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doc
83页第九篇 施工质量(701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3.9.6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的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为确保砌体抗震墙与构造柱、底层框架柱的连接,以提高抗侧力砌体墙的变形能力,要求施工时先砌墙后浇柱本条在2008年局部修订提升为强制性条文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控制,实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10.1.3 单层空旷房屋大厅屋盖的承重结构,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砖柱:1 7度(0.15g)、8度、9度时的大厅2 大厅内设有挑台3 7度(0.10g)时,大厅跨度大于12m或柱顶高度大于6m4 6度时,大厅跨度大于15m或柱顶高度大于8m大厅中人员密集,抗震要求较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支承屋盖的结构构件的抗震安全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8.1.1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对建筑物及其附属工程进行施工,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施工用水和场地雨水流入建筑物地基(或基坑内)引起湿陷8.1.5 在建筑物邻近修建地下工程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原有建筑物和管道系统的安全使用,并应保持场地排水畅通。
8.2.1 建筑场地的防洪工程应提前施工,并应在汛期前完成8.3.1 浅基坑或基槽的开挖与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基坑或基槽挖至设计深度或标高时,应进行验槽;8.3.2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必须进行勘察与设计;8.4.5 当发现地基浸水湿陷和建筑物产生裂缝时,应暂时停止施工,切断有关水源,查明浸水的原因和范围,对建筑物的沉降和裂缝加强观测,并绘图记录,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8.5.5 管道和水池等施工完毕,必须进行水压试验不合格的应返修或加固,重做试验,直至合格为止清洗管道用水、水池用水和试验用水,应将其引至排水系统,不得任意排放9.1.1 在使用期间,对建筑物和管道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应确保所有防水措施发挥有效作用,防止建筑物和管道的地基浸水湿陷《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4.1.3 施工用水应妥善管理,防止管网漏水临时水池、洗料场、淋灰池、防洪沟及搅拌站等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0m临时性生活设施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大于15m,并应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施工用水流入基坑(槽)《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5.1.3 滑模装置设计计算必须包括下列荷载: 1 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 2 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包括操作平台上的机械设备及特殊设施等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操作平台上施工人员、工具和堆放材料等; 3 操作平台上设置的垂直运输设备运转时的额定附加荷载,包括垂直运输设备的起重量及柔性滑道的张紧力等(按实际荷载计算);垂直运输设备刹车时的制动力; 4 卸料对操作平台的冲击力,以及向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时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力; 5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6 模板滑动时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为滑轨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 7 风荷载。
6.3.1 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千斤顶相适应,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支承杆其长度不得少于4种,两相邻接头高差不应小于1m,同一高度上支承杆接头数不应大于总量的1/4当采用钢管支承杆且设置在混凝土体外时,对支承杆的调直、接长、加固应作专项设计,确保支承体系的稳定6.4.1 用于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应事先做好混凝土配比的试配工作,其性能除应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以及季节性施工等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速度,必须满足模板滑升速度的要求6.6.9 在滑升过程中,应检查操作平台结构、支承杆的工作状态及混凝土的凝结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6.6.15 混凝土出模强度应控制0.2-0.4MPa或混凝土贯入阻力值在0.30~1.05kN/cm2;采用滑框倒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强度不得小于0.2MPa6.7.1 按整体结构设计的横向结构,当采用后期施工时,应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并满足设计要求8.1.6 2 混凝土出模强度的检查,应在滑模平台现场进行测定,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在一个工作班上气温有骤变或混凝土配合比有变动时,必须相应增加检查次数。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2.1.2 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此条是新增条款,特别强调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此条涉及到外加剂使用中对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此条为强制性条文外加剂材料组成中有的是工业副产品、废料,有的可能是有毒的,有的会污染环境如某些早强剂、防冻剂中含有有毒的重铬酸盐、亚硝酸盐,有的使洗刷混凝土搅拌机排出的水污染周围环境又如以尿素为主要成分的防冻剂,在建筑物使用中有氨气逸出,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要求外加剂在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能损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6.2.3 下列结构中严禁采用含有氯盐配制的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 相对湿度大于80%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处于水位变化部位的结构、露天结构及经常受水淋、受水流冲刷的结构; 3 大体积混凝土; 4 直接接触酸、碱或其他侵蚀性介质的结构; 5 经常处于温度为60℃以上的结构,需经蒸养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6 有装饰要求的混凝土,特别是要求色彩一致的或是表面有金属装饰的混凝土; 7 薄壁混凝土结构,中级和重级工作制吊车的梁、屋架、落锤及锻锤混凝土基础等结构; 8 使用冷拉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的结构; 9 骨料具有碱活性的混凝土结构。
此两条为强制性条款此两条规定了氯盐及强电解质无机盐早强剂不能使用的混凝土结构,对原规范6.1.3,6.1.4做了重新调整氯盐早强剂是一种典型的强电解质无机盐,凡属强电解质无机盐不得使用的结构部位同样对氯盐早强剂也不得使用如“与镀锌钢材或铝铁相接触部位的结构;以及有外露钢筋预埋铁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不得用于强电解质无机盐的情况,同样也不能允许氯盐早强剂使用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促使水泥水化热集中释出,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加大故不适用故增加此强制性条款 氯盐早强剂混凝土表面有析盐现象及对表面的金属装饰产生盐蚀现象因此根据国内目前混凝土表面装修中发生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说明增加此限制性条款6.2.4 在下列混凝土结构中严禁采用含有强电解质无机盐类的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1 与镀锌钢材或铝铁相接触部位的结构,以及有外露钢筋预埋铁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 2 使用直流电源的结构以及距高压直流电源100m以内的结构 此两条为强制性条款此两条规定了氯盐及强电解质无机盐早强剂不能使用的混凝土结构,对原规范6.1.3,6.1.4做了重新调整氯盐早强剂是一种典型的强电解质无机盐,凡属强电解质无机盐不得使用的结构部位同样对氯盐早强剂也不得使用。
如“与镀锌钢材或铝铁相接触部位的结构;以及有外露钢筋预埋铁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不得用于强电解质无机盐的情况,同样也不能允许氯盐早强剂使用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促使水泥水化热集中释出,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加大故不适用故增加此强制性条款氯盐早强剂混凝土表面有析盐现象及对表面的金属装饰产生盐蚀现象因此根据国内目前混凝土表面装修中发生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说明增加此限制性条款 7.2.2 含亚硝酸盐、碳酸盐的防冻剂严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无氯盐防冻剂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因此适用于钢筋混凝土,但也有一定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高剂量使用亚硝酸盐会引起应力腐蚀和晶格腐蚀RILEM混凝土冬期施工委员会规定硝酸盐、碳酸盐不适用于高强钢丝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这是新增加的条款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7-2010 4.4.1 4 断路器及其操动机构的联动应正常,无卡阻现象;分、合闸指示应正确;辅助开关动作应正确可靠 5 密度继电器的报警、闭锁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电气回路传动应正确 6 六氟化硫气体压力、泄漏率和含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5.2.7 6 预充氮气的箱体应先经排氮,然后充干燥空气,箱体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必须达到18%以上时,安装人员才允许进入内部进行检查或安装 5.6.1 4 GIS中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及其操动机构的联动应正常、无卡阻现象;分、合闸指示应正确;辅助开关及电气闭锁应动作正确、可靠 5 密度继电器的报警、闭锁值应符合规定,电气回路传动应正确 6 六氟化硫气体漏气率和含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6.4.1 3 真空断路器与操动机构联动应正常、无卡阻;分、合闸指示应正确;辅助开关动作应准确、可靠 6 高压开关柜应具备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五防”功能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2010 4.1.7 充干燥气体运输的变压器、电抗器油箱内的气体压力应保持在0.01MPa~0.03MPa;干燥气体露点必须低于-40℃;每台变压器、电抗器必须配有可以随时补气的纯净、干燥气体瓶,始终保持变压器、电抗器内为正压力,并设有压力表进行监视。
4.1.3 变压器、电抗器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不应有严重冲击和振动电压在220KV及以上且容量在150MV·A及以上的变压器和电压为330KV及以上的电抗器均应装设三维冲击记录仪冲击允许值应符合制造厂及合同的规定 4.4.3 充氮的变压器、电抗器需吊罩检查时,必须让器身在空气中暴露15min以上,待氮气充分扩散后进行 4.5.3 2 变压器、电抗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冲撞加速度出现大于3g或冲撞加速度监视装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由建设、监理、施工、运输和制造厂等单位代表共同分析原因并出具正式报告必须进行运输和装卸过程分析,明确相关责任,并确定进行现场器身检查或返厂进行检查和处理4.5.5 进行器身检查时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 凡雨、雪天,风力达4级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的天气,不得进行器身检查 2 在没有排氮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油箱当油箱内的含氧量未达到18%以上时,人员不得进入3 在内检过程中,必须向箱体内持续补充露点低于-40℃的干燥空气,以保持含氧量不得低于18%,相对湿度不应大于20%;补充干燥空气的速率,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4.9.1 绝缘油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的规定试验合格后,方可注入变压器、电抗器中。
4.9.2 不同牌号的绝缘油或同牌号的新油与运行过的油混合使用前,必须做混油试验 4.9.6 在抽真空时,必须将不能承受真空下机械强度的附件与油箱隔离;对允许抽同样真空度的部件,应同时抽真空;真空泵或真空机组应有防止突然停止或因误操作而引起真空泵油倒灌的措施 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