备:工作毯、0到9数字单板10块 操作过程: 一、取工作毯 二、现在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砂数字板 取工作材料,放在右下边; 分别把数字1、2、3拿出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边,展示空盒 把数字1拿出,放至工作毯中间,左手按住板,右手两指抚摸数字一次,并说1,这是数字1,沿边放在工作毯的左上方 以此类推,找出数字2和3 进行三阶段教学 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 收工作毯 色板第一盒 科目:感官 名称:色板第一盒 目的:培养幼儿分辨颜色并对颜色进行配对 教学准备:工作毯、色板第一盒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色板第一盒 取工作毯,沿边铺放; 取工作材料; 打开工作盒,将盖子放于盒子的底部; 两指捏色板白边,有序散放于右下角展示空盒后放于工作毯外 按红、黄、蓝从左向右沿边摆放; 依次取蓝、黄、红进行颜色配对;色板都配对好了, 进行三阶段教学; 取回空盒子放工作毯上,收色板,边收边说相应颜色。
工作完毕,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 收工作毯 粉红塔 科目:感官 名称:粉红塔 目的:培养幼儿立方体的概念,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准备:工作毯、粉红塔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粉红塔; 取工作材料,将最小的捧在手心,放在工作毯中间,第2、3、4个用三指捏,第5个开始四指捏按左右顺序摆放 划指说两遍,粉红塔、粉红塔 感知两遍; 找出当中最大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找出当中最小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小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进行三阶段教学 接下来我们依次找出当中最大的进行排序,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说,最大的,然后把它沿边放在左下角前三个要说最大的,第四个开始不用说了 剩下两个时,要说“大的”、“小的” 接下来我们进行检验,将最小的放在最大的旁边,然 后用右手食指往左边抚摸 我们将粉红塔垒高请问像什么? 粉红塔还可以这样摆:平放请看这像什么? 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按从大到小还原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觉能力,使之处于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比如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为进一步的数学和语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视觉教育 视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的感觉,视觉教育即培养儿童形成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等视觉能力的教育蒙台梭利设计了一套关于大小、形状、颜色的视觉区别的教具 大小 插座圆柱体组—高-低、粗-细、大-小 粉红塔—大-小 棕色梯—粗-细 长棒—长-短 彩色圆柱—和插座圆柱体同 在教室里,幼儿可以在一张桌子上玩,并互相交换以增加多样性粉红塔、插座圆柱体组对3岁幼儿最有吸引力 颜色 色板—颜色的种类、明暗 最初,蒙台梭利用3种鲜明的颜色,如将两套红、蓝、黄6块色板摆在幼儿面前的桌子上从中拿出一种颜色的色板,请幼儿从混杂的色板中找出与此相同的另一块把这两块并排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把6块色板成对地摆成两行游戏中,色板的数目可增加到8块或16块最后增加到64块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发现,连3岁幼儿也能把64块的所有的颜色按层次摆出来在此之后,可以让儿童进行记忆颜色的练习 形状 几何图形嵌板—各种平面几何图形 这些嵌板的构想源于伊塔,塞贡也用过蒙台梭利首先应用于缺陷儿童,进而经过创新应用于正常儿童。
几何学立体—基本的几何学立体 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及三角形的组合 其他 二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 三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 二、触觉教育 对幼儿各种触觉,如手接触的物品的皮肤觉、温度觉、重量觉、压觉等教育的教具包括: 触觉 触觉板—物体表面的粗糙-光滑 布盒—布的种类与触觉 温度觉 温觉瓶—热的、暖的、温的、冷的 温觉板—物体本身的温度 压觉 重量板—重-轻 实体认识 实体认识袋—触觉及肌肉感觉的同时配合,靠手的触觉来了解物体 几何学立体—基本的几何学立体 蒙台梭利认为触觉和温度觉训练是紧密联系的,必须同时进行首先可以从洗手开始,请幼儿感觉水的温度,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其次让幼儿在触摸时闭上眼睛,告诉他们这样能更好地辨别感觉,并鼓励他们这样做,引导他们不借助视觉来区别触觉产生的变化幼儿学得快,并且乐于做这种练习 温度觉训练使用一套金属带盖的容器,内盛有不同温度的水,容器带有一个温度计触摸容器的外面,就可以获得所要求的不同热度的感觉。
还可以让儿童把手和脚浸泡在冷、温、热水中 关于压觉训练,蒙台梭利成功地运用了一些8×6×1/2cm的3种不同木质的小木板重量分别为24、18、12g,逐个相差6g木板表面涂有清漆,以免板面粗糙,并保留木质本色,这使儿童看到木板颜色就知道它们的不同重量当儿童闭上眼睛时,就需要纯粹靠压觉区分重量,而不是靠看颜色儿童对这种“猜测”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积极参与 立体感觉通过触觉和肌肉感觉的帮助来识别物体以这种联合感觉为基础,蒙台梭利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惊人的教育效果她的第一套教材由福禄培尔砖块和立方体组成,请幼儿注意这两种物体的不同形状首先,请他们睁着眼睛,仔细准确地感触这些物体,并反复用言语提醒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物体各自特点上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借由触摸,把立方块放在右边,把小砖块放在左边最后,请孩子蒙住眼睛,再重复这种练习几乎所有幼儿都能做好这个练习,经过两三次后,他们就能够完全不出错误通过这个“游戏”能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蒙台梭利曾经观察到一名3岁的女孩,对这个任务不仅不感到困难而且完成得很轻松,左右手都能灵活使用这种练习还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硬币、玩具兵和小球等小物体来进行,甚至还可以使用玉米粒、麦粒和稻粒。
不需要用眼睛看就能区别各种 物体,这正符合“触觉是我们的另外一双眼睛”的心理理论 三、听觉教育 听觉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强弱、高低、种类的辨别能力声音的种类有无数种,难以制作特别的教具可对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或各种乐音进行分辨练习实际上,听力训练没有严格的教学法,蒙台梭利结合了德国和美国的聋哑人听觉训练材料,训练儿童集中注意力去区别别人说话声音的变化区别声音训练的目的是使幼儿习惯于区别轻微的噪音和正常的声音,使对噪音或杂乱的无间是非事情以厌烦这种练习具有训练美感的价值,也是培养实际纪委的有益方法众所周知,幼儿的叫嚷和摔打东西的噪音会破坏教室的秩序练习首先需要单独对幼儿进行训练,因为安静是绝对的条件其次,没有中间介质告诉幼儿听力是什么,也就是说应该是在反复和自己较劲中练习听力专门的教具包括音筒和音感钟 四、味觉和嗅觉教育 蒙台梭利请小朋友嗅新鲜的紫罗兰和茉莉花,然后蒙上他的眼睛,将一束紫罗兰凑到孩子的鼻子下让他猜出是哪种花为了区别花香的浓淡,花的给予量逐渐减少,最后只给一朵吃饭时可以训练味觉,道理同嗅觉训练一样还可以用舌头接触各种味道的溶液,苦、辣、酸、甜、咸都行。
练习结束后,可以让幼儿漱口教具包括味觉瓶和嗅觉筒,基本味道 蒙氏感官教案 吴莉 教学对象:3-5岁幼儿 教学日期:2012年12月12日 教学目标: 1、培养触觉的敏感度 2、感受温度间的差异 3、认识物品可传导不同的温度 4、培养配对的概念 5、认识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 走线 音乐名称:《秋日私语》 走线方式:小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琪琪蒙氏课堂,我是吴老师我是谁呀?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脚下,有一条红色的线,它叫“蒙氏线”跟老师一起说一遍:“蒙氏线”以后我们每天都会在蒙氏线上活动活动 现在就请小朋友站在老师的身后,我们要开始走线了把手伸平,调整前后的距离,两个小朋友之间不要离得太近,也不要太远现在我们把手打开,保持身体平衡,,像小飞机一样??下面呀,我们把小手放在放在腰上,抬头,挺胸,好神气的小士兵呀好的,小朋友们走得非常不错 听一听,音乐的声音慢慢变小了,我们的走线结束了,请小朋友们按顺序坐下来吧 静寂游戏 活动准备:小白下楼梯 活动过程:小白小白上楼梯,打开电视机,拔出小天线,电视不好看,关上电视机。
小白小白下楼梯,来到肯德基,汉堡呀汉堡,薯条呀薯条,可乐呀可乐,咕噜咕噜吃饱了! 教具示范 教具名称:温觉板 教学准备:一个木箱内装有:大理石、木板、毛毡板、钢板各一对,眼罩一个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温觉板 工作要在工作毯上进行,取工作毯,铺工作毯,整理工作毯,取教具 用托盘装教具,向学生介绍,这是“温觉板”跟老师一起说一遍:“温觉板” 取一块毛毡,以整个手掌触摸后说:“这是毛毡,摸起来暖暖的请你来摸一摸!”请幼儿触摸后放在工作毯上 取一块钢板触摸后说:“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请幼儿触摸 取一块木板触摸后说:“这是木板,摸起来比较暖的请幼儿触摸 取一块大理石触摸后说:“这是大理石,摸起来比较凉的请幼儿触摸 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摸摸看,这是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小朋友们真不错,一下就分出来了,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 刚才小朋友的记忆力都很不错,都能分辨我们的教具,你把现在老师要看看我们的小朋友的反应能力了,请告诉我哪个是钢板?好,请告诉老师这是什么? 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哦!请带上眼罩,我们要看是了。
请摸一摸这是什么,感觉怎么样?好了,请你摘下眼罩,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自由操作 我的工作做完了,我把它放回教具柜,如果你喜欢这项工作,请自己去取 收教具,送教具 整理工作毯,送工作毯 接下来,是小朋友们自由操作的时间,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进行操作先到这边来领取工作毯,然后去教具柜前选取教具 课程回顾 好的,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的工作结束了,请大家整理好教具,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下次再用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找到了!工作毯也要放回去哟 对孩子这节课的表现,工作进行总结 小朋友们想一想,吴老师今天带大家做了什么呀?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