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菲的世界.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47443390
  • 上传时间:2023-1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4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读书报告著作简介 书名:《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Jos tein Gaarder 翻译:萧宝森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年份: 1996 年 内容提要这部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 示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 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所以 很多评论家都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 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整个读书的过程就像跟着苏菲漫游西方哲学史,从早期古希腊的自然派到雅典的柏拉 图,从黑暗的中世纪到梦中的巴洛克,从笛卡尔到康德,再从黑格尔到弗洛伊德,从哲学到 宗教再到艺术,如满天星辰般独立高大的巨人,如沙滩美丽贝克般的思想,伴随着时代的变 换,成长,消亡就像黑格尔的辨证主义所描述的那样:每一个哲学流派产生,必然会衍生 出一个相反的新流派,当这种思想交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则有一个更完美更丰涵的宏大体 系予以全面的包容,作一小结,哲学由此而在“正”、“反”、“合”的不断流变中愈来愈 丰富,愈来愈宏大,愈来愈更多的理性和自由。

      这些如繁星般的思想理论,因着时代的局限, 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或极端,或颓废,或抽象,或具体,或浪漫,或理性,都是哲学家们对 于这个世界以及万物存在意义的思索和探究,笔者均颇为敬仰结果是出乎意料与情理之外,但是却和哲学之“存在与虚无”的思想异曲同工苏菲和 哲学教授艾伯特是席德的父亲少校的一部小说中创造出的虚构人物形象,独立于现实世界之 外;即便逃出了小说,也是以隐形人存在于永生之界,无法“真实地活着”笔者收获颇丰、 震惊诧异的同时,不免生出无限慨叹读书摘抄首先让我顿感耳目一新并激励我继续看的当属书的开篇“魔术师的礼帽”中艾伯特将世界比作兔子的那一段:(P18-P19)“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 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 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 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 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 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他们喊:‘各位先生女士们,我们正飘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这些哲学家 们在嚷些什么这些人只会说:‘哇!真是一群捣蛋鬼尸然后又继续他们原先的谈话:请你把奶油递过 来好吗?我们今天的股价涨了多少?番茄现在是什么价钱?你有没有听说黛安娜王妃又怀孕 了?'”将世界比作兔子,将世界的诞生和发展比作魔术师把兔子从帽子中拉出来,这真的是一 个新奇、可爱而绝妙的比喻;然后艾伯特说平凡人待在兔子皮毛享受生活,哲学家则冒险攀 爬兔子纤细的毛想要到达顶峰,去探求未知的世界,我不禁哑然失笑:比喻地又很是恰当, 想法倒也不错,不过细细的兔毛攀爬起来谈何容易?大无畏的精神倒是可贵但随即便沉思 无语忽然间联想到《<宽容>序言》中那个被杀死的无畏的探索者,难道哲学家扮演的角色 竟和他一样,只不过前者是物质家园的探索,而后者在精神领域苦苦挣扎?以往笑很多哲学 家如尼采精神状态处于疯癫痴狂,现在想想,他们是因为对世界看得太透而失去清醒的欲 望?还是因为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而绝望?哲学家,到底在想些什么,纠结什么,他们想知道 什么?“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上帝到底存在否”?还是所谓“人生的终极意义”? 哲学在他们人生当中又扮演者什么角色?心中好奇又添了几分,不禁随苏菲一起畅游西方哲 学史,寻找答案。

      了解了璀璨如繁星的哲学思想,笔者均颇为敬佩;但论及最为笔者欣赏的,约为四处 首先是德谟克利特斯的原子理论不过引我注意的却是艾伯特的那句话“积木是世界上 最巧妙的玩具”从未仔细想过积木的原理,更没想过积木和哲学会有什么联系;但是经作 者的引导,倒真的有趣,值得思索一番德谟克利特斯用来解释生命永恒的原子理论在虽然 简单但颇为巧妙:“他认为自然界的转变不是因为任何事物真的有所改变他相信每一件事物都是由微小的积木所组成,而每一块积木都是永恒不变的,他将这些最小的单位称为原子P45)也就是说,德谟克利特斯认为大自然由无数形状各异的原子构成,组合在一起,成为各 种不同的物体;然而无论它们的形状和数量多么的无穷无尽,它们都是永恒而不可分割的 细细思索,他的理论正与积木的原理如出一辙积木也是由形状不变的块组成,可以组成任 何你想到的形状,也可以拆掉之后重组成为新的东西,还可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所以积木 可以被成为“永恒”的玩具,就像永恒的世界和生命一样结合现代科学理论,这个认知也 经得起推敲:世界的确是由许多不变的微小单位组成,自然界由于物质的不停循环而使得所 有形体都在流动这个困扰了历代哲学家的复杂问题被这样一个简单常识所解释,积木真的 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

      第二处是普罗汀的一段理论,我被它的诗意般的意境所打动: “世界存在的每一件事物都有这种神圣之光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向日葵或罂粟花中闪烁 着光芒在一只飞离枝头的蝴蝶或在水缸中优雅穿梭的金鱼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这种深 不可测的神秘之光然而,最靠近上帝的还是我们的灵魂唯有在灵魂中,我们才能与生命 的伟大与神秘合二为一事实上,在某些很偶然的时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自我就是那神圣 的神秘之光这是一段让我目眩神驰,宛如置身于天外的文字,虽然只是在述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它 的内容及其简单:万物都是一体的,而这个“一体”便是万物所共有的神圣的奥秘然而何 谓神圣的奥秘?上帝又在何处?什么偶然的时刻自我便是那神秘之光?又是一系列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是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神秘之光的存在读完这段文字,顿时 觉得天地之间即便只有我一人也不再孤单,那葱绿的花草,那自在飞翔的鸟儿,那优雅穿梭 的小鱼,莫不散发着奇异而温暖的气息,缠绕着我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周梦 蝶亦不过如此吧!说起第三处,这是我接触哲学之前,读到过的哲学家名言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句——康德 的星空:“有两件事我愈是思考愈是觉得神奇,心中也愈是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 空和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P348)这是康德 最重要的理念如书中所言,康德是一个既精通哲学史又不断追寻哲学问题答案的哲学家, 他为哲学指引了一条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透过感官而来的,但是理性中也 有一些因素决定我们如何认识周遭的世界——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僵局,权 衡了自由意志和理性主义:道德准则我不知道康德仰望星空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每当我平躺着仰望浩瀚无垠的星空 时,看着没有止境的茫茫宇宙,内心充溢的是无比的敬畏,深深的自卑,和一丝丝失去自我 的恐惧我想到在观看3D版的《浩瀚星空》时,漫无边际的漆黑的宇宙中,浮动着一颗颗 美丽的颜色形状各异的大小天体,自诞生以来亿万年的时光,它们静静地绕着自己的轨道, 转动,发光,不知不觉中浓缩;然后在某一天,突然间爆炸,毁灭,生成新的恒星,开始又 一个轮回看着恒星从诞生到陨落,一次次的毁灭,一次次新生,新生孕育于毁灭,毁灭创 造出新生„„宇宙就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一个时空的运作,就像地球上生生不息的自然万物 心中充满对宇宙的敬畏,我的身体颤抖着,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觉我看着渺无边际 的星河,深深沉溺其中,仿佛真的融入这无边的宇宙,身边是恒星一次次的生命轮回,自己 置身于这样的浩瀚与永恒中,甚至连渺小都称不上。

      恍惚间,我真的觉得有万能的上帝在操 纵这巨大的工程这样的神秘与浩瀚,真的只有上帝堪与之相提并论刹那间,一向对于 God 颇不以为然的我对于基督信仰似乎有了一丝理解:或许信仰的关键不在于上帝存在与 否,而是在于人是否相信,有信仰则存在,不信则虚无道德准则,被康德描述为心中的上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必须遵守 的“无上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这是人类理性所决定,即所谓的“良心”它 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意志,却赋予人生更多的意义和选择就像萨特的哲学理念:人注定是要 受自由之苦的,但是正是自由的选择才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我一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论中间多少曲折起伏,社会总在进步因为就人类整体 而言,如同一个人类个体,对于生存环境了解地愈来愈多,就会逐步由稚嫩走向成熟,趋于 理性所以我格外赞同黑格尔的历史之河的理论,这也是最后一处我选出的欣赏之处黑格 尔认为:“历史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 响但上游河水的涨落和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所以人类认知的基础 代代不同,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恒的理性。

      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 是历史P377)“历史就是‘世界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不是一个预言: 人类正迈向更多理性与自由„„历史是一长串的思维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 思想为基础,而一旦有新思想被提出来,马上就会有另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 立的思想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 种思想长期相处的思想而消除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P378)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黑格尔的理论概括了哲学发展史永恒的规律其实这又 何尝不是世间万物发展历程的写照?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新陈之代谢,是万物生机的根源 随着历史之水的流动,历经不同的地势,不同的“河湾和岩石”,也孕育出不同的时代产物 和新的思想,但是河流的方向总是趋向于大海——人类所有神秘问题的答案,人类宿命的最 终归属读书整体感悟于各类名家哲学著作中选择读《苏菲的世界》的初衷,大概是觉得它是针对哲学入门者, 而且是一部小说,对于我这个哲学门外汉而言,讲故事相对应该比较好理解吧,至少应该好 于其它哲学理论性著作因为对于哲学,原来的自己颇有些偏见认为所谓哲学家,不过纸 上谈兵而已,只会玩文字游戏,讲些不知所云而故弄玄虚“哲学原理”,让身边的人头脑发 晕甚至崇拜,实在没什么意思,故而不曾多接触。

      读《苏菲的世界》,开始时也只是好奇, 并且被书中苏菲离奇的经历和作者对于哲学通俗而形象的句子所吸引或者折服,急于寻得解 释和答案然而当真正读完,接触了形象个性迥异的哲学探索者,体验了形形色色或极端, 或颓废,或抽象,或具体,或浪漫,或理性的哲学思想,那让人眩晕的思维探险,那个令人 怅然若失的不是结局的结局,不觉意犹未尽,复杂而迷惘的感觉久久萦绕不散如果说读完后问我书中最为印象深刻的地方,恐怕第一位的便是作者奇巧的思维和这本 书本身了作者的目的明明是讲述西方哲学史,然而却不依照史学著作的写法来直接按部就 班讲述,反而借助小说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离奇的故事,构思巧妙至极:一个14 岁的小姑娘苏菲某一日放学回家发现,莫名其妙地被寄来一封信问“你是谁”等一系列奇怪 的问题,自此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而后得知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哲学家艾伯特所寄,艾伯特 向苏菲开始上哲学课,带她体验了整个曲折的哲学史和一系列古怪的经历,例如艾伯特置身 于雅典古城或者遇到童话中虚构的人物等等,然而临曲终人散时,作者竟告诉我们,那鲜活 真实的主人公居然是一名少校送给女儿的哲学著作《苏菲的世界》中的一个虚构人物,是少 校的想象,根本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更为奇怪但是颇为残忍的是,作者让苏菲和艾伯特感 应到了少校和其女儿席德的存在,知道了自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