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印刷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doc
49页印刷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印刷过程的主要污染来源(也就是必然会产生的污染)首先是油墨目前印刷行业中广泛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溶剂型油墨,溶剂型油墨由颜料、连结料、溶剂、填充剂和辅助剂组成,所用的溶剂主要是芳香烃类、酯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大都具有毒性,会污染所包装的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等物品;且具有挥发性,有较浓的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环境并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存在着生产安全隐患 第二是润版液润版液是保证印版空白部分形成亲水盐层的必要条件,目前胶印机上普遍采用的是酒精润版系统,异丙醇是润版溶液的添加剂之一相对于传统的水润版系统来说,这种润版方式可大大减少水的用量,又避免了因水过量引起的纸张变形和油墨的过量乳化,从而大大提高印刷效果但是,由于异丙醇挥发后产生的醇蒸汽有毒,有不良的气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规定异丙醇在工作场地的阈限值仅为每立方米200——400毫升;而且,异丙醇排放物还会污染环境,异丙醇是一种光化学氧化剂,它与存在地面附近的其它痕量气体一样,受阳光照射会形成臭氧,从而导致所谓“夏季烟雾”现象,光化学烟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植物的生长,因此,异丙醇是一种对环境、人体均有害的化学品,在印刷中减少其用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三,胶片和废定影液目前印刷中用得最多的还是胶印,而胶印中用以制版的多半还是通过照排机出胶片制成ps版来上机印刷胶片是银盐感光材料,里面含有银离子,而定影后的废定影液里也含有大量的银离子,这些物质若直接进入环境中,重金属银离子能污染自然水体而造成对环境的危害,同时,胶片的片基是高分子化合物,在环境中极难降解而污染土壤 第四,塑料覆膜塑料覆膜因其耐折、耐磨、可保护印刷品、增加光泽且成本低而备受出版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塑料覆膜无法降解而成为白色污染,覆膜后的纸张无法回收而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覆膜过程中使用了甲苯、天那水等有毒的挥发性溶剂,会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 第五,油性上光材料上光工艺是印刷品后表面整理加工的一种工艺,经过上光可增加印品表面的光泽度、光洁度和挺度,起到保护印品、增加美观的作用但是,油性上光材料使用的稀释剂主要是甲苯,而甲苯是有毒的挥发性物质,人体吸入一定量的甲苯会导致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发生病变,因此,油性上光工艺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尤其是药品、食品等商品的包装物和儿童玩具、儿童书籍等更不宜使用油性上光工艺 第六,塑料印刷废品随着印刷包装业的快速发展,塑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印刷越来越普遍,印刷厂产生的塑料印刷废品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固体污染物,由于它们的水不溶性和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若直接进入环境必然造成危害。
如果将废弃物就近烧毁,会产生大量的二恶英等毒性很强的气体,在极低浓度下二恶英能使人和动物发生畸变,而且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会严重污染周围的空气因此,塑料印刷废品必须经过合理的处理 对于这种化合物,一般在使用时尽量做好防护,如防毒面具,手套,避免肌体接触长期使用的人,多使用牛奶木耳等食物,加速苯的排泄 注;重金属银离子,甲苯,二恶英,异丙醇,酯类、酮类、醚类等都是有害物质,过量吸入会导致呼吸道系统和血液系统病变,还会造成人和动物畸变印刷时使用大量含苯的稀释剂,带有毒性,刺激性气味较大,在使用时容易污染空气,长期吸入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有毒物质污染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 油墨污染的一大问题在于颜料这些颜料颗粒很细小,吸附能力很强,其中含有铅、铬、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均具有一定毒性以铅为例,一页彩色报刊约含铅2000微克,铅是人体惟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它性质稳定、不可降解、阻碍血细胞形成当人体内的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精神障碍、噩梦、失眠、头痛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者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
铅还可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损伤据研究,儿童对铅的吸收量比成人高出几倍,铅毒对儿童智力有较大影响 此外,印刷时使用大量含苯的稀释剂,带有毒性,刺激性气味较大,在使用时容易污染空气,长期吸入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第二篇:钢中的有害物质第一章 炼钢学概述 基本要求理解炼钢的任务;了解对原材料的要求;了解耐火材料的分类和各自用途 重点与难点炼钢的任务;原材料主要质量指标;炼钢用耐火材料 第一节 一、钢与生铁的区别及发展历程: 首先是碳的含量,理论上一般把碳含量小于2.11%称之钢,它的熔点在1450-1500℃,而生铁的熔点在1100-1200℃ 在钢中碳元素和铁元素形成fe3c固熔体,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 钢的应用前景钢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力学性能,可进行拉、压、轧、冲、拔等深加工,其用途十分广泛 用途不同对钢的性能要求也不同,从而对钢的生产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石油、化工、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农业、国防等许多重要的领域均需要各种类型的大量钢材,我们的日常生活更离不开钢。
总之,钢材仍将是21世纪用途最广的结构材料和最主要功能材料炼钢方法(1) 最早出现的炼钢方法是1740年出现的坩埚法,它是将生铁和废铁装入由石墨和粘土制成的坩埚内,用火焰加热熔化炉料,之后将熔化的炉料浇成钢锭此法几乎无杂质元素的氧化反应 炼钢方法(2) 1856年英国人亨利·贝塞麦发明了酸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也称为贝塞麦法,第一次解决了用铁水直接冶炼钢水的难题,从而使炼钢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此法要求铁水的硅含量大于0.8%,而且不能脱硫目前已淘汰 炼钢方法(3) 1865年德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室原理发明了以铁水、废钢为原料的酸性平炉炼钢法,即马丁炉法1880年出现了第一座碱性平炉由于其成本低、炉容大,钢 概述水质量优于转炉,同时原料的适应性强,平炉炼钢法一时成为主要的炼钢法 炼钢方法(4) 1878年英国人托马斯发明了碱性炉衬的底吹转炉炼钢法,即托马斯法他是在吹炼过程中加石灰造碱性渣,从而解决了高磷铁水的脱磷问题当时,对西欧的一些国家特别适用,因为西欧的矿石普遍磷含量高但托马斯法的缺点是炉子寿命底,钢水中氮的含量高炼钢方法(5) 1899年出现了完全依靠废钢为原料的电弧炉炼钢法(eaf),解决了充分利用废钢炼钢的问题,此炼钢法自问世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炼钢法之一,由电炉冶炼的钢目前占世界总的钢的产量的30-40%。
炼钢方法(6) 瑞典人罗伯特·杜勒首先进行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1952年奥地利的林茨城(linz)和多纳维兹城(donawitz)先后建成了30吨的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并投入生产,所以此法也称为ld法美国称为bof法(basicoxygenfurnace)或bop法,如图1所示 图1bof法 炼钢方法(7) 1965年加拿大液化气公司研制成双层管氧气喷嘴,1967年西德马克西米利安钢铁公司引进此技术并成功开发了底吹氧转炉炼钢法,即obm法(oxygenbottommaxhuette)1971年美国钢铁公司引进obm法,1972年建设了3座200吨底吹转炉,命名为q-bop(quietbop),如图2所示 图2q-bop法 炼钢方法(8) 在顶吹氧气转炉炼钢发展的同时,1978-1979年成功开发了转炉顶底复合吹炼工艺,即从转炉上方供给氧气(顶吹氧),从转炉底部供给惰性气体或氧气,它不仅提高钢的质量,而且降低了炼钢消耗和吨钢成本,更适合供给连铸优质钢水,如图3所示 图3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法 炼钢方法(9) 我国首先在1972-1973年在沈阳第一炼钢厂成功开发了全氧侧吹转炉炼钢工艺。
并在唐钢等企业推广应用,如图4所示 图4全氧侧吹转炉炼钢法 总之,炼钢技术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1世纪炼钢技术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相信会有不断的新技术涌现 二、我国钢铁工业的状况 我国很早就掌握了炼铁的冶炼技术,东汉时就出现了冶炼和锻造技术,南北朝时期就掌握了灌钢法,曾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旧中国钢铁工业非常落后,产量很低,从1890年建设的汉阳钢铁厂至1948年的半个世纪中,钢产量累计到200万吨,1949年只有15.8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80年钢产量达到3712万吨,1990年达到6500万吨,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5年产量达到3.4亿吨,占世界产量的1/3可以这样讲,我国的钢铁工业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不仅是产钢大国,而且已经开始迈入钢铁强国的行列,如图5所示 图5我国粗钢产量的变化情况第二节炼钢的任务及钢的分类 一、炼钢的任务 炼钢的基本任务是脱碳、脱磷、脱硫、脱氧,去除有害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提高温度和调整成分。
归纳为:“四脱”(碳、氧、磷和硫),“二去”(去气和去夹杂),“二调整”(成分和温度)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供氧,造渣,升温,加脱氧剂和合金化操作 (一)钢中的磷 对于绝大多数钢种来说磷是有害元素钢中磷的含量高会引起钢的“冷脆”,即从高温降到0℃以下,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并使钢的焊接性能与冷弯性能变差磷是降低钢的表面张力的元素,随着磷含量的增加,钢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显著,从而降低了钢的抗裂性能 磷是仅次于硫在钢的连铸坯中偏析度高的元素,而且在铁固熔体中扩散速率很小,因而磷的偏析很难消除,从而严重影响钢的性能,所以脱磷是炼钢过程的重要任务之一磷在钢中是以[fe3p]或[fe2p]形式存在,但通常是以[p]来表达炼钢过程的脱磷反应是在金属液与熔渣界面进行的不同用途的钢对磷的含量有严格要求:非合金钢中普通质量级钢[p]≤0.045%; 优质级钢 [p]≤0.035%;特殊质量级钢 [p]≤0.025%;有的甚至要求 [p]≤0.010%但对于某些钢种,如炮弹钢,耐腐蚀钢则需添加一定的p元素 (二)钢中的硫 硫对钢的性能会造成不良影响,钢中硫含量高,会使钢的热加工性能变坏,即造成钢的“热脆”性。
硫在钢中以fes的形式存在,fes的熔点为1193℃,fe与fes组成的共晶体的熔点只有985℃液态fe与fes虽可以无限互溶,但在固熔体中的溶解度很小,仅为0.015%-0.020% 当钢中的[s]>0.020%时,由于凝固偏析,fe-fes共晶体分布于晶界处,在1150-1200℃的热加工过程中,晶界处的共晶体熔化,钢受压时造成晶界破裂,即发生“热脆”现象 如果钢中的氧含量较高,fes与feo形成的共晶体熔点更低(940℃),更加剧了钢的“热脆”现象的发生 锰可在钢凝固范围内生成mns和少量的fes,纯mns的熔点为1610℃,共晶体fes-mns(占93.5%)的熔点为1164℃,它们能有效地防止钢热加工过程的“热脆” 冶炼一般钢种时要求将[mn]控制在0.4%-0.8%在实际生产中还将[m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